0127农业理想与大学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7农业理想与大学梦
“魏老师,第二十五组实验动物发生突变,左前肢出现先天性萎缩症状。”一个瘦高的男学生急速走到魏冬青那里。
“第几代?几只出现突变?其中雌雄数目?”魏冬青一边接过助手适时递上的实验记录本,一边问。
“第三代,三只二雌一雄,魏老师,还是和以前的方式处理吗?”男学生叫吴子光,他有些可怜那些小白鼠,它们若是按照以前的处理方式就是人道主义消灭。
“三只,二雌一雄,请朱教授一起过去看看,抓紧时间,今天陈先生要来视察棉苗的移栽试验,我一会还要赶过去。”魏冬青尽管是农业研究中心的主任,但却并不是生物方面的专家,他最初的专业是林学,可却对土壤盐碱化的防治与改良产生了兴趣,但是现在却要成为鲁北这个涵盖农作物育种,作物栽培,机械化耕作,畜牧兽医,林学园艺,乃至土壤与农业化学等整个农学的农业研究中心的当家人。但这个当家人却不好当,太忙了。
除了原有的种子场,土壤改良实验所检疫场等实验所站,今春伊始又陆续在种子场附近建立了一个大型的综合研究中心,魏冬青的职务水涨船高的原因却不是因为土壤研究所的自动升格,而是因为他是最成功的“人贩子”。
陈剑锋从丁文江把魏冬青等人招募到羊角沟的事情中发现了招募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人找人,说的形象一点就是“传销”,再难听一点就是“病菌”,传销是搞人头,病菌的繁殖方式是以几何数字分裂增长的。
陈剑锋一早就给了包括魏冬青等人一张表格,上面涵盖了所有的行业专业,一句话,招人,绝不嫌多,甚至为魏冬青他们几个人缘广的学者配备了专门的服务人员,收发电报信件,甚至专门出差按照这些学者提供的地址登门拜访。
而每一个新来到鲁北羊角沟的学者同样会领到一样的表格,第一项任务还是——招人,如此反复运作,羊角沟的学者成几何倍数的快速增长。更可喜的是,如果能够招来一个有建树的资深学者,往往会有几名十几名的学生助手一同前来,说实话,陈剑锋对这些新生力量甚至比对那些老学者都欢迎。
农业研究中心畜牧兽医分中心除了帮助引进的母马建立档案谱系,寻找合适的种马培育新的杂交马,以及将奶牛火鸡美利奴羊进行本地化饲喂训练等琐碎的课题,第一项真正的课题却是选育纯种试验用小白鼠。
陈剑锋隐隐知道当年为了选育纯种小白鼠耗资巨大,费时多年,好像还获得科技进步奖,但真的进行选育后,他和魏冬青等人才知道原来这小东西一点也不简单。
培育试验小白鼠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药物试验,这就要求试验用小白鼠必须保证个体的一致性,即所有的体征指标接近雷同,例如进行毒化试验时,几只小白鼠注射不同的量的药剂,解剖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是连续的,也就是不同的小白鼠注射同量的药剂的反应是一致的,这就要求试验用小白鼠等同于克隆。
鲁北试验小白鼠是从美国引种,其后要经过至少20代的近交繁殖,得到纯种率接近百分之百的新品系小白鼠品种,所谓近交就是兄妹或亲子之间的交配繁殖。
人类也是动物,近亲婚配的结果可能使隐形致病基因发作导致畸形等病变后代的出现,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建立在父本母本带有致病基因的前提下,若是父本母本都是完美健康的基因,则不存在这种情况,阿尔卑斯山脉中有个小村庄,那里的村民都是两对夫妇的后代,几百年来也没有与外界通婚,但是这里的人都非常的健康,原因就在于那两对夫妇的基因是完全健康的。
选育小白鼠的初期就是排除父本母本中致病基因的携带个体,将其淘汰,然后选择健康个体持续近亲繁殖20代,最后培育出遗传基因稳定同质的试验小白鼠,这个小东西看似简单,却是培育起来耗资巨大,周期长,还要不断地淘汰不适合的“小群”,将最终选定的小群作为以后试验小白鼠的亲本。
近亲繁殖是畜牧业选育纯种的常用基本方式,农作物的育种也采用近亲自交方式,也是要经过20代的自交能达到稳定的遗传特质,而且其后这种特质能够稳定保持。但是在农业研究所小麦育种项目却是采用的杂交育种。
民国之前的中国农业育种都是采用的纯种育种即纯系育种法,去劣存优,大致就是选种,纯系育种法的弊端是种子的遗传性保持稳定,难以发生突变,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的突变,在保持了种子的遗传稳定性的同时,也丧失了获得新系种子品种的机会。
此外,中国的育种偏重于产量这一项指标,对于农作物抵抗病虫寒旱涝碱以及缩短生长期等其他方面的指标不重视或者根本不涉及。
民国时期开始采用近代育种方法,首开先河的是金陵大学农林科,于1914年用近代育种法培育出了第一个新小麦品种,但是西方育种理论和技术还没有完整的介绍道中国,金大育种方法还很粗陋,但是却标志着中国的小麦育种开始从传统育种理论走向科学育种理论。
金大在民国这种纷乱的时局下仍能开展农业研究是与其特殊的教会背景有着直接联系的,国内的公立农事研究机构和农林学院受限于局势动荡和资金紧迫等原因,只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实难开展研究课题。
金大作为美国教会创办的学校,不仅没有受局势动荡的干扰,其麦作改进研究几乎不受战乱和政权更迭的影响,资金方面不仅能得到国内社会团体机构个人的资助,还能得到来自美国教会等慈善机构乃至资本家的资助,最重要的却是能够与美国的大学保持科技交流,美国几所大学的农学家受邀前来金大讲学任教,同时也把西方的育种技术带到金大。
育种技术最根本的理论是遗传基因规律,1866年,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神父通过豌豆试验发现了生物的遗传基因规律;1868年,瑞士学者费尔德利西发现细胞核内部存在酸性部分和蛋白质,酸性部分即DNA;1882年,德国胚胎学家瓦尔特弗莱明在研究蝾螈细胞时发现细胞核内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线装物体,这就是染色体;1910年,美国科学家摩尔根通过他的果蝇试验,发现了染色体的交换特性,至此为止受限于理论支持和研究工具的限制,人类对于基因的研究就此嘎然止步,即便是发现了DNA和染色体,对于其状态成分和作用的研究还处在摸索探讨之中,即便是现有的生物育种的理论也介于经验和科学之间,以后世的标准来讲只能称为准科学。
但即便是这样,金大采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育种模式要在几年后,也就是说民国采用近现代的科学育种方法的时间还要在今年后,陈剑锋当然等不及,再说家里有位有机化学的硕士,自己也受信息轰炸的影响对于育种的原理也略知皮毛,当然能侃上几句基因。
秦冬雅搜寻自己的记忆,将自己高中生物课上的育种方法搬了出来,又结合现在的基因研究和育种方法经过完善,给魏冬青等人上了一堂“大课”。
实际上陈剑锋对于育种还比秦冬雅了解的多,后世经常发生的“放射性危险品”危害时间,很多就是由当年各地农业机构(可能最基层个别地区甚至到达乡镇一级)采用“原子育种”的放射源,尽管证明这种育种方法和方式不尽合理,但其采用的就是“诱变育种”。而渤海马选育则采用的等同于植物的“杂交育种”,至于单倍体多倍体育种他没有涉猎也没有让秦冬雅讲这方面的知识。
穿越者作弊一点点,科技进步无穷大,秦冬雅一堂大课让这些还对鲁北有些怀疑的农业学者及他们的助手学生立即改变了心态,同时又由于鲁北所提供的充裕的科研经费器材特别是自上而下的全方位重视,使这些饱经时局动荡之干扰,经费不足之苦的学者在鲁北如沐春风,现在秦冬雅有位他们开启了一扇门。
有这样好的条件,又有这样先进的理论指导,激发了这些学者的干劲,更重要的是他们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到的鲁北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感受转告个各地的亲朋好友同学师长,一时间,各地的学者大量涌入鲁北。
有了人,就有了课题;有了课题,就有了团队;有了团队,就可以称为一个专业;有了专业,就可以建立一个系;有了系,就可以成立一个学院;有了学院,就可以建设一个大学,这就是陈剑锋拟定的自下而上的大学之路。当然陈剑锋也自上而下规划一所大学,然后招募人员“填空”,两种方式齐头并进,相信以后的时间,就会有硕果。

唉,可惜,如同鲁北其他方面的发展建设一样,现在这一切还处于憧憬之中,因为客观规律的存在即周期的限制,除了这个草创的农业研究中心,其余的一切都还停留在设想和图纸上,连清水泊的改造工程刚刚完成勘测,最后的设计还没有出笼,更无论施工,而大学区就规划在现在的湖面上。
而不管是农业育种还是牲畜改良以及培育新品种都需要一个冗长的周期,而现在主要采用的杂交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周期长。而一个完整的实验室的建立,一个课题的开展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在一穷二白的空白基础上短时间能实现了,这就造成了农业研究中心的学者不少了,课题也不少,但真正开展的却只有一个即纯种小白鼠的培育。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学者闲着,浪费是可耻的,这些学者除了一边继续招人,其实也忙得团团转,民军干部短训班由他们授课,从原基干民军选拔的新学生新助手也由他们和老学生老助手开始培训,一个学者连同的他的老学生老助手组成的小组往往会带超过五十人的新学生新助手,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新学生新助手的水平参差不起,有的是刚脱盲不久,有的是上过几年私塾,稀罕的读完高小,可想而知这个小组的压力和忙碌,他们同时还要编撰本专业学科的教材和科普资料。
还不止,鲁北兴建了众多的实验农场和试验田,引进牲畜的杂交选育新品种,还有本地化饲喂驯化以及养殖技术的开发都是由这些学者完成,不管他们学的是土壤林学还是畜牧兽医乃至物理化学,几乎全部开辟了第二专业甚至第三专业。
这个时代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的现状却显现出来优点,那就是学科的划分并不是很细,专业更不多,而这个条件下使得大部分学者都是通才,即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上手也很快,这些学者都是精英,何谓精英,肯定是学习能力很强的人,也就是聪慧的人,这个时代的学者的含金量那是相当的高。而其丁文江魏冬青联络的人几乎全是书呆子型的学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结交什么样的人,这也是陈剑锋当初表格上拟定的专业学科没有人文方面的缘由,真若招来几个“政治精英”,还不够捣乱的。
去年种子场进行的新玉米种子的试验种植并没有取得很高的产量,这个却是在陈剑锋的预料之中,作物高产涉及的并不仅仅是种子,肥料农药田间管理缺一不可,还有就是地力,种子场大部分耕地都是生地这也是增产有限的原因之一,即便这样,在没有施用化肥的前提下,这些新种子依旧取得亩产400斤左右的高产,已经是原来种子的近两倍。
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当初耕地太多,新种子供给的数量不足,还种了很多老种子,老种子地块与新种子地块相连,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自然杂交,这些地块边缘的新杂交种子都被小心的收集起来,做好登记今年也被种在试验田里,按照陈剑锋的建议,农业研究中心的学者将对这些新杂交作物进行全天候的观察,还要进行自交繁殖,所谓自交就是本株作物进行自我授粉,自交可以稳定新作物品种的遗传特性,将从中选择表现优异的植株作为新品种培育,当然可能这些新杂交玉米没有一株表现优异,毕竟这是自然杂交而不是选择性杂交。
杂交得到优势在于结果可预测性即目的性明确,今年的实验农场和试验田里培育的作物新品种都有极强的目的性,而不是去年的不经意,畜牧品种同样如此,那些老母鸡的后代已经繁衍了好几代,正处于稳定品系阶段,据接手负责这个项目的学者称,新品种蛋鸡显示了极高的优势。
相比较育种的繁琐复杂,推广新的耕作方式却是简单易行的,仅仅是推广免耕法,后来的五六十年代澳大利亚的粮食产量一下子增长了一倍,这就是新耕作方式的威力。当然陈剑锋只知道免耕的名词,但却不知道如何免耕,这都需要试验。
但有陈剑锋熟悉的或者说能知道点具体明目的,那就是棉花的工厂化育苗和裸苗移栽,不要小看这两种方法特别是后一种看上去很简单的方法,靠这两项成果,新疆实现了籽棉亩产过吨(806公斤),江汉平原实现过千斤,当然其中新种子水肥以及种植密度等都有关系,但确实这两种方法是棉花种植的革命性成果。
工厂化育苗说简单也不简单,说复杂也很复杂,温室还是采用土坯,没有聚乙烯薄膜,温室只能采用玻璃屋顶,但相比起产生的效益,这点投资不大,苗床培养基,以及水肥的管理,这些陈剑锋以及其他的学者凑在一起也都一一解决了。
按照农时首批工厂化培育的棉苗都已经在五月初移栽至大田里,当时全是人工,移栽时一人开**,一人载苗,一人浇水(定根水),一人覆土,这还没完,后面还有人仔细的用小草帘盖住裸露的地表,另一块地则使用杂草覆盖在裸露的地表上。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地温,减少地表的蒸腾作用,以保墒,还可抑制杂草的生长可以免锄,多少替代了薄膜的作用,只是现阶段包括杂草在内在农村都是稀缺的柴薪或牲口饲料,这种方法仅仅是验证,具体推广还要看情况。
陈剑锋知道这种近现代化的协作作业模式,即便是全人工也非小农小户能完成的,但他还不满足,记得电视上见过移栽的情形是大拖拉机在前面开沟四五个工人背对着车头坐在拖拉机后面拖曳的整地工具上,随着拖拉机的行走,工人将手中的棉苗移栽在沟**中,随即完成覆土,这样的效率比起纯手工要高不知几倍。
农业研究中心接到陈剑锋的建议或者是指令,立即开始试验,工厂化育苗本身也在试验完善中,所以尽管可能已经耽搁了农时,又陆续进行了几次小块地块的试验,这不觉得有了进展,也总结出一套方法,特地请陈剑锋来观看大田移栽试验。
那块地块上,陈剑锋和魏冬青等人就站在地头上,三匹夸特马拖曳着一辆小作业车,作业车上除了一人掌握车的方向和操作犁地的深度,还可以坐四个工人,只是为了配重,四人的位置是错开的并没有集中在一条直线上,作业车同时能开四条沟,当然沟不要太深也不需要太宽。
随着最前面牵领马匹的工人一声号子,马匹开始起劲,小铁车跟着马匹不急不缓的步伐慢慢的前进,四名工人熟练弯腰低头,把手中的棉苗定植在沟**中,随即后面的人开始浇水覆“膜”。
“陈先生,效率高的惊人,估计这一组人马每天能移栽十亩地左右,比起人工来不知快多少倍。”魏冬青感叹道。
“效果不错,魏先生,这些日子辛苦大家,还要继续努力啊,其他适宜进行工厂化育苗的作物也可以进行试验。”其实陈剑锋对这个作业方式并不太满意,后世的大拖能同时完成开沟定植浇水和覆膜,而且效率也快很多,但是现有的条件只能如此。
工厂化育苗的好处不言而喻,棉花最重要的阶段就是苗期,怕旱怕涝,当然更怕虫害,只要保住了苗,棉花反而是非常抗旱的。
最重要还不仅如此,众所周知,农作物的产量和品性与其早熟性成反相关,即越是早熟的品种齐产量越低,品性越差。而进行一年两熟的轮作不管是棉花还是与其轮做的其他作物,为了满足生长期的需求,最好要选择早熟品种即生长期短的品种;或者进行套种,套种对耕地的利用率难以达到百分之百,而且田间管理麻烦繁琐。
棉花等作物实现工厂化育苗之后,前后茬作物都可以选择中晚熟品种,后茬实行工厂化育苗苗期生长期与前茬大田作物异地生长互不影响,前茬作物腾茬稍晚也不影响棉花等后茬作物的生长,真正实现了一年两熟还是满打满算的两熟。
就在陈剑锋和众人站在地头评述正在田间作业的农工进行的新模式之时,远远的汽车喇叭声和马达声传来,一辆T型车飞驰而来,这是警卫营通信连的车,有事?…
另:可能细心的书友注意到了,现在的书中都没有新角色的加入,作者请有意的书友报名,各厅厅长各个专区和大县县长科研人员军队民军主官包括海空军司令等等都是新人,不要“大神“牛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