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赏雨闲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13赏雨闲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期而至的一场春雨干扰了秦冬雅近段时期养成的午后晒晒太阳的习惯,但坐在回廊下赏雨也未尝不是一种惬意的享受,特别是有陈剑锋陪在身边,此时陈剑锋正和一个苹果较劲。
果皮有些皱巴巴的苹果削皮有些麻烦,陈剑锋自己吃的话,也就是在衣服上一擦,最多用清水洗一下,这个时节没有农药残留没有任何污染,是绿色的不能再绿色的绿色产品,只是在沙子里保存了半年多的苹果卖相实在不好看,秦冬雅坚决要求削皮。
秦冬雅已经有些出怀,有点慵懒的半躺在那张特制的躺椅上,笑着看着挤坐在她身边的陈剑锋一边削皮,一边把削掉的果皮放进自己的嘴里大嚼,在一起的时日日久,她也习惯了陈剑锋自诩‘庄户人家孩子’的一些怪异的生活习惯,比如是裸睡的习惯,让她好久才慢慢的适应,只是自己说什么也要穿睡衣才能睡,尽管陈剑锋说了一大堆裸睡的好处。
终于,那个大苹果在变成小苹果后,陈剑锋完成了削皮的任务。
“这个苹果到底是你吃还是我吃?”秦冬雅看见可怜兮兮的小苹果,可能去了果核剩不下多少。
“嘿嘿,这个..这个皮太皱了,水平也有限,凑合着先吃点,补充维生素要紧,这一冬也没见你吃多少蔬菜。”陈剑锋老脸一红,其实他削皮的功夫还是不错的,只是刚才有些心不在焉。
“刚才是不是走神了?上次你弄得挺好啊。”
“没有大走神,就是看着下雨,想起了南边的大坝工地,上游可千万不要来大水。”
“锋子,不对吧,按照阳历算洪水都是夏秋才有,现在才是4月初,不应该有大水。”
“春雨是一回事,主要是山区的融雪融化的晚一些,现在土壤里的含水量非常高,一点水都存不住,一点雨水就全部成为河水,桃花汛就是指这个季节的洪水。”
“锋子,农事上你还知道的不少,可是你不是没有种过地吗?你家是渔民,对了,这次的新地盘是不是有你的老家,你不去那儿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时空错乱拉,我算算,我父亲是46年,我祖父是25年,我曾祖父现在应该有了,估计是二三十岁,只是除了我父亲,曾祖父没见过,祖父只有一张合影上翻拍的相片,还是侧面;我也不敢确定那个村子现在有没有,因为我老家那个村子好像是解放前后才由渔民聚居成为村子的。”
“你祖父都没有见过?”陈剑锋很少提起自己之前的事情,秦冬雅路明也是如此,特别是原来的家庭亲人,家乡这些都是些很敏感的话题,如果不是怀孕了有恃无恐,秦冬雅也不会问及这些话题。
“他就是生活困难那年死的,也算是饿死的,我听我父亲提起过,正好那时他有点小病,只能吃细粮,大部分人吃糠咽菜再掺上点海货都挺过来了,我祖父因为有那点小病结果没法像别人能吃得了粗粮,就没挺过去。”
“这样啊,真的就这样饿死了。”
“我们村还好,有海货还有野菜,还有这些龙须菜,听我母亲说,那时的野菜都挖干净了,龙须菜的叶梗都泡软了,掺上点糠地瓜面一起蒸,吃了以后肚子里硬邦邦的,大便都下不来,得要用手抠。”
“呕”“呕”
等到秦冬雅吐完回来,再扶她躺下“我也觉得有些恶心,我们村子情况好,就死了我祖父和一个远房堂哥,他年十二了,他的弟弟就没事,个人的体质也有区别,有些抗饿,生命力强;据说山里的村子饿死的人多了,都没有人去埋。”
“真的那样惨吗?”
“我们这些日子见的还少吗?那些逃难到羊角沟的人中哪一个人家没有亲人饿死,即便是勉强活下来的,没有逃难的,大多数人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就是那些所谓的地主富农,你看看也是经常地吃糠咽菜,都是算计着过日子。”
“是啊,小燕就说了,她来到大院才能敞开吃饭,也是才变成一天三顿,这孩子在一起吃了不少饭了,我就没见她掉过一粒饭渣渣。”
“别说是她,就是我三十多了回家吃饭,我都不敢剩下饭,只要剩下饭,老爷子不是强制着我吃下去就是自己吃了,哪怕只是一角小馒头。”
“你家的日子不是很好嘛?我记得你说有几艘渔轮。”
“好日子也是从承包后才有的,我没有多少苦日子的印象,只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是破房子,我时常听我母亲说起,大集体的时候,年底算工分,决算,我们村是个渔村,虽然也有地,地很少,大部分人是作为集体性质的渔业队的渔民,那时是每月都预支一部分工资,年底按照各个渔业队生产的状况再总算帐,这叫决算。我母亲说有一年决算了我父亲就拿回四角钱回家过年。”
“真的是四角钱?”
“这还是算不错的,有的人家平常预支多了,到了决算还是倒找。”看着秦冬雅一副不相信的样子,陈剑锋能够理解,当年自己听了都不相信,可那是事实,他接着说道“我记得很清楚,我家的的日子就是从我六岁那年开始好的,那一年的年底,还是决算,我大哥那年十八了也是渔民,他和父亲傍晚回家,一人提着一个袋子,往炕上一放,一打开,全是钱,真的,尽管那时小我记得很清楚,一炕全是钱,十元的五元的都是大票,整整一万多。”
“86年的万元户那就很有钱了,你家怎么一下子就这样挣钱了,承包了渔船?”
“不是,当时还是大集体,船员都是按照职务的高低评分,比如说船长是二分,小伙计是0.8分,就是按照这样的比例额再按照这艘船的收入分配,那一年渔民的收入突然提高也不是因为产量大,而是因为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渔民成了受益者,一下子脱贫致富,从那一年开始,渔民成了高收入者,我记得十几岁的时候,一个船长的年收入就是二十万,小伙计也是三四万。”
看到秦冬雅很感兴趣自己讲的话题,陈剑锋继续说下去,渔民因为高收入,就开始增加渔船的数量,加大渔船的马力和吨位,以求扩大捕捞量,他记得大哥的一对600马力的带冷冻设备的渔轮一年的产值就是近千万。
但是随着渔船的增加,海上渔业资源迅速的衰退,特别是对鳀鱼等小杂鱼的捕捞破坏了整个生物链最基本最低端的基础,导致近海渔业资源几近枯竭,除了带鱼还有零星的渔汛,其他的像是大黄鱼小黄鱼对虾等传统的渔汛都已经见不到了,渔船之所以保持这样高的产值并不是捕捞量的增大,而是海鲜单价的倍增。
高产值也没有带来高利润,每当原油价格上涨,渔港中就会有数不清的渔船停泊,他们的渔获还不够油钱,资源好的时候,三两天就收一次港,但是现在拖着网在海上连续航行拉网七八天,却不能满载,这就意味着费用成倍的增长。
“小雅,你不知道啊?我们的渔船到了中韩经济区的分界线,用探鱼仪一扫,中国这边一点反应都没有,转向韩国那边,鱼群的反射信号是密密麻麻层出不穷,鱼儿好像也知道界线似地。”韩国的渔民近海作业大多是采用钓具而不是拖网,即便是拖网,网目直径也大。
“那么你们不会去那边捕鱼吗?”
“也偷着去,但是被棒子抓住开始一艘船就是80万元的罚款,后来是罚款增大船长还要坐上一年的牢,在韩国这边还好说只是罚钱,被北朝鲜抓住,船舱里的柴油,所有的食品,衣服但凡有用能拆卸的物件全部被他们清理一空,人还会遭罪。”
陈剑锋有过几次差点被韩国海上保安队的快艇抓住的遭遇,最危急的一次是,深入韩国管辖经济区五海里,算计着该收网了,突然桅杆上的眺望员大喊棒子来了。一船人手忙脚乱的掉转船头往中国管辖海区跑,棒子的摩托橡皮艇速度是渔船的好几倍,何况渔船还拖着网。

在驾驶室的二哥已经能看见棒子的摩托艇了,狠狠心“弃网”一声令下,价值十几万的网具和里面好几倍价值的渔获就这样扔进了大海,但与之被扣船罚款百万相比,这点损失不算什么。
棒子的高音喇叭已经用棒子味的中国话在喊话要求停船,否则开枪,但这时距离中国海区已经不足两海里,两艘船油门加到最大,船员也穿上救生衣准备好高压水枪准备阻挡一下棒子保安队员的跳帮,棒子的橡皮摩托艇会在撞向渔船的瞬间,那些棒子保安队员就会借势登船。
“哒哒哒”棒子开始对空鸣枪,船上的气氛紧张起来,除了操纵水枪的船员(陈剑锋就是其一),其他人都躲在各个角落,高速摩托艇马达的轰鸣声越来越响,一会的功夫已经能看见同样穿着红色救生衣的棒子保安队员驾驶着黑色的快艇,甚至已经能够看清他们的面目,这时驾驶舱内突然传来兴奋的欢呼声,卫导显示船头过了分界线进入中国海区。
事后陈剑锋倒在船舷那边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紧张的脱力,船员和棒子的保安队员不是没有发生过正面冲突,甚至都有死伤,两国都有,棒子的执法也越发的粗暴,船员的反抗也愈发的剧烈,甚至有人打算买枪造炮。
【现在划归韩国日本管辖的经济区很大的面积是中国渔民的传统作业海区】
“天哪,锋子,没想到你还有这样的经历。”
“你以为渔民赚个钱容易吗?”
“当年你大学毕业为什么不随便找个单位。”
“历史系毕业能有什么好的专业对口的单位,我父亲托人联系了一个单位,还没等我报道他老人家自己给辞了,他说千把块的工资还不够我的烟钱,与其给人家干活还得要家里供应,干脆上船吧。”事情与陈剑锋的说法有点出入,是陈剑锋自己决定的,在单位上混没前途,再说家里的船每年都有自己的股份和分红,这些年自己也没有为家里干一点活出一份力。
陈剑锋是个渔民,属于农民的大范畴,说起来他的家境很不错,在他的村子,大部分人家境都不错,开始并没有多少对农村农民生活太多深入的观感,直到大学,结交了几位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后来转行做铁矿石生意期间都是在山沟里转悠,这才逐渐对农村农民的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
“小雅,自从了解农村农民之后,我就一直在想,我家的致富并没有比之前多付出劳动,仅仅是国家吧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了就把全国的渔民一次性的脱贫致富,但更多的应该是绝大部分农民依旧没能致富,并不是他们不辛苦,也不是他们不能干,与渔业产量逐步下降不同,他们的收获的农产品的产量是大幅提高,单价也是上涨,但是为什么就富裕不起来呢?”
“剑锋,是不是由于农资价格的提高?”新闻节目上面这样的消息多了去了,偶尔看一眼也能得到这方面的讯息。
“这个只是一个因素,小雅,你想想,咱们那时的农民和现在的农民相比,日子是不是好多了,就是比改革开放前也好的很多,为什么还不能称之为富裕呢?是因为富裕的标准一直在提高,我们农民不仅跟自己的过去比,还要跟城里人比,最终还要跟外国人比,越比标准越高。
你说的农资价格提高是个因素,可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又增加各种补贴后,农产品价格也适度的上涨后,即便是农资价格提高,但种地的收益率核算下来后几年却是高于前几年,可为什么农民还不富裕呢?
这就引申出了根源,中国的农民太多了,人均可耕作田地面积有限,一个农民尽管竭尽所能,可是给他施展的空间资源就是这几亩地,除非种出金豆子来,不然也发不了家。
可以种蔬菜花卉这些价值高利润大的作物,可问题是全国的农民都种上花卉蔬菜,那么谁来消费呢?估计全世界的市场也消化不了我们全国耕地种出来的蔬菜花卉,就更不要说粮食从那里来了。”说了这么一些,陈剑锋怕秦冬雅不耐烦,“小雅,累吗?这些是不是很无趣”
“不累,我躺着呢,回屋也是没事,就当看新闻联播中的时政要闻。”
“电视机英国现在差不多该发明了,我记得第一次直播奥运会还是在柏林那一届,只是现在直至录像机发明前电视信号只能直播,不能保留,估计也没有什么好节目,没有网络电视,连广播电影都没有,小雅,是不是觉得闷?”
“大家都没有,也就这样了,剑锋,我觉得人的适应性很高的,并没有什么必须依赖的东西,以前去实验室做做实验,晚上看看书也觉得很惬意,现在有了宝宝,跟着韩嫂她们学学做些针线,有时和她们在一起听她们说说家常,在家里摆弄一下花草,看看书,听听留声机也觉得很好,现在还能看看那两匹小马,这种生活更惬意,我都觉得自己懒了,好像生活的节奏慢下来了。”
“你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最佳的状态或者是方式,简单,充实,而且幸福感十足。
可能现在就有一位文人发表了他在欧洲游历的文章,说的就是欧洲人懒散,自在,我们国人却是勤劳忙碌,他认为这样下去,不出很长时间,我们中国就会超越欧洲。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我们百年后依旧的忙碌,欧洲人依旧懒散,可比起欧洲来,我们依旧贫穷,更重要的是,我们国人不管穷富都缺乏幸福感,都觉得自己很累,还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为什么呢?”
“为什么?剑锋,我也想知道,在原来的公司,我不想升职,因为太累,我的那些‘驴友’很多都是高管之类的精英,他们作为驴友并不是真的享受那种野外生活中亲近自然的感觉,而是将参加这些活动作为一种发泄方式,或是减压途径。他们都说自己很累,都羡慕北欧那些高福利国家的人,即便是领取救济金还可以进行环球旅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咱们中国人太多了,这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难以发展的根源”
“不,相对于中国的国土以及资源,日本的人口压力更大,可是日本贫穷吗?蒙古人均国土和资源占有多不多,但它富裕吗?人口不是问题,相反,却是最珍贵的资源,关键如何开发这个资源以及如何提高这个自愿的含金量。
小雅,我不是鄙视农民,你也知道,我的渔村里当年还有地种,但是中国人如果保持它的最多的人口份额是农民的话,永远不可能富裕,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要想使中国发展,使民众富足,就要大比例的‘消灭’农民。”
“剑锋,你们男人的事情我不想多问,现在你已经算是大军阀了,只是我想知道你要走多远?”
陈剑锋讪讪而笑,轻轻摇头,好久才说“我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过上惬意自在简单充实的生活,我希望绝大部分国民都是中产阶级,这可能是我的理想。”沉思一会他继续说道“当我的母亲给我讲起我祖父饿死的事情来,我尽管难以相信,但是我仍然能够理解这是真的,因为那个事件的发生离我并不久远,而我依稀还有点苦难的印象;但是当我把这个事情讲给我的子侄们听,他们以为是天方夜谭,他们已经没有任何苦难的记忆。
我们来到这个时代,就让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在这一代人最多还有他们的下一代拥有苦难的记忆,而让后来人漠视这些苦难,简单的生活。”……
【有关生活困难时期的事件并不是笔者道听途说,就在十几天前,笔者回乡参加了一个堂侄的婚礼,新郎的父亲就是笔者的堂哥,在笔者多年的印象中就是弟兄两个,所以喊他二哥,但是其他人说是三哥,真正的二哥那年饿死了。
笔者的祖父也是死在那一年,多少年一直认为他是病故的,这次二堂哥的死一起确认了祖父的死因,当年祖父确实得病,掺糠多了就吃不下,但是粮食有限,就这样没有坚持多久,乡亲们认为是饿死的多。]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