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仓库里的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一不得不感慨世界如此之小,因为在飞机上他又碰上了一个熟人:先前在王府井见到过的梁同,说实话,杨一对梁同没什么好感,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胡一梅的关系,还有梁同本身的气质,梁同的爆发户形象也让杨一感到极为不舒服,当然这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
梁同见到他也很意外:“你好啊,小兄弟。”一句小兄弟不仅没能让杨一感到亲近,杨一恶意的猜测:是不是梁同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了才用上这个万用油的。
“你好啊,梁老板!”
“别听胡总瞎说,我可不是什么老板,赚几个小钱罢了。”胡总,自然说的是胡一梅。
杨一很是好奇,这位在千里之外的湖南人做得是什么生意,也不好直接问,只有聊一些无关痒痛的事,倒也不至于冷场下来。
也许是家乡的事让梁同亲近,他与杨一愈发的熟络起来,言语中也带了许多亲近,下飞机前还互换给了杨一一张名片。杨一接过一看,上面写得是山东同发公司董事长。
一下飞机就到处寻找安棋的身影,没多久就看见了目标,因为天使实在是太漂亮了。两人出得黄花机场,打的前往市区,刚上车,安棋就从她那大大的袋子里拿出一个玩具小熊来,熊的脚底还绣了一个心字。安棋说她一个女孩子当然不好意思捧个大花站那里,就用玩具来代替吧,而熊正好也配杨一的样子,说完还吃吃直笑。
杨一才把熊放手里玩了一会儿,安棋就抢了过去:“现在不能给你,给你了,我的袋子就空了,好难看的。”
杨一看着她那个与她身材不成比例的袋子,目瞪口呆。
听说距离能让爱情产生美,特别是时间稍短的距离,对于热恋中的男女简直是汽油,让爱一发不可收拾。
杨一拿出了那平安扣,安棋先假装不宵的少了一眼,接着一把抓过来再也不松开。
生活是甜蜜的,而这甜蜜就在细小中体现,每天洗衣、吃饭、睡觉,有时候,我们需要的真的不多,哪怕一点点的微小,也能让我们幸福半天。我们总天的忙忙碌碌,就是在社会中追求这种微小与平静。
这个夏天的炙热,代表着杨一的温度。但如果人生都处于这一温度,那么它总归是不圆满的。
编辑生活是最没意思的,在对所谓写手文章的麻木后,已经很难在有东西激起编辑们的热情,这时候,一个好的编辑就不会以自己的心理来度量作品的好坏,而必须以读者的心理来进行风向的领导。那么工作的好坏就与把握度有关,有人说,编辑干得是推销的前期活。为了干好这个前期活,往往白天要进行很多调查,而晚上要加班加点的编辑文章。
虽然说这样的大公司有自己的调查人员跟调查活动,但往往自己第一手材料才能更真实的掌握。杨一不是个好员工,他有点自由散漫,而杨一又是一个好员工,他能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又到了周末,安棋打电话来说姐姐回家了,要杨一一个人转转。杨一难得清闲的睡了个大晚,朋友的妹妹已经离去,总个房间里就剩下一个人,杨一突然有点怀恋以前的小房子,起码不会像现在这样空阔。
此时杨一的家已经被收拾干干静静,而杨一也被培养得很有规律,这么有规律的东西,一旦离开了他熟悉的轨道,就会让人觉得很不自在。

衣服整整齐齐,鞋子整整齐齐,一开门,门后的风铃就会叮叮直响,杨一甚至觉得,连空气中,都有安棋的味道。
杨一终于受不了这种气氛,从家里逃了出来。
长沙能够去的地方就只有步行街附近了,杨一平时也很少出去玩,难得这么无聊也想出去走走,当然新世纪百货这样的商店他是不去的,那里只有女人喜欢,杨一去的地方多为步行街附近的小吃地方,反正也没吃饭,就去那些地方饱下口福,杨一有时候觉得自己如果发财了,那肯定是个暴发户,才工作三个月,因为有了点工资,出门很少坐公交,一般是打的,他好象彻底忘记了曾经为了省一块钱而走路的日子,好在《长沙生活》的工资也够高,杨一也不在乎奢侈这一次。
步行街的后面就是小吃集中的地方,长沙的路边小吃很有名气,也很便宜,相比之下,长沙的大酒店就没了那么多的味道,当然去那里的人基本上也不会在乎什么味道,往往是跟商业伙伴去酒店吃了一餐饭后,又开着宝马奔驰去路边的小摊吃臭干子,在长沙,如果路边小吃旁停了很多名牌车,那么千万不要感到惊讶。
杨一一路吃过去,从刨冰到臭干子,从椰子饭到铁板鱿鱼,吃得满嘴是油,期间还碰上了N个问他要不要名牌运动鞋的人。
这时杨一的电话响了,一看是安棋打过来的。
“你在哪?”
“在步行街吃东西。”
“吃东西?哼,我看是在看美女吧,刚才在跟姐姐聊天,现在她去厕所了,我给你打个电话。”
“这么时时刻刻的挂着我啊,真感动。”
“美得你,跟小孩一样。”
那边估计她姐姐来了,所以匆忙的挂了电话,留下杨一在这边很郁闷,这已经是第二次被人说小了,杨一省视自己,难道真的很小吗?
星期一上午是例行开会,无非就是一星期的工作思路跟安排,等会议完了的时候,周主管提了一句话:“公司仓库有历期剩下的周刊五十万册,公司决定以单价两毛集体清仓,公司员工优先。”
两毛钱一本,看起来很便宜,而且书还是颇有影响力的《长沙生活》周刊,但谁会用十万块钱买这样一大堆废书回去呢,无论怎么算,这些书就算能赚钱,也不会太多,动用十万块钱,还要劳心劳力,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专业的运作公司是不会来赚这笔钱的,而个人的话,如果不是有心干什么事,只要粗略一想没有大利益,也不会动用这么多钱来办。
人其实很奇怪,往往看上的会是表面的东西,而实质上的东西很少细细的考虑,大家考虑的都是这些书卖出去的困难,销路还有担心销售不出去的忧心,而很少会去考虑,找一种方法能快速的销售出这些书,这也是眼光问题,也是为什么赚钱的生意人那么少的问题。只有明显的利益时,人才会打破头的往上面挤。
如果说卖废纸,这些书能卖十一万的话,肯定会有人动脑筋,有人算了一下,好象不行,所以都沉默了下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