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为什么那么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一从来就不是一个好学生,尽管出生在教师之家。父亲是教师,十四岁开始教书,所教班级在学区年年都是第一,但这没给杨一带来任何学习基因。从小学一年纪开始,最为值得骄傲的:有一次期未考试获得了班级第一名。杨一还记得那次,姑姑高高兴兴的把他接到家中,狠狠的夸了几句:我们家的孩子就是会读书。
可惜姑姑的话没有得到验证,从那以后,杨一的成绩始终不上不下,关键时候会用点功,中考跟高考都刚好压住分数线,大学他上的是湖南长沙一所二流学校,每天的日子过得不咸不淡,只是考试时才会手忙脚乱,抄答案,背书,就算是这样,四年下来,总共还有十多门没有及格。
在找工作难于上青天的今天,没有毕业证就意味着失去敲开职场门最好的武器,当然有些牛人可以无视这一法则,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离不开在街头匆匆行走的命运,最落魄的时候,杨一甚至想到了去街头饭店洗碗来维持生活。
杨一的计划终究没有实现,长沙的夏季热得可以融化所有人的意志,愤愤之余他在想,是不是所有的人在这个季节都没法意志坚定的去办某件事。
回到了家乡,一个湖南境内的小县城,外部的酷暑在消退,而内心却不安起来,两天后,杨一明白了内心的不安来自哪里。
“怎么还不起来锻炼,看看你都胖成什么样子了。”
“要么用心看书考公务员,要么出去找工作,一天到晚闲着,难道我能养你一辈子?”
那段日子杨一真的比较难过,虽然他不是一个儒弱的人,但也没有太多的上进心,两相比较一下,他放弃了就这样赤手空拳的出去找工作,而是选择待在家装模做样的看书。
装模做样也要付出代价的:晚上不能太晚,一般是九点就必须睡觉,晚上更要起得早,如果七点还没起床,免不了又是要被说教一番,白天更是书不离手,忍住心里反胃把自己按在书上,除了看球、打球、写球评以外,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
年轻人早上越是不让睡觉,他就越是想睡,哪怕是晚上睡得再早,早上也很难主动起得来。每一次杨一睁开双眼,第一反应是接着睡觉,第二反应就是马上爬起来,走到楼下的小公园去。
走在公园的小路上,旁边有很多石椅,杨一却不敢坐,怕被同样在附近散步的父母看见,于是只能两眼无神的看着周遭的花草,没有人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其实他什么也没想。
杨一一直认为在拿到毕业证前的一年会就这样过去,看书、睡觉、做运动会成为这一年生活的主题。然而就这样简单的生活也无法得到满足,终于有一天,他心中的冲动被父亲无休止的教训激发了。
那是一个早晨,杨一刚从外面回来,正在洗脸。外面的天气真热,尽管是早晨,但一会会的时间,就让整个人身上觉得很不舒适。这样的天气很容易的让人烦躁,脾气也就会越来越大,而这个时候,父子两有了一次对话,当然说是对话,其实是父亲一个人在说,杨一忘记了大部分话,就记住了一句:我不能养你一辈子。从那个时候起,他就起了离家的心思。
两天后,杨一怀着哥哥给的一百多块钱,提着箱子回到了长沙,本来他想不让任何人知道的离开,但收拾箱子时被父亲看见了,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给了一千块钱。
杨一不怪任何人,决定命运的,其实是性格,而不是周围的人,环境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却不能改变命运。父亲是个好人,只是太好面子,他不能容忍自己儿子这么大了还待在家里,特别时别人跟他讲某某的儿子月薪多少多少的时候。这样也就注定杨一要出去生活。命运真的很奇特,它会不停的牵引着你,直到它想要你到达的地方,而那个地方,多半是性格与机遇折中的结果。

才出来的时候,杨一是迷惘的,他睡过朋友家的地板,也睡过公园的草坪,尽管如此,他的心是平静的,杨一是个表面看起来懒散,内心却无比坚定的,他习惯的是用温和的方式不停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偶尔,他也会写下一些谁也看不懂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代表着他内心的迷惘,在他的内心中,也许就是这样一个残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就他一个人,他就这样活着,仅仅是活着。当然就是这样偶尔的发泄,才能让他不走向极端。他不停的说,文字的功能就是用来发泄与记录,发泄了,生活中就不会带着情绪做事。
穷则生变,睡多了公园,自然也懂得想办法改变一下自己。望着工作遥遥无期,杨一一狠心就给自己报了一个电脑培训班,钱自然是从家里要,生怕家里不给,偷偷的把数目减了些,从生活费中拿了一些钱做学费,其后果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过着。
杨一的心思很简单,先弄点东西熬过这一年,等拿到毕业证之后再去找工作,至于以后的事情,杨一不愿意去想,也不敢想。到时候,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没想到,机遇来得这么快,就是这次培训,改变了他的人生。
培训课一个星期只上四天,并且只上午上课,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在复习,当然对于杨一这种连电脑都没有的人来说,复习时间多半之能用来游玩。这些宁静的日子里,杨一所能做的,就是思考。思考人生,思考命运,思考未来。
据说人一思考过多,就会出现神经紊乱,以至于就要疯癫起来。杨一没有疯癫,但也出现了不同寻常的举动,比如说开始喜欢上写东西,比如说开始相信世界上有鬼。
杨一写得东西多半都是自己藏着,也有例外的,那就是打油诗,如果是上培训课的日子,那肯定是要写上两首。不仅仅是自己看,而且还要发给一个高中的女同学。
杨一的同学叫天天,长得比较娇小,也比较的文静,据说,曾被评为班上最文静的女生。杨一本来跟她没什么交道,高中的时候就没说过话,一方面因为天天比较内向,跟人的交往很少,另一方面,杨一跟女孩也没什么话说,更多的时候,他愿意跟班上的男生在一起玩。只是不知咋得,大学时两人忽然熟络起来。
天天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同在一座城市,两人的关系更好了起来。杨一之所以会把打油诗发给她看,更多的是因为无聊,培训的第四节课是上机,没有内容的讲解,很多时候就是枯燥的程序编写。为了省钱,杨一不吃早餐,这就导致中午的时候会很饿,而第四节课要上到中午十二点半,每次到了快要下课的那二十分钟,杨一就会饿得不行,百无聊耐之下,掏出手机给天天发起短信来。
“饿呀!饿呀!”
“不饿,不饿。”
这样没有营养的内容,对于正常人来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可对于当时的杨一,不仅仅能打发时间,更多的是心里上有一个安慰,每次把打油诗发过去后,天天在那边就会假意夸奖几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模式。
这样的短信居然发了半年,直到杨一有了第一份工作时才终止。现在,杨一跟天天通电话时还会提起这事,两人大笑:难为了当时这两个可怜的人。然后又会回忆起那逝去的青春,苦涩中,也有一些值得回忆的地方。
下完课后,杨一会走路去火车站坐车,这样能省一块钱。每次出门时,杨一的身上只带四块钱,中间要转一次车。早上为了赶时间,那一块钱不能省,中午回去时,如果不是太饿,就会走路,这样下去,走到家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常常是,连做饭的力气都没有。
这日子很苦,但不能否认,在将来,这是杨一的一笔财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