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谈书论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__________作者:海中浪__________★★★
★★★
力勇迷迷糊糊的放下书本,转身向左前方走了几步,忽然发现方向不对,改向右前方,停留在一个角落。
力勇站在放在角落头的梯子旁,不知所措的等待王大叔。
王大叔走到力勇身旁,问道:“提得动吗?”
力勇摇摇头,王大叔提着梯子,说道:“去拿书本。”走到其中一个书架,将梯子摆放好。
力勇捧着书本过来,在王大叔的看顾下爬上梯子,将书本安置好。
来来去去好几回,梯子从一个书架到另外一个书架,总算大功告成。
王大叔按照惯例随意巡视一遍,满意道:“做得很好。今天就到这里为止。”
还以为力勇一定是高兴万分,却料不到他竟然露出失望的神色,支吾道:“要回去了啊?”王大叔问道:“不回去你还去哪里?”
“不能留在这里吗?”力勇抬头看着放在上方的书籍。
“就是让你留下来又如何?”王大叔看看书架,望望力勇,说道:“你又不能借书,留下来也只是干瞪眼。”
力勇一阵失落,问道:“王大叔,我不是要借回去,只是在这里看看,可以吗?”
王大叔感到为难,说道:“规矩就是规矩,我可不能破例。”
听王大叔的语气,肯定是没希望了,力勇茫然若失,无奈的道:“那那么”实在舍不得这里,好不容易才断断续续的说完句子:“那么那嗯,先回去了。”
力勇低着头开步走,看到眼前下方出现一双脚,抬头一看,有一人站在那里,原来是老师接他来了。
老师有责任每天接送力勇,因此力勇看到老师出现也不如何惊异,只是行礼道:“学生拜见老师。”
“来,跟老师来。”老师拉着力勇的手,一举走到楼梯口,下到地面层,来到一张桌子前,说道:“坐在这里。”等力勇坐好,问道:“刚才你看的是哪一本书?”
力勇吓了一跳,口吃的解释道:“学生不是偷懒,只是一时看得忘了时间。”
老师面容和蔼,柔声道:“别担心,老师只是想知道,刚才是哪一本书,让你看得如此入神?”
力勇答说是《榖梁传》,老师惊异道:“《榖梁传》?你看得懂?”
力勇的内心顿时一片迷茫,迟迟不置可否,实在是自己也弄不清楚。
要说看得懂,却说不上来,若说看不明白,却又像是看出了什么。

老师观颜察色,心想可能是年龄太小不懂得解释,于是改变方式,先向学生讲解一些古代的事迹,然后才慢慢的谈到《春秋》,进而问道:“《榖梁传》其实是从《春秋》分出来的,这你知道吗?”
力勇用力点点头,停了一停,又摇起头来,摇到一半,突然又发现不对,又猛力点头。
老师啼笑皆非道:“你点头又摇头又点头,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力勇辛苦地条理脑际的混乱,最后说道:“学生本来不知道,可是刚才阅读的时候,看到了其中的讲解,就知道了。”
“呵呵呵!”老师低声好笑一阵,说道:“你这学生,还真是有趣!”
★★★
老师了解到力勇似聪似呆,吸收能力快慢不定,于是决定对力勇用文火熏烤的方式解释:
从《春秋》分化出来的不只是《榖梁传》,还有《左传》和《公羊传》。
对《春秋》作注释的传记,除了此三家之言,另有《夹氏》和《夹氏》,可惜均在汉朝亡佚。
华夏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经》、《春秋》本已成经典,但后世将《礼经》分成《三礼》:变成了《周礼》、《礼仪》、《礼记》,加上从《春秋》分出来的《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即成了《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仪》、《礼记》、《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共成《九经》。
后来,《九经》又加入《论语》等,结果越加越多,已经不止《九经》而已。
★★★
老师解说得很慢,力勇虽然一时未能尽收,但他出于兴趣,听来也不觉得辛苦。
老师往下又简略的说了一些关于《春秋》的事迹,问道:“你听明白了吗?”
力勇眨眨眼,搔搔后脑,答不出来。
老师笑笑道:“没关系,这些知识,总要一些时候才能消化。”先给力勇一点喘气的时间,然后才问道:“你最想读哪一本书?”
力勇眼神疑惑的看着老师,老师摇头叹笑道:“在这儿坐着别动。”起身走向楼梯,随着身子升空,渐渐失去身影。
力勇静静的坐在那里,时而看左,时而望右,不过视线还是停留在楼梯的时间最长。
老师的身影终于再度出现,手里捧着一本书,轻轻的放落桌面。
力勇一看,不是《毂梁传》是什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