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德庆殿议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李轩去迷香宫之时,灵帝与朝廷的元老大臣们正在商议一件极为棘手的事,与以往不同的是宦官张让、蹇硕参与了此次议事,这虽与朝制不符,但这十常侍在朝中势力实在太大,又不知皇上用意,所以朝臣们都不敢提出异议
只听大将军何进道:“陛下,这股黑山贼来势汹汹啊,以张燕为首,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各山谷的山贼们串通一气,又加上黄巾余孽,人数达百万之众,河北诸郡都遭受他们的侵扰。如何处置还请陛下早作定夺!”
灵帝最近因淫欲过度,身体每况愈下。此刻,听何进说贼人有百万之众,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皱眉道:“这张燕是何许人也?”
皇甫嵩道:“秉陛下,这张燕原本不姓张,而姓褚。少年时便聚合成为群盗,打家劫舍无所不干,经常在青、兖二州作案。后来欲加入“太平道”,不知何故竟未能如愿。此人无奈之下回到真定占山为王,一年多光景,部众便达到万余人。黄巾之乱时,博陵人张牛角也率众起事,与张燕会合。张燕推举张牛角为主帅,一起进攻瘿陶。张牛角战死,临死前让他的部下跟随张燕。为纪念张牛角,此人便改姓张。其后数年,部众发展到二十余万。其人剽捍,敏捷过人,有‘飞燕’之称。”
“原来如此!众位爱卿可有应对之法?”灵帝叹气道。
众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均不言语。
正在大家忧郁之间,只听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道:“陛下,臣认为此刻西凉之乱刚刚平息,朝廷兵力不足,不宜大举用兵,可先行安抚之计,如若不行再行讨之不迟。”
说话之人正是张让,一个权倾朝野的神奇人物。此语一出,已有不少人在下面附和。也有些人听得直皱眉头。
“卢卿家,你有何见解?”灵帝想起破黄巾时卢植所出妙计,所以此次特意询问。
卢植俯首道:“臣下认为安抚之计不妥!
卢植此语一出,所有人都为他捏了把汗,他如此公开顶撞张让,这官怕是不想做了。
只听卢植继续道:“这伙贼人焚烧官府、祸害百姓久矣,如不及早除之恐失信于天下百姓,所谓失民心者失天下,陛下决不可轻视之;何况安抚之计极易助长贼人气焰,若不图之,引来天下贼众纷纷效仿,恐后患无穷矣!”
“臣认为卢大人所言有理!”大将军何进公开表示赞同,跟着也得到了军方将领的附和。卢植心中一暖,感激的望了望何进。如今的他于公为了天下百姓,于私为了郭凯已决心与“十常侍”撕破脸皮。张让冷冷的望着卢植,眼中闪过一丝摄人心魂的冷意。
如此王公大臣们便分成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代表的是以张让为首的十常侍的势力,一种则代表的是以何进为首的军方势力。两种势力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如此说来打又打不得,和又和不得,难倒你们让朕置之不理吗?”
德庆殿里一时鸦雀无声。
“臣保举一人,陛下不妨听听他的意见!此人年纪虽轻,却见识不凡,黄巾之乱时曾屡立奇功!”皇甫嵩站出来道。这皇甫嵩为人正直,战功显赫,且一直处于中立,在朝中威望极高。
“何人?”灵帝迫不及待的问道。
“李轩!”皇甫嵩道。
“是啊!朕怎么把这小子给忘了!”灵帝兴奋道:“快,速传李轩来此议事!”
李轩拿着锦盒刚从迷香宫出来,脑子里想着刚刚秦贵人话中的意思。秦贵人说她有两颗金丹,又说我与皇上平起平坐,那一颗给了我,另一颗岂不是给了——皇上?
李轩吓出一身冷汗,如果皇上吃了这金丹那后果还真是不堪设想,李轩一颗心吓得碰碰狂跳。
正在李轩吓得心惊肉跳之时,只见一名小宦官慌慌张张的跑来,气喘吁吁道:“李公子,快!皇上请您即刻过去!”

“何事如此惊慌?”
“皇上和王公大臣们正在德庆殿等着您呢,出大事了!”小宦官一路简要的向李轩说明了情况。
李轩赶到德庆殿时,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李轩,待听完皇甫嵩的介绍之后,灵帝问道:“不知俊龙对此事有何想法?”
奶奶个熊,这哪是听老子意见啊,分明是把我放在砧板上,双方势均力敌,老子支持哪方都会得罪另一方势力,老子有十个脑袋也不够他们踩啊!
“臣的意思是——”李轩用眼睛的余光望了望张让和何进,只见二人都不错眼珠的盯在他身上,仿佛说错一句话便要将他吃了一般。
“臣的意思是先打而后和!”
此语一出,在场众人都知此实乃明哲保身之计,双方意见都采纳,便都不得罪,想不到这李轩小小年纪竟然如此事故,皇甫嵩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和不屑之色。
“俊龙不妨仔细道来,何谓先打而后和!”灵帝怎能不知李轩意思,这也正是他的想法。所谓为君之道,便是要臣子们互相牵制,若臣子们不斗了便要与皇上斗,他绝不会允许此事发生。所以数年来才一味的放任和培养宦官势力与军方抗衡。在他心中,宦官权力再大也做不成皇帝,而大臣们则不然,当年王莽之乱便是先例。
李轩何等聪明,早已猜到皇上和众人的心思,大声道:“臣所言先打而后和绝非权宜之计。贼人割据一方、祸害百姓,朝廷如不出兵镇压,民心必失,且会引来流贼草寇纷纷效仿,到时天下必大乱;但若大举出兵剿之,贼人必以死相抗,先不说朝廷有无足够兵力,即便有,输赢也在难料之数。若输了,贼人军心大振矛头必直指洛阳,即使我军赢了也必然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所以朝廷出兵实为震慑,安抚才是最终目的!”
待李轩说完,在场众人无不心悦诚服,谁也没想到皇上身边的一个弄臣会有这般见识,连何进、张让也不得不暗挑大拇指。皇甫嵩、卢植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眼神中充满了赞赏。
灵帝听后不住点头道:“众卿家对俊龙此计有无异议?”
群臣齐声称道:“无异议!”
群臣意见如此一致,还真少见,灵帝终于放下心来,道:“既是如此便依计行事,众卿家看看朝廷派多少兵马为宜,何人可率军出征?”
何进道:“眼下朝廷可调拨人马只有三万,再加上沿途各州郡给之,可凑十万之数!”
什么?十万对百万,那不等于白白去送死?李轩听得头皮发麻,好彩这领兵打仗的事还轮不到自己,李轩一颗心总算放宽了些。
“那何人可以为将?”灵帝道。
“臣认为中军校尉袁绍可但当此任。”何进道。
“臣认为此任非上军校尉蹇硕莫属!”张让紧接着道。
××××××××××××××××××××××××××
香蕉再唠叨几句与文章有关的废话,顺便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点相关的历史知识。还是那句话,俺是粗人,讲得不对千万别和我较真。
刚刚文中提到的上军校尉、中军校尉,乃是西园八校尉中的职务。中平五年(188)八月,汉灵帝为分外戚大将军何进兵权,在西园成立统帅部,组织起一支新军,名曰西园宿卫禁军。新军统帅部共设八校尉:上军校尉宦官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上军校尉蹇硕成为全队的最高统帅,直接受命于皇帝。其中大将军何进也要听蹇硕指挥。只是蹇硕在军中一无威望,二无军功,所以这个最高统帅却是有名无实,军中各将领仍以何进马首是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