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于谦与他的北京保卫战(7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2
也先大军围了大明京城。
论说此时绝对不利明军:京师无精锐,四门守军大多为招募的新兵,士兵不是缺乏训练的问题,而是根本不知道真刀实枪的战争为何物;不久之前的土木堡之战几乎打破了明军的胆,更谈不上什么军心士气;朝臣意见不统一,有言守,有言战,有言逃。
因此,守城主将石亨建议紧闭九门,坚壁高垒以避瓦剌兵锋。
就明军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石亨的建议是符合兵法常识的:依托坚城,弱旅明军还不至于迅速被击溃。
但新任兵部尚书于谦却不以为然:“强贼势盛,如今我们再示之以弱,贼势愈张!”
所以,于谦命诸将兵分四处,皆开出坚城,背门结阵;并且紧紧关闭各个城门,这是告诉士兵:背后无退路,死战是唯一求生之道!
于谦本人甲胄整齐,在德胜门外设置中军大帐,以示自己的必死之心;同时下达决死命令:临阵将领不顾士兵率先后退者,杀主将;军士不听指挥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并且亲自四处巡营,流泪激劝将士,以忠义鼓励三军,致使明军“人人感奋,勇气百倍”。
这是标准的背城一战,孤注一掷,于谦不仅是把自己与士兵置于死地求生之境,大赌桌上也押上了整个明朝帝国!
对于京师周边各城,于谦命令:除京城外,各处粮草为避免资敌,由当地官员负责全部烧毁;辽东总兵曹义和宣府总兵杨洪各选精骑迅速出兵勤王,从外面夹击瓦剌。
也先的大军如果立即开战,的确对于谦的部署有绝大不利处,这时的明军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能同瓦剌铁骑一战,于谦需要时间来整顿新军,聚集援军,这时唯有虚张声势方能阻止瓦剌大军的立即攻城。

面对明军如此阵势,凶悍的也先也不禁心里打鼓:瓦剌军多骑兵,擅长野战,不擅攻城,本来此时的明军应该坚壁高垒,为何明军舍地利出城拼野战?莫非明军有恃无恐?
也就是在此时,太监喜宁为也先出谋:以议和为名,要求北京城内大臣出来“迎驾”。如果主事大臣出城,干脆就地擒拿,城中群龙无首,自然就容易攻打。
此计虽恶毒,但却起到了瓦剌人意想不到的作用:为于谦争取了时间,于谦见也先派使臣来营,建议明廷把通政参议王复火线升为礼部侍郎,把中书舍人赵荣突击提升为鸿胪寺卿,在城外的土城庙拜见了英宗皇帝。
也先、伯颜帖木儿等人如同大明忠臣一般,站立两厢,服侍英宗接见京师来使,“擐甲持弓矢侍(太)上皇(英宗)”。
只见太监喜宁凑在也先耳边说了几句,也先突然醒悟:明廷狡诈!厉声大喝:“尔等皆小官,应立遣王直、胡滢、于谦、石亨等人来见!”
已经知道自己成了“太上皇”的英宗此时却做的像个皇帝样子,对王复等人下旨:“胡儿没有善意,卿家速退!”。王复、赵荣得以拜别英宗,回到城内。
也先见赚不出明廷大臣出城,便指挥瓦剌军四出剽掠,杀人放火,焚毁了昌平的皇陵寝殿;并且逐渐逼近宣武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