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与痞子不同的人之初(3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2
乔司,江南的小镇,一派水乡风貌,百余年未经战乱,余杭富户逐渐云集定居此镇,到得大明正统年间,乔司小镇已经不小,规模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不少县城。
伴随着小镇居民一天天小康,一些平衡人们口袋内银子的第三产业也就趁势发展起来,娼盛带来了繁荣,赌博激发了拼搏,人们像抢购原始绩优股票一般涌向了这两大无烟产业:小镇上春、夏、秋、冬四大卖春楼拔地而起;招财、进宝、荣华、富贵四大赌坊生意兴隆。一些街头的招手女郎也开始花枝招展的招摇过市;街头上的各类赌摊、宝盒也逐渐形成了吃喝玩乐“一条街”。
这就是最吸引万不儿的“一条街”,不过,十来岁的万不儿是没有资格亲自出手的,也就是挤在人群里饱饱眼福而已,有时候看着别人发财的滋味也是不好受的,但看着更多的人们倒霉却是件极为使人开心的事情,万不儿暗自下定决心:长大后坚决投身此道!不亲自喊几声“大大大!小小小!”及“天地人和!”誓不罢休!
至于进赌坊去举止文雅的大赌?不儿没做过那样的梦,那是只有大款们或者国家官员才能进去的地方。
这天不儿正悠悠荡荡走在“一条街”的石板路上,身后有人喊:“万不儿,快回铺子,你爷爷正找你呢!”
万不儿回头应了一声:“知道了!”
回到临街的小小杂货铺里,满头白发的爷爷正与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谈话:“这铺子不大,可总是点儿活路,只要省着点儿吃用,也能过份安稳日子……”
“爷爷,你找我?”万不儿蹦跳着进来。
万爷爷今天格外开心,没有像往常那般见面就训斥孙子:“不儿,过来见个礼!这是石桥村的吴大伯。”

万不儿抬头看看一旁的汉子,不认识,还是应付公事般见了句礼:“吴大伯……”回头对爷爷:“吴大伯好相貌哇!”
“哦?”连这位吴大伯也愣住了。
万不儿一本正经:“天庭饱满、地格方圆、双手过膝,两耳垂肩,是大富大贵相……”
爷爷又忍不住呵斥了:“跟谁学的这么贫嘴!”
万不儿嘻嘻一笑:“刚在说书的那儿听了这几句。”转身问起了吴大伯:“吴大伯……你说我好记性么?”
吴老汉眉开眼笑:“孩子俏皮点,不过有心眼儿,好、好!”
万爷爷叹了口气:“你不嫌弃他,就是这小子的福气了!”
万不儿朦懵地插问:“福气?……我福气了啥?”
万爷爷开始慈祥的对待孙子:“你吴大伯与你那早去的阿爹是八拜之交的仁兄弟,从生你那年就定下了娃娃亲,你吴伯家有个比你小两岁的女孩儿,叫秀秀,那是将来给你做媳妇的。快给丈人爹磕头!”
万不儿一听大乐,原来我早就有媳妇了呀!慌忙主动跪下:“吴……丈人爹,秀秀长得象你那么俊吗?”
吴老汉呵呵大笑:“要象我糟老头一样丑,也不敢高攀你万小官人了。”
万不儿扑地又磕了一个带响的:“丈人爹在上,万不儿给你磕头!”
吴老汉笑着从怀里摸出个小银锞子递给万不儿:“咱们穷人家,见面礼不多,别嫌弃。”
万不儿接过银锞子,心中激动,不禁又狠狠磕了一个:“谢谢丈人爹!哪天我再去看看丈母娘?”嘴里说着,却揣了银锞子爬起来往外就跑。
爷爷呼之不及,孙子已经跑远。
万爷爷摇摇头:“这伢儿,没了他爹娘,靠我一手拉扯,唉,难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