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与痞子不同的人之初(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9
这所“镇办私塾”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得来的,例如镇上万家的万不儿就没有这等福分,原因很简单:他家里太穷了!
万不儿父母早亡,现在跟着年迈的爷爷吃了上顿就要操持下顿,靠一个小小杂货铺实在拿不起必须孝敬先生的四时节礼及学费,虽然给先生的那每年几两杂银相对今天的学杂费来说微不足道,但也不是万不儿的爷爷老万头能轻易拿得出的。
再说老万也早就把这位宝贝孙子看透了:这小子哪里是什么读书的料?十岁刚出头的小孩,坑蒙拐骗偷无一不精通,数目虽微,但在左邻右舍也是大有名气的,众人见他上门,无不一碗泡饭赶紧打发这小祖宗走人,时间拖长了,家中的物事一旦入了小万法眼,不过三天就会不翼而飞。
但这万不儿却有个怪脾气:越是进不去的地方越是极感兴趣,例如镇上的赌馆、回春楼什么的,现在又多了一处神秘地方:那破庙里的学堂。
主要是被学堂里的孩子们给吸引的,更何况那里面竟还有两名年幼女娃,一个是京城现任御史鲁大人原配的千金:鲁老大人进京发展后结了新人,但却供养着家乡的老妻,孙女儿鲁惠儿一直被祖母留在身边,自由不喜针线花红,却乐读诗书文章,便缠着母亲混在了男孩子堆里就读了。

这破天荒的事情竟还有一个伴:常年在外跑码头耍杂技、兼演点街头小戏剧的玉竹班班主鲍玉竹的女儿鲍玲儿,那鲍玉竹的夫人却是位见过世面的巾帼豪杰,极明事理,丈夫做得又是这么个低贱的行当,膝下无子,便把希望寄托在了聪明可爱的独女玲儿身上,以求将来能有机会改变自己家庭出身――在大明,优伶的社会地位相当于娼家,且国家法令不准改行,另择它业。
这天万不儿终于瞅准了时机,在后窗瞄了好几天了,那个白胡子老头终于暂停了他在书桌后面的摇头晃脑,大概是因为内急吧,匆匆离开了教室。
同学们一下解放了,学堂里欢呼一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