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同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兴北村,位于盐城市最北边的一个小村落。离海边约有30公里的路程。
当时兴北村一共分为九个队,彭德军住在十队,贺红霞的娘家在八队。相隔不是很远,步行二十分钟左右。
83年,兴北村的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大概每个人口都能分到一亩地左右。此时也是针对于农民的一次体制改革,盈盈生于改制后的第二年,想来也算幸运,毕竟应该能吃上饱饭了。
彭德君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也就是姐弟五人,彭德君是家中老四。后来盈盈听奶奶说其实在生彭德君姐姐彭兰英之前,曾经还有五个孩子,三个流产,一个男孩长到1岁就病死了,一个女孩长到3岁也病死了,好像都是叫一种叫麻风的怪病。当时医疗条件差,所以未能挽救回来。
贺兰霞家中当时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共兄弟姐妹7人,贺兰霞是家中老三。
也就在这一年彭德君和贺红霞结婚了。他们结婚的时候,彭德君的姐姐已经嫁出去了,两个哥哥也已分别成了家,已经和他的爸爸妈妈分出去,单独过日子去了。而他的弟弟也在第二年,盈盈出生的时候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
彭德君和贺兰霞婚后两个月也被分了出来,分得的家产为两间土坯房,那时候他们叫这种房屋为草房,因为屋顶是用稻草覆盖的。十个蓝箍碗,一张木制小圆桌和两个小板凳。另外还有两亩田地,其他的便是贺兰霞从娘家带来的嫁妆了。
彭德君和贺兰霞分得的草房是和他三哥家连在一起的,门向西开,他三哥家的两间在北边。其实在他们两间房的南边还连着两间房,那是他父亲的哥哥也就是彭德君大伯家的两间。所以这样子算来,这是一排六间连体的草房,他们住着的是中间的两间。大概有二十几平米大小。
彭德君的父亲叫彭伟新,母亲叫凌美娟,相传彭家的祖先也是从别处迁徙到这边来,在这里落户生根,他们来的时候这里只有一个姓氏,姓王。这是地主家族,当时的地主的庄园的周围都是人工挖的河道,面积大概有20亩地左右,大门是向南的,在河道的东西两边分别有一个出口。当时彭家的祖先来到这的时候便在地主的庄园,东边的河道外建了两间土坯房,也就是现在这一排六间房的北面,当时是面向南边的。
后来因为孩子多,不得不再建房屋,也因为本来的房子年代太久,所以就拆掉重建了。这排土屋向北大概七八米远处是一条自西向东的河流,这条小河的源头在哪,当时也没有人知道。这个问题在盈盈八岁的时候被问起过。
在这排土屋稍后一点的地方是一道土堰,供河道两旁的人行走方便用的。这条土堰在93年的时候被拆除架了一座小桥,其实也是一座土桥,只是下面放了两只水泥的孔石做桥墩,可能是为了水流通畅吧,两边用了水泥的桥边,而中间依然是用泥土填平的。不过这在当时已经很知足了,因为这桥比以前的土堰要宽多了。这桥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14年前用土做桥面的原始风貌。

早在彭德君结婚前,彭伟新便在河的对面建了三间大草房和一间小灶房。后来彭德君的五弟彭德林结婚时,彭伟新便在这房子的西边又建了两小间土坯房,他和凌美娟后来便一直住在那两间土坯房内。至此,彭伟新和凌美娟的的一个女儿和四个儿子都成家了,老两口的责任总算是卸下了。
三年以后,贺红霞又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同同,因为盈盈是银的,那么银的下面值钱的就算是铜了,所以便取名叫同同。贺红霞解释道。多年以后,盈盈想,那应该是父亲的一种美好愿望,社会大同,世界大同。
弟弟的到来,盈盈当然很高兴,因为从她会讲话时便天天嚷着要个弟弟,就在贺红霞怀有同同的那个大年初一,因为农村有风俗在年初一大人是不让小孩乱说话的,担心小孩子说不吉利的话。可是那天,被贺红霞嘱咐过无数遍的盈盈还是指着妈妈的肚子,拍着桌子的空的一边对贺红霞说,以后这里给弟弟坐。
贺红霞生了个儿子,高兴的不只是盈盈一个,贺红霞终于因生了个儿子而有点底气,这次因为高兴彭德君在贺红霞坐月子时买了不少营养品。凌美娟也因为添了个孙子,而过来帮忙洗过两次尿布,而彭伟新则也叼着烟袋笑着来看孙子了。当然彭伟新这次来还带来一个消息便是,他和凌美娟商量过,让老三到梨园旁边再去盖三间房子,也就是地主庄园南边的河道前。那梨园便坐落在河道拐弯处的正南方五米远的地方。他说现在你们孩子多了,住在这两间屋里挤了点。当时隔壁老三彭德俊家也有了一男一女,男孩8岁,女孩7岁。
待老三一家搬走之后,彭德君便将那张结婚时的木床搬到了最北边的一间,这两间是连在一起的,农村说的就是通梁,中间没有墙壁隔开的那种,而本身他们中间的两间土坯房中间是有墙壁隔开的。于是中间的两间原来南边的依然是放锅灶的地方,农村称锅屋,而靠北的那间便闲置着放些农活的工具,以及一些杂货。本来贺红霞是想把这中间的一面墙给开上一扇门的,这样四间屋子连在一起,安全又方便多了,可是贺红霞去问了一下风水先生,那个一只眼睛的老头却说开不得,万万开不得,于是贺红霞便信了,后来一直就没再提这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