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损失惨重的事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女儿颖弘的童年是孤独寂寞的,她每天除了看书,练武就是与绒布猴子和她一般大小的布娃娃呆在一起。
女儿喂养的第一只小动物是只名叫“眯眯”的小猫,她每天都要和“眯眯”玩一会。
不久“眯眯”意外地死了。
自从“眯眯”离开后,她把自己封闭在另一个世界里,很少与人说话。
不久,邻居家抱来一条小狼狗,起名叫“杰克”。
到邻居家和小狼狗“杰克”整天闹个没完,见人就吻,女儿和它很快成了死党。
可有一回带着“杰克”走亲戚,就一眨眼工夫,有给人抱跑了。
这一切给十一二岁的女儿打击非常大。
女儿胆大聪慧,从不爱哭,也不怕黑夜。
长期不在身边,那可爱的女儿就更让她揪心了
林玉娇决定在她生日时,给女儿送一只小乌龟,缘于龟粗生贱养,易于照料。
另一个用意,龟是憨厚,坚韧,忍辱不屈的化身,女儿应该从龟身到点什么。
果不其然,自从小龟仔到他们家落户之后,女儿像变了一个人:她的阅读,书写和数学本上,都有关于“龟”的内容。
冬天,她给龟仔做个温暖的小窝,夏天,她给龟仔洗澡降温。
她不敢睡懒觉了,因为龟仔总在星期天早上像上了闹钟一样准时地爬出,等着可爱的女儿给它喂水。
她变得极有爱心,和妈妈一块儿上街买肉买菜,回家把肉菜剁碎,做成小拇指大小的丸子,喂给龟仔吃,它吃多了女儿高兴,它拉不出屎来女儿憋劲。
女儿长到了15岁,个头快比她高了,有了自己的情感秘密,同时也变得爱照镜子,对自己自信得可怕,自我评价不低。
她时常头发上别个什么小发夹,扎个什么小麻花辫之类,对周围的“酷哥”,“靓仔”特别感兴趣,饭桌上,她的话题以男孩子的轶事居多。
和她上街,她看靓仔的眼神,那真是管也管不住。
林玉娇常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家庭不能给她一种特别美好的感觉,让她自己从内心深处约束自己,谁也看不住她,你越看她,她越烦你。
有一回,我和女儿下楼散步,突然发现前面有个男孩在玩自行车,一身蓝衣裤,白鞋白袜,特别酷。她俩都瞥了一眼。
女儿又掉转头,目光追了人家好一会儿。
林玉娇拽着女儿的胳膊说:“哎呀,龟仔最近常闹肚子,不吃东西,老在水里扑腾,不知怎么了。”女儿却心不在焉地应付她:“哎种反应当然就不对了—女儿走神了。
林玉娇接着说:“这男孩真酷,帅呆了。”
这下女儿醒了,伸着脖子问了句:“哪儿呢?”
林玉娇说:“你看刚骑车过去的那个男孩气质多好,腿多长。”
女儿一副不屑的样子:“好什么呀,牙那么黄。”
女儿连牙都看见了,你说看得多细吧。

二.
十九路军经过数十天的血战,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后,由于亲日派军政部长何应钦,蒋介石决心对“违令”的十九路军加以整肃。
蒋下令将该军一个师调往江西归南昌行营指挥,一个师调往武汉归武汉行营指挥,一个师调往安徽。
蒋光鼐,蔡廷锴等人据理力争,坚决不服从蒋介石肢解十九路军的命令。
于是蒋下密令,“红军大部窜闽南,漳州相继失守,同安亦危,着该军全部由海上运输进剿”。
第十九路军被迫调驻福建。
6月,南京国民党政府授蔡廷锴青天白日勋章,委蔡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
12月底,国民政府命令福建省政府改组,蒋光鼐为省政府主席,蔡廷锴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
1933年11月20日,蔡廷锴和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发动了着名的“福建事变”,在福州建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这年春,日寇攻占热河,并猛攻华北长城各口。
蔡廷锴深感第十九路军乃抗日的队伍,自应向南京国民党政府请缨北上,援救热河,南京政府纵不允许全军出动,亦应以一部先遣策应,以资鼓励前方士气。
于是,在漳州召开师长以上会议,决定抽调志愿军官兵编为两个旅六个团,以谭启秀,张炎分任旅长。
粤,桂两省各编一个师,一同出发。
蔡廷锴被公推为先遣抗日军总指挥。
先遣抗日军进抵湖南耒阳时,不料热河及长城各关口已失陷,何应钦与日寇签订了《塘沽协定》。
蒋介石电令先遣抗日军回师福建。
因此,蔡对蒋介石不抗日政策更加不满。
他和蒋光鼐联名通电南京政府,要求公布《塘沽协定》内容,反对出卖华北主权,因而引起南京政府来电相责。
是年4,5月间,蒋介石再三来电令蔡廷锴派六个团进占连城,朋口,芷溪—线,“追剿”红军,并派督战官蔡启驻在第十九路军总部监视。
蔡即命令区寿年第七十八师由南靖,永安西进连城,并将长汀的马鸿兴保安团拨归区指挥。他还指示该师取守势,万不可孤军深入,将兵力分散无法驰援。
第七十八师抵连城不久,遭到红军彭德怀第三军团的严厉打击,被歼灭了两个团,区寿年弃城逃往永安。
这一仗和1930年12月至1931年10月,蔡廷锴曾率部参与对中央苏区第二、三次“围剿”,致使十九路军损失惨重的事实,让蔡廷锴再一次认识到进攻红军政策的错误,明确到这是蒋介石借红军之手来达到其消灭十九路军的目的。
如照这样再打下去,蒋介石宁可让第十九路军孤立无援,而坐以待毙,也不会再增调部队援兵的。
为了十九路军的生存,蔡廷锴多次与蒋光鼐密商,决定派代表到苏区和红军联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