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决定意义的胜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1933年9月下旬,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军队和200余架飞机,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他任命顾祝同为北路军总司令,以陈诚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领第三、第六两路军由北向南进攻苏区。
同时以重金收买陈济棠为南路军总司令,出兵两个军封锁江西,广东边境。
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近百万兵力的军事围攻。红军由于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影响,放弃了最拿手的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人打阵地战,只能局促回旋于堡垒之间,造成被动之势。
而国民党军队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了不少的困难。
陈诚,薛岳部逐渐占领了广昌,兴国等地,迫使红军退至白水,头陂构筑工事。
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战和他拼火力,越发起劲了。
他又调来重炮兵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9月底,又攻占了宁都等地,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
这时,蒋介石真正搞清了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地。
他任命湘军头自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
蒋介石则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及部分湘军在后面追击。此时的蒋介石踌躇满志,得意洋洋,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白崇禧见红军的一支部队占领了湘南的江华,又向广西恭城奔来,白崇禧同粤军和湘军一样,不愿同红军硬打而消耗实力,以防红军进入本省或被蒋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在11月21日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
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可惜,红军当时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
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
在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
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
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二.
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
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
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
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
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
12月,红军在占领通道城后,立即进入贵州东部,一举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于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
确立了同志的正确领导。之后,红军像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们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军委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4月下旬以一部在翼侧策应。
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人。
随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
这时,红军出其不意地向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随即于5月初抢渡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