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军阀的派系斗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不但侵略我国东北,还进一步推进并实施灭亡中国的梦想。
而各地方军阀政府对此不但不积极抵抗,反而对外投降卖国,对内祸国殃民,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神州大地国民群情激愤,长期压抑在中华民族胸中的怒火,像火山一般爆发出来,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道是好男儿志在四方,陈辉决定走出去闯荡一番,寻找一条通向自由,光明的大道。
由于他机灵能干,很快便得到了北方同盟会领导黄惟中的赏识。
在黄惟中的帮助下,他来到黄埔军官学校学习。
在这所学校里,他如鱼得水,发愤学习,研读兵书史册。
实现了自己儿时的夙愿。
毕业后,他利用自己这个身份加快开展兵运工作。
由于他体恤士兵,又能对其它军官谦让,很快在他的身边团结了一大批将土。
阎锡山悬挂青天白日旗后,张作霖对其极为不满,派人到山西劝告阎锡山与他合作,并以“军政府副元帅”相许,阎委婉谢绝,声称自己坚决,改易青天白日旗,不一定要与张决裂。
此时,张作霖见阎锡山按兵不动,以为他不会与自己为难,便兵分两路南下,一路攻打在河南的武汉国民政府之张发奎部,一路沿津浦线援救孙传芳。
与此同时,又派于珍以检查察西部队为名,前往丰镇平地泉一带部署军事。
阎锡山察觉张此着棋是针对自己来的,这时才与张决裂,公开通电声讨张作霖,兵分两路,分别沿京汉线、京绥线攻击奉军,计划从南北两侧袭取北京。
当时张部的部署如同卧蛇,把主力配置在京汉,京绥两条线上,一头配置在察哈尔的怀安,一头布置在石家庄和新乐,预备队搁在津浦沿线和冀中一带。
阎从两端下手,把张的预备队吸引到京汉、京绥线的两头,尔后以奇兵截断其腰部的战法,很快打败了奉军,占据了石家庄和新乐。后在定县、宣化、涿州等战斗中,接连失利,即撤到山西境内,凭借固关,娘子关,雁门关等关口扼守。
张作霖调集几十万人马大举进攻,久攻不克,伤亡惨重,最后失利,退出关外。
阎锡山单独攻打张作霖遭到失败后,冯玉祥部也受到奉军的威胁,于是他便与冯玉祥联名请求下野留居日本的蒋介石回国,主持“北伐”战事,共同对付张作霖。
他致电蒋说,“公留党在,公去国危,个人之去留事小,党国之存亡事大,爱用春秋责贤之义,再挽浪中已去之舟”,竭力表示拥护蒋之至诚。
不久,蒋即从日本回南京,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928年2月,蒋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改编军队,成立四个集团军。
阎锡山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
3月,他出兵进攻奉军,一举夺取石家庄,同时收复大同,进而加紧进攻保定,以夺取京津地区。

二.
1928年北京张作霖安政府垮台后,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桂系的临时团结转化为激烈的内部斗争。
1929年蒋介石先后打败了桂系,冯玉祥,张发奎,石友三和唐生智,威逼阎锡山。
阎锡山先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于1930年2月电请蒋介石下野,继则联络反蒋失败的冯玉祥,桂系李宗仁等组织反蒋同盟。
阎的反蒋号召,得到了以汪精卫,陈公博为首的国民党改组派,以及邹鲁,谢持为首的西山会议派和冯玉祥,李宗仁等反蒋政治派别与军事集团的响应和支持。
3月鹿钟麟等五十七人通电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
4月,阎,冯,李宣誓就职。
阎在石家庄设立总司令部,自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由河北向山东进兵。
一时间神州大地形成北伐和国民党内战并举的壮丽场景,在江北,冯玉祥部独撑战事,同鲁军激战。
冯军中路刘镇华部三个师长临战倒戈,冯军打败,撤退中其五十三师未能及时撤走,师长王鸿恩率部投降,不料7天后,这位王师长又重新倒向冯,背后一击,致使鲁军大败。
双方形成对峙。
在江南,国民党内部宁汉双方兵戎相向,掌握南京的桂,蒋联兵讨唐,唐部朱培德,李品仙,刘兴,何键,张国威或降或中立,唐生智不战即败,宣布下野。
冯玉祥失势,晋系的阎锡山怕蒋指向自己,经过一番摇摆,决定联冯打蒋,于是西北军率先出击,蒋军步步败退,不过老蒋打仗不行,玩手腕却有办法,大力拉拢下,阎锡山背盟,支持蒋军,冯军孤军不支,退回陕西。
蒋刚在北方占了上风,南方战事有起,战局广西的桂系降将俞作柏,李明瑞联合张发奎起兵反蒋,不料师长杨腾辉,吕焕炎倒戈,桂军全线崩溃,蒋大喜,任命杨,吕主持广西,不料二人威望太低,李宗仁,白崇禧趁势回到广西,吕等人只好表示臣服,张桂联手,再攻广东,蒋急派兵增援,又拜托吕焕炎倒戈,双方形成对峙。
此时北方又烽火连天,先是石友三炮打南京,宣布反蒋,鲍刚,余亚农,谭曙卿等在汪派鼓动下响应,接着驻防河南的唐生智又联络阎锡山等人,举兵反蒋。
不料由于在推举"领袖"问题上与阎锡山发生矛盾,阎锡山随倒向蒋,其它各路诸侯自然也是随风倒,唐军孤立无援,不久及败。
老蒋大怒,亲率德式师赴前线,却攻不下一群杂牌,关键时刻银弹管用,刘茂恩倒戈献城,还诱捕上司万选才,联军惨败,部署全被打乱。
此后蒋用此招,连连得手。
邓宝珊,梁冠英两支西北军主力先后投蒋,再加东北军宣布拥蒋,西北军战线随之崩溃,邓宝珊,葛运隆等西北诸将纷纷放弃抵抗。
留守陕甘的西北军元老刘郁芬也接受蒋的任命。
孙连仲也在最后降蒋,宋哲元,石友三,庞炳勋,孙殿英倒向东北,其它杂牌将领更见风使舵,纷纷改换门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