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篇·历代名将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继秦之后,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相继建立西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5)和东汉(公元25~220),统称汉。俗语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汉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冲突战争是历代最激烈的。西、东两汉期间(实际上也包含新朝)的古代名将入选的明细谱单及简介如下:
西汉时期(七个):
韩信:★★★★★
淮阴人,西汉名将。年少时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留下了“漂母乞食”、“**之辱”等故事。韩信从小就爱好剑术,秦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开始是投靠项梁,继而追随项羽,仅授职为持戟郎,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俱不为所用。
怀才不遇的韩信于是投奔汉王刘邦,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才登台拜将予以重用。韩信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了北方战场。公元前205年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大获全胜,且俘获魏王豹,史称为安邑之战。
韩信名扬天下的一战则是“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的井陉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人自为战以一当十,大破赵军。不战而屈人之兵,韩信收降燕国。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斩杀楚将龙且,占领了整个齐地,因战功卓著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
韩信指挥了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显赫,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多多益善”的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周勃:★★★
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被封为绛侯。少时家贫,靠编织养蚕用的蚕箔为生,还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后来成为了一名能拉强弓的勇士。周勃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沛公为汉王的时候,就已赐爵给周勃为威武侯,可见周勃地位之高、功劳之大,虽然不像韩信一样风光,周勃在一系列的作战中总是当先破敌。
汉初各诸侯王的反叛不绝。在燕王臧荼反叛过程中,周勃随高祖平叛中功劳最大,“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汉初定,各诸侯王的反叛不绝,周勃成为汉初平乱的主将。在平定韩王信的叛乱中,因阻击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有功被升为太尉。
公元前196年,周勃率军讨伐叛将陈稀于代。斩陈稀将军乘马降,沃捉陈稀部将宋最和雁门郡守圂、云中郡守边、丞相箕肆和将军勋。平定了雁门郡的十七个县和云中郡的十二个县。歼灭陈稀军队,斩杀陈稀,俘虏了他的丞相积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平定了代郡的九个县。后有平定燕王卢绾的反叛,周勃协助诛杀诸吕,与诸大臣共立文帝。
在汉初的平叛军事行动是很复杂的作战,因为敌人都曾是友军或自己人。匡扶汉室的事业中,周勃居功至伟,而名垂后世。“绛侯佐汉,质厚敦笃。始击砀东,亦围尸北。所攻必取,所讨咸克。陈豨伏诛,臧荼破国。事居送往,推功伏德。”(《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周亚夫:★★★★
汉初大将周勃次子,西汉名将。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文帝的先导驱车门下,不得入。文帝到了,又不得入营。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要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守卫士兵对皇帝随从人员交代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驰。”于是文帝的车便控着缰绳,慢慢走。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向文帝拱手说:“身着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文帝深受感动,称赞道:“此真将军也!”匈奴兵闻风而逃了,周亚夫被提拔为中尉(相当于首都的警察局长)。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继续重用周亚夫,升迁他为车骑将军。出现吴王刘濞等七国之乱时,周亚夫被提拔为太尉,统率三十六位将军。周亚夫不断地采纳麾下谋士的建议,南出武关,经南阳占武库,抢先攻占荥阳,使吴王刘濞的伏兵完全扑空。
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守昌邑,派兵切断吴楚叛军的粮道,迫使吴王刘濞撤退。随后,周亚夫率军掩杀,大败吴楚叛军。周亚夫仅用三个月就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
可惜周亚夫因敢言直谏,开罪了汉景帝,景帝可没有汉文帝那种胸怀,于是将周亚夫下狱,诬告他谋反,一生忠直的周亚夫不堪其辱,绝食五日,吐血而亡。汉景帝还不解恨,下令废掉周亚夫的封国。
李广:★★★★
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
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近卫骑兵将军。吴王、楚王等七国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
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但此后,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关于李广的故事很多如“李广射虎”、 “李广巧计退兵”等,喜欢历史的朋友大都耳熟能详,不再一一枚举。
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 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
但是后来李广在莫北之战中失机(迷路而失期),被卫青责问。不善言辞且倍感委屈的李广,不愿去面对军法的轮讯,遂引刀自刭了。及(李广)死之日,天下不管是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皆为之流涕。他的儿子就是颇受争议的名将李陵,李陵作战时寡不敌众,被迫诈降,累及李氏全家被汉武帝抄斩。“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见《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卫青:★★★★
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也,原为平阳公主的家奴,其父是县吏郑季,少时卫青经历坎坷,其姐卫子夫入宫得到汉武帝宠爱,卫青也因此官拜太中大夫。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卫青首次出征,却英勇善战,直捣笼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七百人。卫青的胜利是四路大军中唯一的,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地赏识,加封他为关内侯。
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兵又大举南下,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卫青则因军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公元前124年的漠南大捷,大破匈奴右贤王,卫青被汉武帝拜为大将军,指挥所有的汉将,李广、张骞、公孙贺、李蔡、曹襄、韩说、苏建等等名将都曾是他的部下。
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
大将军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卫青与霍去病领兵进军漠北,卫青指挥西路军出定襄,向北行军一千多里,渡过大沙漠,面对以逸待劳的匈奴精兵,卫青临危不惧,大战伊雅斜单于,大破之,追击二百多里直至赵信城(今蒙古国境内),俘获匈奴官兵一万九千多人。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已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霍去病:★★★★★
西汉王朝名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十七岁即为汉武帝侍中,同年随卫青出征匈奴,任嫖姚校尉,率领八百精骑长驱数百里,突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兵二千余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候。
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六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接着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九千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威望超过了卫青,许多卫青部将纷纷转投霍去病。前117年,霍去病在长安病逝,年仅二十三岁。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并谥予他景桓侯的封号。出葬之日,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
大名鼎鼎的大将军霍光就是霍去病的弟弟,虽然后来他的地位,成就远非霍去病可比,但在名将评选中,霍光应该让位给他弟弟。
赵充国:★★★★
字翁孙,陇西上邽人。赵充国出身官宦之家,沉勇有大略,经历武帝、昭帝、宣帝三个皇帝,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赵充国曾以代理司马的身份,跟随李广利出师酒泉,被匈奴右贤王的大军包围。赵充国带领一百多名精锐骑兵在前面拼杀开路,最终突围,赵充国身负二十多处伤。返回后受到汉武帝的亲自接见和褒奖,旋即升迁为车骑将军长史。
公元前80年,氐人在武都造反。赵充国奉命带兵镇压,平定叛乱后升为中郎将。同年冬,匈奴二万骑兵人寇,赵充国领兵征讨,斩首、俘虏九千多人,并获西祁王而归,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后将军。
公元前72年,赵率三万骑兵出酒泉一千多里,在蒲类海进攻匈奴,斩杀数百人。不久,匈奴又聚集十万多骑兵,大有入侵之势。赵充国统领四万余骑,驻屯于北部边境九郡,边境遂安。
古稀之年赵充国还平定羌族叛军,开设西北屯田军,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后来赵充国告老请退,皇帝赐予安车驷马,免官归第。公元前52年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宣帝以他功高盖世,在未央宫中画了像,供人瞻拜、纪念,成帝继位后,又命黄门侍郎在画像旁题诗赞扬。
===================================================================
〓★〓 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 英布:西汉初三大将之一,虽然和韩信齐名,但英布是那种武功高强的悍将,而不是那种统领千军万马优秀名将。在项羽部下,英布是项羽得力鹰犬首席大将,项羽的许多事都是英布具体办的,什么坑杀二十万秦卒等等。
■ 彭越:西汉初三大将之一,虽然和韩信齐名,但彭越是那种非正规作战的智将,彭越在军事史上比较另类,他短于那种排兵布阵的正规战役,擅长于投机取巧的游击战和骚扰战。
■ 樊哙:西汉开国功臣,以勇著称,谋略此之,一直跟随刘邦左右,是刘邦的爱将。感觉是那种匹夫之勇之辈,非真正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
■ 灌婴:西汉初名将,以力战骁勇著称。唯一一次有独自统大兵经历是曾率兵击退匈奴。灌婴和英布一样是那种武功高强的悍将,而不是那种统领千军万马运筹帷幄的人。
■ 曹参:虽然战功卓著,但缺乏谋略。刘邦把他的战绩比作“狗功”,曹参独自作战很少,随刘邦、韩信一同战斗居多,即战争之谋略多出自他人。
■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西汉名将。宣帝时期匈奴内乱,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汉朝也曾三次振出使者到康居。郅支侮辱汉使,还有取代皇帝的野心。陈汤与甘延寿了解了郅支单于的这些情况后,于前36年,出兵西域。陈汤假传圣旨,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起各路、各族军兵四万多人,大张旗鼓向北进发。汉兵冲进土城。将郅支刺死,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虏敌兵一千余人。 这次胜利,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 陈汤仅此一战,且规模不大。而且陈汤贪财,私藏战品,最后被免职。他最大的官也只做到射声校尉。
■ 李广利:中国西汉时期将领。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前104,率众数万攻贰师城,兵败。前90,复率7万骑兵出五原击匈奴,兵败投降匈奴,旋为单于所杀。李广利实在是个败军之将。
■ 李陵:其特殊的经历使其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论的人物。有人以李陵投降匈奴而不耻于他,也有人认为他敢以“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并非怕死。“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后病死,没有后嗣。
■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其先祖冯亭,为韩上党守,引起长平之战那位。冯奉世为人正直,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是西汉后期的著名将领。因平定莎车国的叛乱而成名,威震西域。在镇压陇西羌人时,冯奉世是在兵力上拥有绝对优势,不太具有说服力。
■ 赵破奴,太原人。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票骑将军司马。出北地,封从票侯,坐酎金失侯。后一岁,为匈河将军,攻胡至匈河水,无功。后一岁,击虏楼兰王,后为浞野侯。后六岁,以浚稽将军将二万骑击匈奴左王。左王与战,兵八万骑围破奴,破奴为虏所得,遂没其军。居匈奴中十岁,复与其太子安国亡入汉。后坐巫蛊,族。
东汉(十一个):
邓禹:★★★★
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少时敏慧,13岁便能诵诗,后游学长安,结识刘秀,非常仰慕刘秀。刘秀起事后,邓禹“杖策北渡,追及于鄴”,开始跟随刘秀打天下。刘秀选任将领,多先征询邓禹意见,而邓禹每有所举,均当其才,因而刘秀深敬其知人。盖延被敌围困,是邓禹率兵替他解围,生俘敌大将。从刘秀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
此后邓禹征剿了赤眉军和绿林军,尤其以河东大捷,大破王匡军。邓禹率轻骑急追,俘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斩杀,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刘秀授七车都尉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
邓禹又击败公乘歙十余万大军。邓禹乘胜追击,军纪律严明,沿途秋毫无犯,故而所向披靡,降者日以千计。“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耭,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后汉书.邓禹列传》)
后来在对其他军阀的战争中,邓禹有胜有败。公元28年春,击败延岑,是邓禹最后一仗。邓禹一直被光武帝、显宗等皇帝所重任,直到明帝时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岑彭:★★★★
字君然,南阳棘阳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首先是刘縯、刘秀兄弟的敌人,岑彭坚守宛城,汉兵攻之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岑彭才举城投降。被擒住免死之后,岑彭被分配到给刘秀的哥哥麾下为将,就这样,岑彭开始了他新的传奇征战生涯。
岑彭在东汉王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他参加过统一战争中的几乎所有的作战,一路地升迁:平定河北,攻关东、洛阳,统一关中,战隗嚣,直至灭蜀,岑彭是当时刘秀手下极少数能独当一面将领。
他不但作战勇敢,奇计迭出,而且信义素著,以德怀人。“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全其庆也。”(《后汉书. 冯岑贾列传第七》)在灭蜀之战中,岑彭被公孙述派来刺客,乘夜间刺杀。岑彭是“云台二十八将”最优秀的名将。帝尽以任贵所献赐彭妻子,谥曰壮侯。蜀人怜之,为立庙武阳,岁时祠焉。
马援:★★★
战国名将赵著的后代,东汉名将。字文渊,扶凤茂陵人,三国虎将马超的祖上。曾在王莽、隗嚣等人手下任职。建武四年(28年),为隗嚣送书于刘秀,被刘秀礼遇。隗嚣叛汉,马援助刘秀平定隗嚣,又率军平定凉州。先后任过陇西太守、虎贲中郎将、伏波将军等职务。在进击西北羌人、北方匈奴、乌桓、南方蛮夷及交趾等战争中建立威名。后来南方蛮夷五溪向东汉王朝示威,占领城池。年已62岁的老将马援向光武帝请命要去平定南夷。汉光武帝瞧了瞧马援,见他的胡子都白了就说:“将军老了,还是别去吧!” 可是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铠甲,跨上战马,雄赳赳地来回跑了一转。汉光武帝不禁赞叹说:“好硬朗的老人家!”就派他带领马武等将前往征讨,可是由于不适应南方气候,有好些兵士中暑死去,马援自己也得了病。这时就有人向光武帝进谗言,诬陷马援,这时老将马援已然病亡,可还是没有逃脱被削去爵位的悲惨命运。过了很多年后,才被翻了案,重新给马援家属及其后人俸禄。光武帝晏驾前耳边一直回响着老将马援的豪言壮语:“为将者应百战当先,死于疆场,马革裹尸而还。此足平生之幸也!”
班超:★★★★
字伯升,扶风安陵人,东汉名将,为史学家班彪的少子;班超的哥哥就是写作《汉书》的班固。班超九岁就能作文涌诗,博通古籍。尤擅长诘辩,口才极好。投笔从戎成为名将窦固的部下,官拜假司马,率兵攻打西域门户伊吾,与匈奴战于蒲类海,取胜并初次展示其军事才华。

然后奉命出使膳善国,导演出“不入虎**,焉得虎子”的精彩故事,迫使膳善国断绝与匈奴的关系,归附东汉。事后汉明帝擢升班超为军司马,出使于阗。班超再次上演一出“于阗斩巫”的传奇故事。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疏勒国,班超仅有数十人,却擒贼先擒王,把龟滋生擒,使疏勒国归顺汉朝。
公元76年,班超奉诏回国,为挽留班超,疏勒一都尉当场自杀。在于阗,其国王侯以下俱痛哭挽留,抱住马腿不让走人。班超毅然留了下来和匈奴展开长久的作战,公元84年,班超识破叛王忠的诈降,密伏勇士斩杀之;公元87年,班超携于阗诸国兵马大破莎车国,斩首五千余级,大获其骡马辎重,莎车国遂降,龟兹、温宿等国各自退散,后皆降汉。公元94年,班超调龟兹、膳善八国之兵大破焉耆等三国,斩首五千,俘虏一万五千,缴获马畜牛羊三十万头。班超用兵如神,扬威西域,而且每次他都是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来击败匈奴和其他敌对势力。班超经营西域31年,直至71岁才回返洛阳,他的少子班勇后来继承了他的事业。
虞翊:★★★★
字升卿,东汉名将,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
虞翊被邓太后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欲放弃凉州,虞翊坚决反对,被任命为武都太守,领兵3000人前去镇压羌人。羌人调兵前来阻击,虞翊故意声称,不再前进,等待援兵。羌人果然中计,分兵企图合围虞翊。虞翊突然率兵疾进,日行百里,使用增灶法,摆脱了羌人的追击。在五都附近,虞翊被万余羌人包围,两军相持10多日,虞翊不许部下用强弓硬弩,只用弱弓小弩射敌,羌人误以为汉军攻弩弱,发起强攻,虞翊指挥部下用强弓硬弩每20人射1人,大破羌人,并用换军装的计策,作为疑军迷惑羌人,羌人惧怕退走,虞翊埋伏人马伏击大败羌人,虞翊用战争和招降两手最后平定了羌人的叛乱。
窦固:★★★★
东汉名将。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窦固年少时因娶光武帝女涅阳公主而被任命为黄门侍郎。明帝想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出兵西击北匈奴。窦固因为熟悉边疆的军事,于72年十二月,被拜为奉车都尉,驻扎在凉州酒泉郡,积极部署对北匈奴的进攻。73年,汉军分四路出击。窦固、耿忠率军由酒泉出塞至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留吏士屯伊吾卢城,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其余三路汉军无功而返。75年11月,窦固率1.4万骑兵再出玉门关进军西域,在蒲类海击败白山部后,转军进击依附北匈奴之车师。车师王降。东汉置西域都护及军队屯田,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窦固在边关数年,羌人服其恩信。
窦宪:★★★★
东汉权臣,外戚。字伯度。扶风平陵人。窦融的曾孙,章德皇后兄。公元77以外戚迁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到宠任。和帝即位,太后临朝,窦宪在内掌握机密,对外宣布诏命;其弟笃、景、環并居要职,一门权势煊赫 ,俱骄纵不法 。 公元89,窦宪因罪被囚,自求击北匈奴以赎死。适逢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乃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4000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 3万余出征。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北单于逃走。窦宪追击诸部,出塞三千里 ,登燕然山,刻石纪功,命中护军班固作铭。回师以后,拜宪为大将军,位次太傅,在三公上 。二年,窦宪出屯凉州。三年,窦宪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败北匈奴于金微山。北匈奴从此破散。窦宪既破匈奴,威权震朝廷,党羽布于全国,遂阴图谋反。事泄,和帝逮捕其党羽,并迫令其到封邑后自杀。
周瑜:★★★★
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名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周瑜与孙策交好,曾随当时寄身袁术的孙策攻伐江东诸侯,后来孙策派周瑜镇守丹阳。袁术听说周瑜很能干,曾聘周瑜为将军,但是周瑜认为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建安三年,周瑜投奔孙策,任职中郎将。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之职和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率军号称 80 万南下,并致书迫孙权投降。周瑜等分析局势,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周瑜又自请为将,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并使用若干计谋获得胜利。与刘备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周瑜对孙权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后世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关羽:★★★
东汉末名将。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关羽少年时勇武有力,嫉恶如仇。当地民间传说,关羽为打铁的,也有说是卖豆腐的,反正是出身于下层社会。还有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关羽流落到涿郡后,正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和张飞,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关羽追随刘备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关羽为中郎将。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东海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200年正月,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并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官渡之战爆发,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多万人马进军黎阳,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关羽离开曹操回归刘备。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219年,刘备继取汉中后,又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自率主力北攻荆襄,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关羽乘胜围攻樊城,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以避开其锋芒。
吕蒙:★★★★
字子明,汝南富坡人,东吴四英将中的第三位,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少年时家境贫寒,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这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吕蒙立即请假在家,认真苦读兵书。后来鲁肃回吴郡时与吕蒙交谈,感叹“昔日吴下阿蒙,如今竟是这般模样”。吕蒙说“士别三日,更当刮目相看”。
吕蒙加入到东吴是因为他的姐夫邓当是孙策的部下,为了躲避战火,吕蒙渡江投奔他姐夫,十五岁就参与平定山越,在剿灭吴郡城外的山贼的战斗中初显锋芒。邓当死后由张昭推荐,被孙策拜为别部司马。
208年,吕蒙在与黄祖作战时,杀黄部先锋陈就,孙权大喜,晋升他为横野中郎将。参与赤壁之战,大破曹仁,招降曹将谢奇。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不久后代鲁肃之职,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督。率军白衣渡江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江陵一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吕蒙不久即去世,死时四十二岁。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夺取荆州后不久,吕蒙病重而逝,时年四十二岁。
曹操:★★★★★
字孟德,沛国谯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后来虽然被尊为魏武帝,但其生前并未称帝。
曹操二十岁就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而发家,收编几十万青州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军屯而势力大增。
曹操先后削平吕布、马腾、张鲁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统一北方。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剿灭刘表,在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216年,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曹操的军事思想深受历代兵家和学者称道。《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曹操“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有些学者更是把曹操的军事思想归纳总结为十个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兵无常形,尚奇而贵诈,提出出敌不意,示形于敌,诱而取之”“用间重密,利用矛盾。”“因粮于敌”等等。可见,曹操在军事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是非常之大的,无愧于名将的称号。
===========================================================================
〓★〓 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 刘秀建立东汉虽然有“云台二十八将”,如王霸、吴汉、臧宫、 耿恭、耿弇(此公也相当了得)、盖延、马武等,但这28人中的绝大部分是鹰犬爪牙之徒,真正能够统领三军,独挡一面的并不多。
■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东汉名将。他联陇制蜀,西和东攻的建议,确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他主要是以谋略见长。虽然也曾指挥军队作战,但规模不大。
■ 祭遵:“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文武全才,他一生戎马倥偬,北平渔阳,西拒陇蜀,可惜每次出兵都是数人共同统兵,很少见他单独领兵作战。
■ 窦融:“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之所以有名,还得感谢他的孙子窦宪,其军事上的成就相对较为平庸。治理国家也没有太多办法。
■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皇甫规之兄子也,东汉末期名将。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压起义军。皇甫嵩与董卓是镇压黄巾军的主力干将。董卓专权时,皇甫嵩一度被董卓所囚,董卓死后,皇甫嵩官至太尉,封槐里侯,后又被拜光禄大夫,迁太常。皇甫嵩只是限于名额而被放弃的,他在镇压黄巾军时是立了大功的。
另一位与皇甫嵩同时被称为有“上将之略”的硃俊的情况与他差不多。
■ 鲁肃: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他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他没有入选主要是他没有什么专著或战绩可言。
■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善用兵,军纪严明。年少时在江淮地区就颇有声望。父亲孙坚死后投靠袁术,195年,后袁术以孙坚旧部千余人资策,孙策遂自领兵马渡江转战整个江东。先后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等诸部。短短八年间,平定了整个江东,并使江东迅速蓬勃发展,打下了吴国的基础。曹操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割据东南。操惮其强,与之结亲以安其心。后被吴郡太守许贡之门客所杀,时年二十六岁。
■ 夏侯渊:东汉末年名将。字妙才,沛国谯人,夏候惇族弟,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名将,与张辽、曹仁、徐晃、张郃并称五大良将。以督军校尉参加官渡之战,获胜后受命督兖、豫、徐州军粮,时曹军粮少,夏侯渊相继及时运粮,保障了供给,军威得以复振。201年,昌豨聚众占据东海反叛,夏侯渊两次出征,叛乱遂平。不久,济南、乐安黄巾军攻城掠地,斩杀官吏。夏侯渊率泰山、齐、平原郡兵大破黄巾军,斩杀徐和,平定诸县,并夺其军粮。209年,夏侯渊行领军随曹操征孙权,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回军后,派夏侯渊督诸将击破庐江叛将雷绪。210年,夏侯渊又以征西护军,督徐晃等攻太原,下二十余屯,平定商曜之乱,并屠太原城。夏侯渊随曹操出征,在渭南之战中大败马超。夏侯渊以攻其所必救的战法,调动敌人争取主动,大破韩遂,是其军事生涯的杰作。战后,曹操给了夏侯渊指挥军队的符节。214年,曹操命将军夏侯渊率兵自兴国讨伐宋建。时宋建趁凉州战乱,在枹罕裂土称王,自立年号,设置百官,独霸一方30余年。夏侯渊围攻枹罕,攻破其城,斩宋建。随即派张郃北渡黄河,进入湟中,招降河西羌族各部落,遂平定陇右地区。太祖下令称赞夏侯渊,“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于尔不如也”(《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夏侯渊用兵神速,作战勇猛,屡建功勋。尤重视后勤保障,常亲督粮运,作战获胜后也首先取粮,但其谋略稍逊。
■ 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刺史丁原的骑都尉,为主簿,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吕布与丁原并非父子,《三国演义》对吕布的诋毁也太过份了一点。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吕布)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然后吕布与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等密谋,为内应,“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吕布的温侯是王允封的)吕布后来投靠了袁术,遂恣兵抄掠。术患之。后又改投张扬,董卓的旧部要追杀他,张扬不敢收留吕布,于是吕布投奔袁绍,帮助袁绍大败张燕于常山。因为感觉自己立了功,于是向袁绍借兵,袁绍不肯,吕布请求回洛阳,袁绍派杀手要干掉吕布,吕布逃跑了,又想投奔张杨,途经陈留,受到张邈的热情款待。袁绍为盟主,乃令曹操杀邈。操不听,然邈心不自安。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逼近张邈的地盘,在陈宫的劝说下,(张邈)遂与弟超及宫等迎布为兗州牧。然后吕布被曹操杀败,又投奔刘备......
■ 历史上三国时期开始于220年,在曹丕建立魏国以前死去的名将应该算作东汉末年的人,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而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仍然健在的将领则归类为三国时期的名将,不在本文篇幅介绍之列。
【 附 注 】
关于“武圣”关羽现象的特别解释: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最后被尊为“武圣人”。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后,关羽便被带上“武圣”的桂冠。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
凭真才实学关羽只配三颗星。他入选理由之一,关羽长期镇守荆州,是刘备势力角逐中原的重要力量,在三国鼎立格局形成前夕,荆州的关羽势力实际上已经成为三国中的第四股力量,他的成败决定着魏蜀吴三国的走向。理由之二,关羽曾取得过军事上的巨大成功,虽然水湮曹魏七军有霖雨不止,汉水猛涨等因素在内,但关羽擒于禁、杀庞德,歼灭曹操七支精锐部队,围攻襄樊,威镇华夏,各地纷纷响应,连枭雄曹操都萌生迁都的念头,可见“武圣”的牛逼。失守荆州系遭到东吴、曹魏的联手进攻,其中虽然有关羽骄傲轻敌,判断错误,用人不当等原因在内,但平心而论,面对两国势力的联手进攻,没有西川的援助,关羽的失败其实是无法避免的。(换谁去守荆州也会是一样的结果)理由之三,“武圣”关羽在民间与“文圣”孔子比肩的地位,关羽以武勇、忠义和帅才已经成为了中华古代武将的“代名词”---标志性人物.(没道理不选他,毕竟人无完人。)
(文中资料及观点系作者的博览群书而编撰引证的或为个人观点结论,仅供参考之用,文章系原创编撰,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转载请署名作者。谢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