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阿登雪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攻时德军喜欢把六十七吨重的虎式坦克放在队伍的最前面以威慑美军,但这样做使本来路况就非常糟糕,崎岖难行的山间土路被压碾成为了泥浆、雪水混合的“沼泽河”。所有的坦克车辆都只能低档行驶,而低档驾驶是最消耗汽油的,不到二十四小时大多数的德军装甲纵队就出现了燃料不足的窘态。德军仅仅储备了相当于标准量一倍半的汽油(而德军参谋部的那些书呆子们是用尺子在地图上量直线距离,山区作战油料耗费根本就不该如此地计量),况且大量的汽油都存放在后方很远的地方——在莱茵河东岸的运输车队里。一旦大雾消散天气晴朗,盟国空军一出动,德军的整个后勤运输就将完全中断。
巴斯托涅是阿登地区最重要的战略重镇,通往马斯河纳缪尔和迪南特的主要路线都穿过该城,如果德军不能攻占此城就只能走小路前进,会导致交通拥挤和后勤补结困难。
装甲教导师师长拜尔林中將回忆说,“突然袭击是很重要的,于是我就命令笔直攻击。”那是一个很不幸的决定!十八日,装甲教导师试图顺着被雨水淹没的小路推进,被搅进一个不可收拾的沼泽地,迅速地陷了进去。曼陀菲尔在回忆录非常地生气地写道,“他们位于巴斯托涅东北地区六公里的地方,这些情况每天或每个月都会发生在俄国。他应该命令他的装甲掷弹兵从马匹之上下来,拆卸机器,步行前进。他在两个小时内就能做到!”可惜拜尔林从来就没有去过俄国前线,德军就这样错过了夺取巴斯托涅的最佳时机。
对巴斯托涅的进攻直到十九日早晨的六点才开始,从一百八十公里以外赶来的美军第101空降师抢占了巴斯托涅这个没有设防的城市。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一共派出了六万生力军向受到威胁的地区增援,此后的八天还将陆续增加十八万的军队。反应过渡的艾森豪威尔甚至向英国和欧洲监狱里的罪犯们呼吁只要重新拿起武器就可以赦免,过去的错误一笔勾销,允许原本只能担任后勤工作的黑人士兵加入白人的作战部队。
在巴斯托涅接近地,美第10装甲师B战斗群狙击了德军二十四个小时。冯·吕特维茨将军的德国第47装甲军(辖第2装甲师、装甲教导师、第26国民步兵师)然后重创美军第9装甲师的A战斗群与第10装甲师B战斗群。十二月二十日,巴斯托涅则被德军包围。曼陀菲尔将军决定绕过巴斯托涅向马斯河挺进,在诺维尔突破了美军的拦截。“巴斯托涅成为德国坦克与安特卫普之间的唯一障碍。”实际上德军离阿登作战的终极目标安特卫普还远着哩。
二十一日,天开始下雪,一个寒冷、荒凉而萧瑟的战场对双方的官兵来说都变得异乎寻常地艰难。巴斯托涅状况艰难,多数医疗用品和医疗人员皆已被俘虏,粮食不足,弹药存量低到火炮组员被禁止向挺进的德军开火除非有大部、密集的对象。但德国人对巴斯托涅的进攻却一次次地失败了。二十二日中午,装甲教导师的作战参谋赫尔默·特亨克中尉等两名军官奉吕特维茨将军的命令踏着厚雪来到巴斯托涅劝降,德国人的最后通牒被101空降师副师长安东尼·麦克考里夫准将拒绝了。二十三日,德军极力地想兑现通牒中的诺言,但也许是希特勒的运气到头了吧,来自俄国的一股气流将飞掠而过的乌云吹散,战场上空一片澄明。盟国空军得以在前线上空任意地驰骋,猛烈地轰炸着德军阵地,并给巴斯托涅的守军运来大量的弹药与结养。
十二月二十四日,吕特维茨将军指挥部队全力进攻缩小了巴斯托涅合围圈到十六英里,不过德军饱受空袭之苦,又得不到任何增援暨补结,已成了强弩之末。圣诞节的早晨,身披着白色伪装斗篷的掷弹兵再次对巴斯托涅发起突击,交火持续到晚上,德军终于打开了一个缺口,突进到了离巴斯托涅一公里的地方。但是这次进攻最终还是被击溃了,德军始终也无法击破美101空降师的防线。
乔治·巴顿指挥的第3军(下辖第26、第82步兵师,第4装甲师)在解救巴斯托涅的途中遇上罕见的暴风雪,挡在他们前面的是德军劲旅第5伞兵师(由海尔曼上校指挥),顽强的德国伞兵依托地形寸土必争,美军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高额的代价。经过侦察,美军终于找到第5伞兵师防御的薄弱点,改变了直接冲顶的战法,改行东北向的轴线。巴顿将军所部第4装甲师的第2战斗群(由加菲少将指挥)的少量谢尔曼坦克在圣诞节后的第二天开进了巴斯托涅南部美军防线。
曼陀菲尔将军指挥所部绕过巴斯托涅继续推进,他的先头部队第2装甲师到达了距离马斯河六点五公里的小镇塞勒斯(Celles),这是阿登反击战中德军到达的最远地点。然后德军就受阻于英军第29装甲旅的第3皇家坦克团的拦截,这时希特勒才同意莫德尔元帅调动总预备队中第9装甲师(伊夫费特少将)、第15装甲掷弹兵师(戴克特上校)的加强给曼陀菲尔。但是因为缺少汽油,“他们站在那里大排长龙--分布的地段长达一百英里--而这正是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曼陀菲尔后来回忆说。进攻被迫停顿了下来,而且一切也已经太迟了!第9装甲师要直到圣诞节前夕才姗姗赶来。
由怀特准将指挥的美军第2装甲师[后来被赞誉为“活动地狱”(HellonWheels)]B战斗群宛如神兵天降,从德军的北面杀出,切断了德先头部队第2装甲师的退路。在距马斯河两英里的地方,德国第2装甲师(劳查特上校)与优势兵力的美军展开了激战,缺油的马克四型坦克绝望地发起了集团冲锋;东面的德军也企图杀入包围圈来解救被围的德第2装甲师。美军的谢尔曼坦克性能虽然不及德军坦克,但盟国空军出动了强大的飓风战机群对德军装甲纵队进行猛烈地轰炸,美第2装甲师师长哈蒙少将则指挥属下A、B两个战斗群则趁火打劫发起攻击。
真的是大开杀戒!这一仗共击毙德军两千五百多人,俘虏一千零五十人。巴顿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写道:“敌人撤退了,抛下了八十多辆破烂不堪的坦克。(德国第2装甲师原有八十八辆坦克仅有七辆退走,另外还有七十四门大炮、七辆突击炮、四百零五辆其他车辆也被摧毁。)”曼陀菲尔将军不得不承认马斯河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向莫德尔元帅请求停止进攻。
另“派普”战斗群也被美军优势兵力(美军82空降师、第30步兵师)围困,其他的党卫军师离‘派普‘战斗群还很远着哩。“派普”战斗群拥挤在狭窄的区域,无法施展兵力,同时燃料也用尽了,面临着全军覆灭的威胁。十二月二十四日,“派普”战斗群(约八百名幸存的官兵)违令徒步撤退了,丢弃了所有仅因缺油但崭新完好无损的坦克、其他车辆以及五百名伤员。
另一支党卫军王牌军帝国师元首掷弹兵团的装甲部队仅取得了微不足道的胜利,它们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击败了美军第3装甲师的防守,占领了重要的“帕瑞科(Parker)的十字路口”。参战的戈芮斯兰克二级突击队中队长指挥的第7装甲连据称当天就摧毁了美军十七个装甲目标,中队长本人在一个月之后获得了一枚骑士十字勋章的奖赏。帝国师“第一王牌杀手”巴克曼乘坐的黑豹坦克陷入在美军坦克群的合围之中,他指挥车组击毁了数辆美军坦克之后,坦克遭到了一辆谢尔曼坦克冲撞而引擎熄火,经过抢修恢复了行动能力,巴克曼指挥无法转动炮塔的黑豹被迫撤离。途中巴克曼还单发射击摧毁了一辆前来追击的谢尔曼坦克,然后驶回了德军的防线......总之,党卫军第6装甲军的攻击只取得了很有限的成功,除了徒然损耗了兵力、装备、汽油之外,几乎是一无所成。这其中有党卫军第6装甲军进攻地段的美英盟军预备队充足,军力强大以及地形等等不利因素在内。但党卫军部队在阿登进攻中的拙劣表现(至少是差强人意)已经大大地损害了党卫军部队的声誉。

十二月三十一日,希特勒不顾力量对比的劣势,在阿尔萨斯实施了代号为“北风”的新战役,这次进攻抽调了G集团军群(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陆军大将指挥)的第1集团军(奥勃斯特菲尔德尔将军)九个师(其中一个装甲师)来承担,“上莱因”集团军群(海因里希·希姆莱大将指挥)的第19集团军(弗奇将军)三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旅从南部助攻,向斯特拉斯堡以北地域突出部底线突击,企图包围歼灭美国第7集团军,向西扩大攻势。美国人通过“超级密码机”得知了德军的进攻意图,但美第7集团军因调走了主力去增援阿登而兵力空虚,陷入三面受敌的作战,伤亡惨重,德弗斯被迫指挥着美军撤退到了穆德河的南岸。一月二十五日,北风行动结束。
赫尔曼·戈林帝国元帅的纳粹空军在一九四五年一月一日全部动员起来,发动了一次代号为“底版”大型空中攻势。总共出动了一千零三十五架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袭击了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的机场。这次空袭取得了成功,大量的美英飞机被摧毁在地面,蒙哥马利元帅的“达科他”式座机也被击成碎片。德国宣称摧毁了五百架敌机(而梅里安著的《阴暗的十二月--突出部作战始末》数据则是二百六十架,可是德国空军也损失了二百七十七架飞机,其中有将近二百架是飞返时被自己方面用来掩护V-2弹道火箭发射地域的高射炮群给击毁的,因为高炮部队事先没得到通知。几十名有经验的机组人员就这样地冤枉地死去了,这样的损失对于穷途末路的纳粹德国来说真的是雪上加霜,只能慨叹时运不济啊。[※注解二十五]德国空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虚弱,且再也无力发起任何大型的攻击行动”。
一月三日,莫德尔元帅根据获得的情报,知道美军即将开始南北大反攻,于是一再敦促希特勒立即停止没有胜利希望的进攻;龙德施泰特元帅也徒劳地要求希特勒停止进攻,但希特勒拒不接受,要求守住军队到达的地区。夜间希特勒命令德军向伦敦发射VI火箭,在三小时内发射了五十枚,但真正落在伦敦市区的只有十三枚而已。
希特勒恼羞成怒地命令莫德尔集中了九个师的兵力对巴斯托涅发起猛攻,这是德军最后的攻势。但是德国第9霍亨斯陶芬师的一个懵懂的传令兵错误地把这一进攻命令传达给了美国第101空降师。所以在德军总攻开始以前,美军已经转移到了郎查普北部的森林,德军猛烈的炮火什么也没有打击到,而且巴斯托涅的守军已得到了巴顿第3军的增援。德军把攻击重点转向了切断巴顿第3集团军与巴斯托涅的联系,而不是攻击巴斯托涅本身。经过五天的激战,德军在巴斯托涅的进攻毫无进展演变成为消耗战。
美英盟军的强大攻势从德军的两翼展开来,德军面临着被围歼的境地。一月八日,希特勒被迫下令开始退却。一月十四日,希特勒釜底抽薪地下令调党卫队第6集团军(四个装甲师一个摩托化师,约八百辆坦克暨自行火炮)前往苏德战场。在盟军强大地空优势兵力的追击之下,德军损失惨重。只是因为下着大雪,盟军只能沿着道路追击,德军的后卫部队才得已很艰难地挡住了追兵。但大量损坏的第一流技术兵器不得不在退却中丢弃,因为缺乏运输工具,特别是油料,无法将这些兵器运出去。拜尔林在汇报中承认,因为缺乏燃料、零件和维修车辆,他把五十三辆坦克扔在了路边。德军退却时损失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比整个进攻过程中损失的数量要大得多。早知如此,也许莫德尔真不该在进攻初期那么地精打细算了,舍不得把宝贵坦克给浪费在不适应于坦克作战的地段。
从阿登山突出部南、北正面发起进攻的美国第1和第3集团军于一月十六日在乌法利兹地域会合,截住了两万名来不及撤退的德国人把他们全部俘虏了。
希特勒对于莫德尔的消极态度非常地恼火,于二十一日下令阿登前线的所有德军军师长直接向元首本人汇报,把莫德尔撇在了一边。三天之后正好是莫德尔元帅五十四岁的生日,为了让苦闷的元帅好过一些,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从东普鲁士前线招回了莫德尔的长子汉斯·葛尔格,这成就了莫德尔与儿子的最后一次会面。
一月二十八日,德军的各个集团军退回到了出发阵地,武器装备也已经丢得差不多了。德国本土的资源已经枯竭,不会有任何他们所要求的提高战力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原本满怀着希望,为了胜利愿意打到最后一个人的高昂士气已经明显降低了。整个德国笼罩着悲观失望的气氛。这时人们也许想起了莫德尔元帅在开战以前说过的一句话,“这个计划根本就没有任何理由。”是的,德国人的进攻注定一开始就会失败。
撤退途中莫德尔元帅站在路边,看着从身边走过的垂头丧气的士兵,他沉默了。他在沉思着,一定是回想起了进攻前夜希特勒对将军们说过的话,“如果这次进攻失败了,那么战争也就失败了。”希特勒说了一句大实话,但莫德尔知道第三帝国仍将继续绝望地战斗下去,直至玉石俱焚。
B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战争作家”拉尔夫·慕宁格就站在莫德尔的身边,他后来在回忆录无不道理地写道,在阿登所发生的一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没有必需的资源却发动一场进攻战是多么的疯狂而愚蠢的行为,是对西线德军尊严的沉重打击,这一场巨大的灾难夺去了德军最精锐的部队。
阿登战役中德国至少有八万一千人负伤,一万两千五百人阵亡,五万人被俘虏,损失了八百辆坦克与重型火炮,一千六百架飞机,六千辆汽车。英军损失了一千四百人;美军的损失是死亡一万九千人,四万七千人受伤,一万五千人被俘或者失踪,损失了七百三十三辆坦克与火炮。盟国可以很轻松地补充自己的损失,而德国不能!
=========================================================================================================
※注解二十五:“底版”攻势中德国空军的损失存在争议:
国内的部分二战史研究学者依据琼·马瑞合所著的《Bodenplatte:theLuftwaffe‘slastHope》一书认为有将近一半的德国飞机是盟国高炮击落的,仅有百分之五左右为德国高炮击落,另有燃料耗尽坠毁,飞行事故、机械故障、原因不明等合计占到百分之二十五的概率。计有271架飞机损失(被击落或是因伤势过重而迫降报废),65架被击伤,飞行员143人阵亡或是失踪,70人被俘,21人负伤;3名联队长,5名大队长,14名中队长战死或被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