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大战库尔斯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九四三年七月五日傍晚,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在紧张地筹划着第二天的逆袭,他准备投入第13集团军近卫第17步兵军、第2坦克集团军16坦克军,外加上方面军预备队中的第19独立坦克军,共计有六百辆坦克。不过事实证明他却是在下了一招“臭棋”,因为此时德军攻击的势头正猛,反击的时机并未成熟;而且黑夜太短暂(三点五十分就天亮了),俄军既没有时间探明德军雷区的位置,也没有在自己雷区开辟一条通道,这次反击一开始就陷入了混乱。
北部德军的进展不大,希特勒很不满意。德国最高统帅部通过克卢格元帅敦促莫德尔加大进攻的力度。七月六日凌晨三点五十分,莫德尔大将把第2、第9装甲师(共有一百八十八辆坦克)两个装甲师投入了对格涅内茨与马洛阿香格尔斯克之间的突击当中。就这样,库尔斯克会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坦克战不期而遇地在波内里以西展开来。
德国第505独立虎式装甲营在斯瓦特(Sauvant)少校的指挥下用了二十七辆虎式坦克的兵力在半个小时内就击毁俄国第16坦克军的先头部队第107坦克旅五十辆坦克中的四十六辆,以及随后跟进第164坦克旅的二十三辆坦克。而该虎式装甲营所有坦克虽然都曾被俄军坦克及反坦克炮火多次击中,但仅有一辆被击毁。第505虎式装甲营仅是在六个月前才于德国伐陵波斯特尔市刚刚组建,原本打算用于北非战场,库尔斯克会战是它的首次实战。这个王牌装甲营到战争结束时,总共摧毁了大约九百辆苏联坦克暨一千门火炮,涌现出来威廉·克劳斯中尉(战绩六十八辆)、卡尔·马斯贝格军士长(战绩五十辆)等这样的王牌陆战坦克杀手。
被打得落花流水的红军后撤到第二道防线(由俄第17近卫步兵军的第70和75近卫师等部队构成)。当然战斗并非呈一面倒态势,苏联方面的战史记载到,“第70师第203团在科诺瓦连科少校的指挥下击退了敌人的十六次冲击......”到下午六点三十分,通过了自己设置的雷场阻拦的苏联第19坦克军的一百五十辆坦克姗姗地赶到了,该坦克军从西面猛烈地攻击阻止了德军的继续挺进。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之后,苏联红军终于让莫德尔部在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推进成果就被迫停止了进攻。但是七月六日莫德尔将军的进展总得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他在二十英里宽的正面上打开了一个纵深约六英里的缺口,攻占了俄军的第一道防线,然后德国步兵对村庄、灌木林和树林进行清剿。到第二天日落时,第9集团军已损失兵力万余人。这已经是莫德尔取得的全部胜利了,以后北路德军就再也没有太大的突破了。
在波内里方向,莫德尔投入了第二梯队第18装甲师,红军依靠雷场和快速地设置障碍来迟缓德军的推进。苏联空军宣称以九十架的代价击落了德机一百一十三架,“巡逻区现在已扩展到敌区,苏联航空兵简直把法西斯德国飞机从战场上空赶了出去。”俄国空军已逐渐地取得库尔斯克北部上空的制空权。从此,莫德尔的地面部队将不再有在白天自由行动的权利。
七月七日,莫德尔转而向波内里实施主要突击,他指挥第41军(辖第292步兵师、第86步兵师和18装甲师)对波里内火车站发起了五次进攻。苏军中央方面军司令部早就预计到德军会选择这里作为突破口,在波内里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防御部队。尽管第307步兵师损失巨大,红军又增调了第5突破炮兵师,第13独立歼击反坦克炮兵旅和第11迫击炮旅以及野战火箭炮近卫第22迫击炮旅等部队来加强了防御,另外还有约费将军的近卫第1工程兵旅的部队。在波内里的俄军共有十五个炮兵(或迫击炮)团,这些火炮成为了德军前进道路上“强大的炮火屏障”,红军近卫第6迫击炮团火箭炮几次齐射曾造成了大量杀伤,直接瓦解了德军的进攻。有一辆重七十吨的“菲迪南”自行火炮甚至被一枚二零三榴弹炮炸成了碎片。双方不断地投入预备队,在建筑物的废墟间进行着惨烈的战斗,每一栋房子都拉锯式地反复争夺,俨然又是一个小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上午十点整,德国步兵依靠着密集的炮火和空中掩护,在五十辆坦克的支援下一度突入了波内里西北部,他们的目标是要夺取斯诺瓦河上的桥梁,俄国工兵及时炸掉了大桥,苏联第307步兵师(M·A·叶恩申将军指挥)组织两个团进行反击,顽强地把德国人赶了出去。不甘心失败的德军在黄昏时用两个德国步兵营的兵力,在十二辆坦克的支援下占领了波内里东郊的五一农场;还在波内里市区的北部占领了一个立足点。
在奥利霍瓦特卡村南部方向,莫德尔大将认为这里是通向库尔斯克城的钥匙。为了攻占附近的二七四高地,莫德尔调动了第2、第20两个装甲师以及第505独立装甲营等部队约三百辆坦克。但是俄军在这里同样部署了重兵,双方在奥利霍瓦特卡,萨莫杜罗夫卡,索洛施恩基等地反复地进行着拉锯式地争夺,战斗异常地惨烈,这一天第9集团军所部的坦克炮弹已经消耗殆尽。莫德尔将军请求蔡茨勒立即给他的部队运送十万发坦克炮弹。同时,红军第74步兵师、第12炮兵师还对保护莫德尔第9集团军东部侧翼的第78突击师的阵地进行了反复攻击,这个顽强的德国突击师基本上拼光,但始终也没有后退一步。
七月八日,莫德尔大将就不得已调上最后一支的预备队由索肯将军指挥的第4装甲师(一百三十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再次发起冲击,等待他们的是由B·H·鲁科苏耶夫上校指挥的俄国第3反坦克歼击旅和T-34的交叉火力。俄军隐蔽的反坦克炮直到六百五十至七百五十码的距离才开火,其中有一个叫伊吉舍夫大尉指挥的炮火一天内就击毁了十九辆德国坦克,第3反坦克旅宣称击毁德军一百四十六辆坦克,当然这个俄国反坦克旅也基本上被德军消灭了。直到下午五点钟,德军增兵以后才以惨重的代价夺取了二五七高地。
波内里的俄军继续在德军进攻的正面补充敷设着大量的地雷(依据苏联的军史资料,大约有八千枚反坦克地雷之多),至少有六十八辆德国坦克(含无敌的“菲迪南”自行火炮)被诱入到雷区给摧毁掉。广阔而深远的雷区、强大而绵密的防御体系让莫德尔继续进攻的企图被无情地遏制了。
莫德尔大将向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报告,第9集团军由于损失惨重并缺乏油料已经到了行动的极限,但克卢格元帅命令必须继续进攻。莫德尔大将不得不根据战场的变化不断地修正着主攻的方向,幻想着在尽可能少付出代价的前提下,突破俄军防线的某一点来打开战场的僵局,他制订了一个继续进攻夺取奥利霍瓦特卡的计划。
七月九日,莫德尔大将以第47装甲军五个师(第2、第4、第20三个装甲师,第505营第3连,新调来的第36步兵师)等兵力,约三百辆坦克向奥利霍瓦特卡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希特勒甚至命令将南方集团军群三分之一的空军转隶过来也无济于事,红军始终牢牢地控制着北部的制空权。(※注解六)罗科索夫斯基大将则调来了重型反坦克炮,增加了第140步兵师和第11近卫坦克旅等兵力,德军攻占了萨默杜罗夫卡南面一个很次要的高地以后,就寸步不前,除了惨重损失以外一无所获。

在奥利霍瓦特卡方向受挫后,莫德尔又向波内里增派了总预备队第10装甲掷弹兵师,而俄军在这一重点方向同样增加了第3、第4近卫伞兵师等援兵。德军在经过血腥的战斗暨付出惨重的代价(德军统计的伤亡是四千五百人阵亡)之后,终于占领了大半个波内里。但俄军仍然控制着部份市区,通过该市的铁路、公路始终处在俄军的火力控制之下,根本无法启用。波内里的废墟间遍布着各种德军战车的残骸,在这一进攻方向,德军同样精疲力竭,无力再继续前进。
莫德尔意识到战斗继续下去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消耗战,但希特勒不顾战场的实际,反对任何形式的撤退或者防御。莫德尔制订了尽可能符合第9集团军实际可能的进攻计划,莫德尔首先命令第23步兵军和第41装甲军采取严格的防御战术,不得擅自进攻。七月十日早晨,他命令第46装甲军和第47装甲军的部队归第47军军长乔基姆·沃尔默森将军指挥,攻击红军在特普鲁的防线暨第70集团军的侧翼,莫德尔疯狂地投入了所有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进攻遭到了俄国空军的猛烈轰炸,经过激烈的战斗前进了五公里,攻占了一个不太重要的高地。沃尔默森将军向莫德尔报告,伤亡惨重,无法继续前进了。第46装甲军在左恩将军指挥下,对俄第70集团军的侧翼的进攻同样除了占领了一两个无关紧要的高地外,也没有取得什么值得一提的进展。于是莫德尔下令停止了进攻,撤回出发阵地。也是在这一天传来了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的消息。
据后来的统计,为期四天的坦克战中最**时,有大约两千辆坦克在战场上同时厮杀,其惨烈的程度和规模丝毫不逊色于南部战线的后来被西方史学家以及苏联史学家夸大了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决战”神话。根据德国方面的统计,七月五日至十日,莫德尔的部队最多只推进了十公里,第9集团军损失了两万零一百八十九人(※注解七),德中央集团军群则总共损失了四万两千人,六百多辆坦克与自行火炮,五百架飞机。歼灭了苏联中央方面军三万四千人(击毙或失踪一万八千,另约一万五千人以上受伤),而此时苏联草原方面军的兵力几乎还没有被触动到。
七月十一日,红军首先在波内里方向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反攻,意图将德军占领者驱逐出波内里。德军第10装甲掷弹兵师先期抵达的炮兵部队对于瓦解红军的反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后这种进攻狂潮波及到了整个库尔斯克北部的德军防线,第23步兵军被迫放弃某些阵地后撤。兵力枯竭、重兵器损失惨重的第9集团军依托着地形节节抵抗,寸土不让。
日暮时,莫德尔与克卢格讨论了战场的形势,莫德尔认为十一日的反攻显示红军的力量仍然非常地强大,德军应该放弃进攻转入防御。克卢格则反对放弃进攻,他答应加强第12装甲师、第36步兵师到第46装甲军地段,建议莫德尔在夜间再次进攻奥利霍瓦特卡,相信一定能打俄国人一个措手不及。莫德尔不得已组织了一次夜袭,但是在红军铜墙铁壁般的防御面前,夜袭被击退。莫德尔大将被迫命令所部官兵转入防御,等待克卢格许诺的两个师的到来。
十二日三点二十分,由朱可夫组织西方方面军、中央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从三个方向对德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集团军发起了反攻,该集团军十四个师无力扼守二百七十公里长的防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不得不从莫德尔大将的攻击集团中调回四个师(第2、第12、第20装甲师,第36步兵师)协助防守。俄军对第9集团军的攻击也非常地凌厉,轰炸机把波内里周边的森林烧成了一遍火海,为了将部队从波内里市区撤出来,莫德尔煞了苦心,因为战线犬牙交错的市区废墟间有二百多辆待修理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可以回收或维修。最后莫德尔决定留下了第654重型坦克歼击营的“菲迪南”自行火炮殿后,主力撤走后,这些没有近战机枪,曾经不可一世的钢铁怪物最后大都很凄凉地陈尸在波内里车站和五一农场。
七月十三日,在莫德尔大将一再坚持下,面对俄军已经展开的反攻,希特勒不得不下令停止“堡垒”攻势。
本文并非完整版本的库尔斯克会战纪录,作者追溯的是莫德尔将军在这一场大战中的表现,只叙述了库尔斯克北部的部分战况。首先,战前莫德尔将军睿智准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库尔斯克的进攻是不适宜的,可惜他的正确主张没有被希特勒接受,库尔斯克会战的失败加速了纳粹德国的败亡。其次,在北部的攻势中,莫德尔将军的指挥中规中举,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他始终非常地冷静,他的兵力只有敌人的三分之一,北部被俄国人判定为主攻方向增大了他进攻的难度。最后,莫德尔适时地终止了没有希望的进攻,为接下来的防御战赢得了先机;他采取了较为正确的战术,比较少见挥霍浪费兵力的现象,将德军的损失尽可能地降到了最低。
=========================================================================================================
※注解六:在库尔斯克南部,苏联沃罗涅日方面军计划以突袭方式轰炸德军哈尔科夫的机场,摧毁德国第4航空军的战力。但德军装有先进的雷达系统,预先发出警报,苏德双方在库尔斯克南部上空展开大规模空战,苏联空军损失惨重。据德国新闻局七月六日公布的战报,德军击落了四百架俄国飞机(这一数字基本准确,得到了朱可夫的侧面认可),取得了在南部的制空权。支援莫德尔的第1航空军只有700架飞机,而支援曼施坦因的第4航空军各类飞机有约2000架,所以德军可以将南线三分之一的空军暂时调往北部。
※注解七:有一种观点认为德军伤亡的数字不真实,以莫德尔的顽强不可能因为两万多人的伤亡(兵力枯竭?)而停止进攻(第9集团军共有三十三万五千人),认为第9集团军至少伤亡六万人左右。
作者的观点“兵力枯竭”只是莫德尔停止进攻的其中的一个原因,而且“兵力”并非单指人员数量,包含着技术兵器在内。我个人的理解是“两万多人的伤亡”应该是指阵亡或负伤确认的数字,至于走失、离队、被俘、失踪、联系中断等情况在当时德军连续恶战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准确统计出来的。
第9集团军损失了六百五十辆左右的坦克或自行火炮,占到了莫德尔集团军的三分之二的装甲力量。库尔斯克是一次坦克大战,坦克和自行火炮始终是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主角,没有足够的坦克是无法突破苏军纵横交错,强大火力的防御体系的。两万多人伤亡当然并非莫德尔放弃的理由,他停止进攻强调的是“预备队枯竭,重兵器损失惨重”(见朱可夫的回忆录)是因为装甲损耗(损失了全军将近三分之二的战车)已经超出了他的心理负荷,另外还有油料短缺,制空权丧失、人员兵器伤亡与损耗、苏军防御体系过于强大以及会战完全没有获胜可能的常识判断等等原因综合所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