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已成为信息战中的一支暗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放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心向背成为了很关键的胜负手。正如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曾经说过的:“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就靠这两杆子。”
“笔杆子”指的就是宣传战,形象一点说,就是通过新闻、报纸、电台、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来取得道义上的胜利。在战争年代,**写了不少文章、诗词的,并且通过各种渠道让全中国、全世界知道,而蒋介石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宣传战一方面宣传了我党的主张,争取了群众,鼓舞了士气,整顿了作风,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另一方面则震骇了敌人,瓦解了敌军联盟,降低了敌军的士气。
攻城其次,攻心为上。解放军越挫越勇,由弱到强,终于打败八百万**,建立了新中国,**获得了人民的支持(传媒舆论的胜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小米加步枪”已经不再适应现在这个社会,跳出国内战争这个狭小的圈子,新闻传媒在历次世界大战、重大地区冲突中显示着巨大的威力。
追溯着传媒在战争中的身影,我们会发现,某些二战影片展示的抵抗力量把收音机作为了一种获取指令,传达情报的工具还只是传媒参战的“小儿科”功能,传媒更大的作用在于欺敌,巩固同盟,瓦解敌方的军心、民心。传媒还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就会伤到自己。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后因为血腥记录片的发行而民心尽失,不得不以失败收场,虽然是负面的,却彰显了新闻传媒在战争中的巨大力量。
不过,美国人很快地吸取了教训,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譬如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南联盟科索沃战争,美军越来越重视新闻传媒、影视、互联网等的作用,把美**事行动就“美化”为匡扶正义,维护和平。
这里仅以伊拉克战争为例来阐释美国在信息战时代是怎样利用新闻传媒来为美军服务的。战争来临时,新闻传媒已经站在各自的立场,不可能再客观、真实地反映战场上发生的一切。相信各位军迷朋友一定还记得军事专家张召忠讲评的伊拉克战争,他很不幸地无一言中。其实并非张专家水平不够,而是他错信了新闻传媒的报导。在伊拉克战争中那群跟随着美军行动的新闻记者就像是一群小丑,他们满嘴谎言(当然,也许他们是被美**方给愚弄了),欺骗着国际舆论,已经成为了美国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新闻记者们的“虚假报导”(美国新闻检查官的要求),实际上让他们成为了一群不穿军装的军人。一位美国将军(后任驻华武官)曾经说过,“参加新闻发布会就是一次作战。”
在伊拉克战争新闻报道中最大的欺骗行动就是对美国作战方式的隐瞒:地面进攻只是诱惑伊军开火暴露目标,仅起辅助作用;美军的主要攻击方式是依靠战略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对地攻击机(点对点精准攻击)来歼灭伊拉克的地面部队——共和国卫队。而新闻媒体展示给观众朋友们的却是美国坦克(第3装甲师挺进到哪里哪里)在向前推进;对空中打击泛泛而谈,报道自相矛盾。......共和国卫队的王牌麦地那师主力早已经被美国空军炸成了碎片(一次精准的“地毯式轰炸”就灭掉了它三分之二的兵力),新闻舆论还在误导着人们(包括萨达姆本人),大谈巴格达巷战,指望这个师来保卫巴格达......
伊拉克虽然也打了一场不错的新闻传媒战,吹牛皮不打草稿,但是军事势力的不济,作战理念的陈旧使它成为了必然的输家。这也说明了信息战并非像某些军事专家夸大的那样,在现代化战争中并不起到决定性作用。
新闻传媒已经成为信息战中的一支看不到,披着合法外衣的暗军。在战争状态下,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指挥官),完全不能看新闻报导,更谈不上依据新闻报导来研判战局,所有的军事决策必须依据军事渠道的情报和战报。
在未来的战争中,譬如台海冲突,南海争端等,中**队应该怎么地利用新闻媒体为我所用,以及反制我们的敌人(敌人的盟友)可能发起的媒体、舆论进攻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不是空泛地理论研究,必须制订出一些实质性的预案,一些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应对策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