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当如曹子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般来说“老婆总是别人的好,儿子总是自己的好。”而曹操却有一句名言叫做“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对一位敌国君主的一种称赞,因此人们大都敬仰曹操的博大胸怀,其实这话由刘皇叔来说比较地恰当,而曹操来说就是谦虚了,他的儿子很不赖哦。
曹植七步成诗、曹冲称象等故事,讲的都是曹氏一脉,建安文学中著名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而“三曹”中尤其魏文帝曹丕更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文武全才。曹丕,字子桓,汉灵帝中平四年出生,八岁能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
人们大都知道曹丕文学上的成就,对他在武功上的造诣知道的可能就不多了。以全武行著称的《三国演义》对曹丕这方面的能耐更是只字未提,只说黄须儿曹彰的武功不错;陈寿的《三国志》也说他“才艺兼该”,仅提到曹丕喜欢打猎[注解一],长水校尉戴陵不识时务地劝阻,被判处仅次于死刑的刑罚。
后人总结出的曹丕文集,洋洋洒洒含概着诗词歌赋、乐府铭文等的《曹丕集》成为了曹丕文学成就卓绝的佐证,文集中的《燕歌行》更是被后人推崇为七言诗之祖,因为曹丕的文采尽人皆知,我这里就不再赘述。
同样是一堆古籍资料,有时人们会对自己所常见的一些资料缺乏必要的总结和思考,比如说我们前面提到曹冲称象中的曹冲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的阿基米德,他以舟称象就是利用了浮力原理。资料显示曹冲虽然早亡,但却让其父亲曹操沉浸在悲伤之中,因此慢怠了当时来许昌献西川地图的别驾张松,张松一怒之下把西川地图转而送给刘备,并引刘备军入川。就这样,整个三国历史轨迹都改变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曹丕在《典论自序》中的自传:“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这里指出曹丕从小就弓马纯熟,后面尤其提到了建安初年宛城张绣的反叛,动乱中曹操的长子曹昂、从兄曹安民等皆遇害,而曹丕一个仅十多岁的小孩竟然从乱军之中趁隙突围而出,可见他的马术果然了得,只可惜在罗贯中《战宛城》的章节中没有记载曹丕突围的经过。

另一个证明曹丕武功不弱的例子同样来自《典论自序》,曹丕曾经与奋威将军邓展比剑。首先邓展并非俗手,“晓五兵”,能空手入白刃,武学造诣是相当高的。文中记载:“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固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芋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剿,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这一段文言文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曹丕击败邓展的经过,无论是剑术理论还是实战技击,曹丕都全面获胜,而且让对方口服心服。
无疑,曹丕的剑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并非浪得虚名。他转益多师,拜过很多师傅(如虎卉王越、河南史阿),剑法自有渊源;而且他擅长使用双戟,也可以“以单破复”。戟是三国时比较时尚的一种兵器,双戟,应该是那种带护手钩的短兵器,可能类似太史慈的手戟,使一对必须一心二用是有难度的。长兵器方面曹操使槊,夏侯氏以枪法称雄,所以曹丕的戟法不可能是家传。至于曹丕是不是跟典韦所学的就拿不准了,反正他兄弟黄须儿曹彰也是擅长使画戟,看来曹家是请了一个使戟的行家来做教师爷(呵呵~~是吕布的师傅也指不定哦)。
可恨孙破虏早亡了,不知道后来“文武双全”的曹丕取得的非凡成就,否则他是否也会慨叹,“生子当如曹子恒”呢?
[注解一]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补充说明“......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遂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