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的个人看法及对人物性格的一点说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得本书最先发表时,一个书友向我报怨说“主角凭什么看不起人?”并进而说了些很难听的话,我只能无语。本书的情节设定就是这样的,主角由于小时的经历形成了冷漠、自私、自负的性格,但在遭遇了生死后,意识到了前世对父母的误解而陷入了悔恨之中,逐渐恢复到了幼年时的调皮、活泼而又平和善良的性格。对于一个经历生死的人而言,抛弃后世所谓“磨炼”形成的性格而恢复成真正的自我,这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吗?我总不能在设定主角前世那自私自我性格后,还让他表现得温和良润,十全十美吧?那岂不是矛盾了?一个善良的老好人在经历了生死后还保持着他那完美的性格?他就不会怨天尢人?不知道别人信不信,至少我是不信。一个人的性格有多种,但经历生死后往往会抛弃原有的一些而留下相反的一些,这一点在心理早已证明过,我觉得我不必在我的小说里再特意写一个医学定理出来。至于主角因为职业的关系看到了一些黑暗面,加上小时形成的特殊性格,使之失去了对人性的信任,这就被那位书友斥责为“愤青”,我只能无奈。
我们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如果我们的作品完全脱离社会现实,那样的书还经得起反复咀嚼么?网上这样的玄幻小说不少,但我却不希望我的书也这样。也许那位书友喜欢那样的作品,但我是不喜欢的,所以在我的小说里虽然设定的场景是一个类似架空西方历史的世界,但也会有历史和现实的冲突矛盾反映在里面――不仅包括西方社会、历史的矛盾也会包括我们现实社会的一些折射。当然这类描写不会太多也不会影响情节,但毕竟还是会在书中体现出来。举个例子,西方历史上的“私生子财产分配”问题就会在书中有所反映;还有东西方都有过的“土地兼并”问题也会在书中成为一个重要情节线索。至于现实中的一些房价、药品、食品安全、官员作风问题等等,这些都会在书中有所体现,只是不会作为重点写罢了。人物是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种种现象自然会影响人物的认知和性格,这是相铺相成的。如果个别书友因为太年轻而理解不了这些常识,并进而将其斥责为FQ,我觉得这就不是我的问题了。也许在某些书友看来,那些被老百姓所垢病社会现象都是不存的,而凡是看到了这些现象的人就都是FQ。如果是这样,那我只能说我们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都是FQ――当然,个别可爱的书友除外。对此,我无话可话,唯有祝愿那些书友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如此而已。
至于对神的看法,那位书友认为“神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你们这些人凭什么这样写”,这话没什么不对,但也要清楚那只是一家之言罢了,总不能因为别人看法与你不一样就让你带上“FQ”的帽子吧?事实上,那位书友要是对宗教史或者历史有一个基本了解的话,就应该明白原始宗教及原始神明的产生,不过是人们对未知自然力理的敬畏罢了。从何谈起是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呢?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到北欧神话,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那些神身上体现的是人性,如好色、贪婪、残暴等等,这也称得上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吗?当然我不是说那位书友的话不对,因为这毕竟也是他自己的观点――而且我承认在某个方面来说相当有道理――而“好为人师”在我看来那是很丑恶的行为,所以我是不会要求那位书友一定接受我的观点的――虽然在我小说的后面情节中,会完整地阐述我对神明的认识,以与前面形成呼应,并不会像那位书友所认定的那样简单――但我觉得还是没必要再作过多解释,下面只谈谈我自己的观点,即我对神的看法。

有没有神?神是怎样的?关于这一点其实已有很多人讨论过了,而且很多人的看法都很深刻,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不过我对神的看法很简单,我认为这世上有神,而所谓的神其实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对自我意识的一种复制罢了。也就是说,原始人类在看到未知自然力量时固然有害怕敬畏的一面并形成神的观念,但反过来想,是不是在这敬畏崇拜的背后,还有着原始人类尚未意识到的自我意识在作怪呢?比如说,看到雷电之威,所以产生了雷神的观念。可是,凭空想象的神明是无法让人信服并长久敬畏的,于是就加上了人性化的特征,如愤怒、残暴等等人格,并给其取上了人名造出了“他”的私生活等等。这样具体化后的神,难道还能单纯地以自然力量来看待吗,难道不应该把“他”实际上作为一个有着人性的人来看待吗?也有书友认为,神的确存在,并以历史、命运、规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此我不作评论,因为这种说法的确有道理,但却无法论证,我在创作时总不可能用这个还无法论证的观点去作为小说的支撑吧――要用也自然是用我自己的思考对不对,这样至少还是原创呢。所以我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自然会加入自己的认识,那就是我承认有神,而神其实是人们对自我意识的一种精神层面的反映。也就是说,神无处不在,但也可以说神无处可在。神在哪里?不过是在你的心里而已,所以“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呵呵,玩笑话了。
前面说过了,我认为这世上有神,但神其实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对自我意识的一种复制罢了。所以,在我看来,人性有多高尚,神就会有多光明;人性有多丑恶,神就会有多黑暗。简单地把神断定为正或邪,或者简单地把神认定为一种力量或一种规律,那都是不能体现从古到今人们对神的那种复杂感情,而唯有把神当成是人性的抽象化反映,才能较为客观地评价神。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我不敢说正确,但这毕竟我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我会在我的小说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本书与其说是写神魔,不如说是写人性――那深深的不可捉摸的人性。所谓的神,其实是人性的反映,战胜了人性,也就战胜了自我,战胜了神魔。这会是小说的一种写法,当然真写起来不会如此简单,具体的情节请充许我暂时卖个关子吧。
本书刚开始,其实前面不少情节都是在为后面设伏笔。曹雪芹先生“草蛇灰线,伏线千里”的写法,我希望我也能试试,并作为下一部小说的积累元素。谈到创作本书的缘由,不能不说一位朋友。就我本人而言,其实对历史、军事较为熟悉,对这奇幻题材完全是陌生的。我以前从没看过这类小说,甚至也从不玩这类游戏,但因为那位朋友在写玄幻小说,我在帮她设想一些情节时受到了她的鼓动,这才有了《潘多拉的夕阳》这本书。而我生性懒散,若不是她时时催促,我也不可能会这样写下去的,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她。
至于小说里会常出现一些大家熟悉的诗词歌赋、山川地理的描写,这点大家不必介意。虽然小说中设定的场景是架空西方历史的世界,但不论是我本人还是读者诸君却都是在东方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所以在里面出现中国元素那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这点我会好好把握的。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请参见作品相关《思考:西方奇幻小说是否能加入中国元素》,相信大家会逐渐接受并喜欢上这种风格的。
好了,闲话少述吧,谢谢诸君观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