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玉”与“金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自有红楼一书问世,各种评议就没有断过,终有说不完的理由,写不完的情感。而今,请原谅我也自不量力的以一个旁观者来解析我眼中的红楼。在这里,无关曹先生,只有人物。
多情亦专情:宝玉
王夫人口中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封建社会眼中的叛逆者;贾母手中的珍宝;黛玉宝钗眼中的情人。集多重身份在一身的贾宝玉,也是个双重的人。他讨厌当时的社会,但是却又不得不依附这个阶级。他多情可是又专情。
宝玉最突出的特征莫过于: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在他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骨肉”。后又认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一个大家族里生活的宝玉怎会讲说这种惊世之言?其缘由,实则是有根据的。其一,宝玉从小就生长在女性的周围;其二,则是因为他所接触的女性,要么钟灵慧秀,要么善良可人;其三,很少走出家门接触真实的俗世。所以面对这样的生长背景,怎么能不让一个小少爷变成对女性尊重又神往的人?可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个前提下,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其本人的思想转变。在初期,宝玉也曾经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如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等。但遭到父亲毒打之后,使他对女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个才是重心所在。
而就其矛盾点,在他对待黛玉和宝钗的态度上也能看出一二。他和黛玉是青梅竹马,心心相交。但是随着之后的变化,随着贾府的大起大落,使得他和宝钗之间也产生了情感。可以这么说,黛玉是宝玉永恒的心灵伴侣,但宝钗却是能和宝玉一起共患难,一起共度余生的人,可以说他甚至是懂宝钗内心挣扎的,否则又怎么会有“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很矛盾可也很统一,因为他们三个就像影子,就像三角,互相的前置,互相的制约,正如书中写道“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
当然,除了她们两个人,宝玉就真的没有对别的女子动过心吗?其实不然,宝玉在一开始,实则是一个风流之人。在遇到洒脱的湘云更不能自拔。并且,最初的宝玉待身边的女孩子们,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可,经历过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了解了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后,渐渐地,他对待情感之事认真严肃了起来。也因此,他对黛玉,从最初的惊艳到后来的深情,从此成熟巩固并送上定情的信物——两条旧手娟。
无奈与入世:宝钗
“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这是曹先生笔下的宝钗。

在我的眼里,宝钗有着双重面,是一个无论在那个时代都能生活的人,是一个聪明的、圆滑的但也带着无奈和孤高的女子。她有着端庄的气质,有着很好的家世背景。这样的女子即使在今日也是男人心中的最后的归宿吧,更何况在当时呢?
对于宝钗,自古总说她虚伪、世故,是权力的女子。如果,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实则不算虚伪。正因为她做事,都非常务实,“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亲密之情,形诸声色”。所以才赢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与评价。若因此说是一种讨好的手段,倒不如说她的一切都是按照从小的教育模式在进行的。使其现代的人看来只是一个虚假的、讨人欢喜的、遵循封建主义明哲保身的大家闺秀。至于她每次向黛玉等人进行“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其缘由也是一样的。
但,就内心而言,并非如此。想当初,在元宵节灯谜诗会上,宝钗的一首更香谜直抒胸意:“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就引得贾政大为扫兴。二是在贾母携刘姥姥等人游览大观园的节骨眼儿上,宝钗蘅芜苑“雪洞一般”的居室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悦,以为甚是“忌讳”、“离格”,说:“使不得……。”三是她表面是劝说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实则却是希望他通过掌握权力,来惩治、消灭这些丑类。正可谓是“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所以实际的她是不屑并且一直在挣扎的。其中她的《螃蟹咏》就是最好的证据。可是在那个时代,任何一个女子都没有能力去抵抗,去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除了好好信奉教条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了。而又因为宝钗早年就没有了父亲,家中的哥哥又是这般不成器。身为女子的她,就必须担当起家中重任、学习封建礼教。这样的一个女孩,你说她能不变成那个时代的标准吗?她能够自由寻找自己的天地吗?她其实也是一个可怜人啊!
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样的她在当时的社会又是怎样的幸运呢?就因为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才能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才能这般的如鱼得水。
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实在博大精深,又怎能短短几语道破。就《红楼梦》一书,给每个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每个读者的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红楼梦》。因此也造就了评论的万秋。
以上仅是我眼中《红楼梦》里的部分人物见解。只是就人物的部分情感和性格来诉说下自己的感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