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致富路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天来临,山里人无事可做,一个个躲在家里开始造小人。点长和秋月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他们没有时间在一起,可是晚上也不闲着,每当有时间秋月都要搂着点长要温存。这个时候秋月的是强烈的,刚刚度过一个时辰她又把点长弄起来,搞得点长有些疲惫,仍旧满足不了秋月的要求。
有天夜里,夫妻俩又是一阵激战,点长想休息,秋月不允许。
点长无奈,只好勉强应酬,秋月急了:“你怎么搞的,连一个老头都不如吗?”
点长一惊:“你说谁?”
秋月吃惊,知道自己说顺了嘴,慌忙摸索以此掩饰。可是点长已经心里有数,他知道妻子对自己不忠了,不用问,这个人肯定是老支书,只有这个老家伙才能跟妻子搅在一起。可是事出有因,他也抓不住,只有任倒霉。然而他知道如何对付老支书,只要让湾家村受损失,村民们就会造他的反。
老支书不知道点长要整自己,每天仍旧动员乡亲们发家致富,一切都在悄悄中进行着。
每天老支书都要到各家转一转,看一看,谁家有什么困难他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他再想办法,只要是为乡亲办事他心甘情愿。然而毕竟老了,走在山路上有时身不由己,加上刚刚下过一场雪,路滑不好走,他更是小心翼翼。这个时候,老支书没有想着自己走路费劲,而是想着乡亲们如何发家致富,如何让每个家庭里增添钱财。
光阴似箭,一个冬天就这样过去了,点长没敢把老支书怎么样,秋月仍旧要求着,每晚缠着丈夫要温存,她知道只有这样男人才不会在外胡搞女人。可是点长总被纠缠着心有余悸,他知道迟早有一天他会与秋月吵架,日子在提心吊胆中度过,湾家村又发生了新变化。
有一天,村子里忽然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现在可能要变了,村民不信,社会主义的天哪能变呢?于是他们将陌生人送到公社,点长询问一下,这才知道北京有了消息。
这天全村人在树下闲侃,忽然听见汽车响,就见从村路上驶来一辆小轿车停在众人跟前。然后从车里下来两个人,乡亲们细看,原来是那干部领着他的漂亮女人又回来了。
乡亲们大惑不解,自从他们逃走后点长派了许多人四处追赶,没想到他们躲藏两年居然安全回来了,而且还比以前更精神了。乡亲们将两人让进村子,聚集在他们家里听那干部讲外面见闻,听着听着山里人听出了滋味。许多人以为那干部一定在外打羸了官司,接下来该是点长等人的好看了,可是事情的发展令人奇怪,那干部这次回来不谈告状的事,而是躲藏在家里搞起了蔬菜大棚。这是哪家经验,湾家村以前从未有人这样种过地,乡亲们对此不屑准备看那干部的笑话。
老支书与那干部有交情,他跑过来询问:“你说这样做能长菜吗?是不是缺少什么?”
那干部说:“没问题,外国人都这样搞,日本,就是小日本鬼子,他们就这样搞,年年丰收。”
原来那干部在北京遇上一个日本农民,这个日本农民交了那干部种植方法,只要种好蔬菜大棚,一年赚一万元没问题。老支书带着怀疑的目光走了,可是他心里真动了心,他在思索如果湾家村的人都有那干部的能耐,恐怕用不了三年这里就会富得流油。当有人要处理那干部时,老支书对那些人说:“你们不要胡作非为,那干部这是搞科学研究,我们支持他。”
乡亲们不明白,堂堂村支书为何这样偏听偏信,于是有人将问题反映到秋月那里,谁知秋月与老支书一个态度。她对乡亲们说:“你们不要总欺负外地人,让他们在村子里搞活经济有何不好,别总是坏人家。”
乡亲们见小支书与老支书一个出气也不再说长道短,他们躲藏在角落悄悄观察,看看那干部能种出什么苗来。
转眼天气变化了,按照往年冬天大雪封山时节,湾家村四面白雪茫茫,山上山下一片轻纱,乡亲们想吃点青菜的心愿都达不到。就在这时有人想起了那干部的蔬菜大棚,他不就是在冬天里种菜的吗,现在冬天到了他应当种出菜来了吧?便有好奇者跑到那干部家里细看,好家伙,整座蔬菜大棚有一亩地见方。都种上黄花菜、小葱、小白菜、西红市、韭菜,冬天没菜吃,这不是菜吗?
乡亲们来了兴趣,你一把,我一把,几下就将那干部的青菜包了。
乡亲们的无理让那干部心里高兴,他想只要乡亲们看准了冬天也能种菜,肯定会有人效仿。等到第二茬出来后,那干部将菜送到市里去卖,获得好价。连续几次,那干部的腰包就鼓了,细算起来比乡亲们辛苦一年挣得还要多。乡亲们乐了,发家致富的机会来了,纷至沓来找那干部让他传授经验,于是那干部再次成为湾家村的新闻人物。

冬天长出绿色青菜,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这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公社内外。
作为公社书记,点长闻所未闻,急忙派人了解情况,看看是不是有人搞破坏。调查的人问了许多乡亲,果然同传说中的事实相符,他便将那干部请到办公室诚心诚意向那干部请教。
那干部老泪纵横对点长说:“我是遵照执行你的指示办的,你忘记了。有一年你我在城里吃饭,喝酒时你让我找一条发家治富的路子,于是……现在我终于找到了。”
点长一下就明白了,泪水也流了下来,动情地说:“我的一句话让你受如此大的委屈,我对不起你呀还派人四处找你,可你忍辱负重为乡亲们办件如此天大的好事,我代表公社党委向你表示感谢。”
于是,点长将那干部的事迹当典范向市里作了汇报,并将经验迅速落实到基层,村村都要搞蔬菜大棚。奇怪的是,这一次不用动员,乡亲们齐心协力家家都建成大棚,共同盼望来年是一个丰收年。
一天下午,村子里来了一群人,乡亲们以为是抓那干部的就暗派人通知那干部让他赶紧逃走。他们以为那干部又要挨批斗了,纷纷将刚建成的蔬菜大棚掀起来,结果事与愿违,那干部不但不被批斗,还被捧为座上宾送市里作报告。
电台报刊宣扬他的事迹,湾家村史无前例出现了第一个靠蔬菜大棚致富的专业户。
连日来,湾家村天天上广播,那干部日日有人请,湾家村就是有个怪现象,什么事一经宣传便名正言顺成为主要项目。蔬菜大棚的事迹一上报刊,那干部马上成了名人,成了科研成果的技术员,山里山外从此有了奋斗目标。秋月四处作报告介绍经验,获取数不清的荣誉。
点长挺高兴,他没料到那干部与众不同让他和公社干部风光一把而且连老婆秋月也沾了光。为此他有些内疚,以往对那干部是不是批判得狠了些,当他将这想法与秋月一说时。
秋月说:“我不这样看,我认为没有先前的思想教育做基础,没有当初斗私批修促及灵魂的批判,就不会有今天的变压力为动力的转变。”
点长听了兴奋得一拍大腿赞颂说:“你说得有理,今后还要严格管制才见成效。”
为显示公社重视,党委关怀,点长决定亲自进山一趟专门对山里人谈一谈蔬菜大棚的重要意义,特意请那干部作报告,让他在社员面前讲述栽种各式各样的小菜。
散会后,点长关心地找到那干部问长问短闲谈家常,那干部见点长如此关心自己早已感激万分,汇报说:“现在就是有些人手不够,如果让杏花帮忙肯定会有成果,可是我又担心再搞第二次批斗。”
点长一听能搞活经济当即表态:“你放心批斗会不再搞了而且永远不搞了,还需要表扬有贡献的专业户。不过还是要小心稳妥点才好,说不准什么时候上面来了通知有了新精神,风头一变谁也保不住又要抓阶级斗争。我这人是坚决执行上级文件政策的,不甘落后也不怨声载道更不冤屈任何人,你说是吧?”
点长的意思很明白,他直截了当地说:“批你是形势,斗你是需要,如果什么运动也没有还需要这我党委书记干什么?你不要有顾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明里我们批判你,暗中我们支持你。”
“是干部不住地点头,点长的话让那干部听后心有余悸,世事难料说不上什么时候风头一变他又倒霉了。吓得赶紧离开,从此他做事又开始夹着尾巴做人,人前人后表现出十足的奴性。
有人来找他介绍经验再也不敢随便张扬,对不知底细的外地人一概拒绝,或让他们请示公社党委再决定,于是红极一阵子的那干部在湾家村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果然如点长所料,事隔半年上级来了文件宣布割资本主义尾巴,反击右侧翻案风。那干部再次成为靶子遭受批判,由于那干部确实让乡亲们看见了实慧,所以批判会上无谁发言。由此遭受更大灾祸,秋月和老支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审查,身为公社一把手的点长也受到牵连,不同程度地作了检查。
湾家村上空乌云密布,太阳无光,山里人再次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这次运动让乡亲们心里不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