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章】 名动长安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动长安
走完了唱名赐第的全套程序,接下来自然是开吃曲江宴。
这曲江宴可不是如后世那般十个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开吃,而是如秦汉那般每人一张小席小几,摆上各色酒菜,自有宫女斟酒分菜,就连李保的好几位兄长也都被唤来参加此宴,并且李漼还特意交代他们要跟黄盛多多亲近,倒是李妹娘这个小魔星却不知为何没有出现在宴席上。
被折腾了大半天的黄盛倒也真是饿了,在皇帝举杯行箸之后便大口开嚼,可曲江宴并非简单的吃吃喝喝,李漼之所以喜欢饮宴,却因这宴中自有非同寻常的乐趣。
只听一阵丝竹之声突然从两边殿侧传来,黄盛侧目查看,却不知这殿宇两旁不知何时坐满了操持着各种乐器的乐师,演奏起了欢快灵动的乐府章,跟着便有一队穿着绫罗彩裙的舞娘如穿花蝴蝶一般从四面八方涌到了殿心偏偏起舞,黄盛注意到这队舞娘的总人数足有百人规模,其中九成穿戴都是相同的红底彩缎,余下的十人穿得是宫黄做底的绫罗,近百人在殿心翩翩起舞并不显得拥挤,并且还不时变换队形,人人舞姿妙曼,这种阵势黄盛还是第一次看见,不由忘了大嚼,双眼呆呆的看出了神儿。
不消说,这队近百人的舞娘虽不是个个都做国色天香,却也容貌普遍姣好,身材更是符合人体力学的黄金比例。尤其是几个领舞的黄衣舞娘,藏身在红衣舞娘群中,就好似鲜艳花朵的蕊芯一般。在炫目华丽的热舞中,李漼与群臣开怀畅饮,好不热闹,就连黄盛的外父也面露欣赏之色,自饮自斟起来。
不过五、七分钟的时间,舞曲终罢,舞娘们又如潮水一般退去,再次换上来的却是有男有女的舞蹈组合,并且主角却是一个穿着七品官服的青年男子。黄盛正在揣度这男子上来表演什么,却听皇子中有人喊了一声:“五弟快瞧,此人便是李可及。”
一听李可及的名字,黄盛便恍然大悟。此人是乐府的伶官,善音律,尤能转喉为新声,音辞宛转曲折,听者忘倦,京师市井商贾屠夫像追星一般模仿他,呼为“拍弹”。
而且他的演唱方式也尤为特殊,长安市中自然少不了善于模仿者,黄盛倒是去看过一次模仿秀,知道他的特殊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持空竹敲出空音乐点,唱词又如押韵一般均落在乐点上,效果与后世流行音乐相差不多。
这在唐代算是一种独特的创新,当时人们对乐曲的认识多是从古筝、琵琶、竽笛、琴萧之类开始,这类乐器本身演奏的时候就是没有乐点和节奏感的,唐代以前根本就没有将鼓声入曲的先例,李世民开国之后,将唐军的军歌柔入龟兹曲调以战阵鼓号为主调制出了《秦王破阵乐》,之后才渐渐有了将节奏节拍入乐的大胆尝试。
李可及的“拍弹”正是以此得名,但他并非是固定的乐点节奏,而是根据唱词的韵味敲出或长或短,或急或缓的节拍,能使听歌者的心率也跟着节拍而动,听到沉寂处乐点缓缓起伏,心脏的跳动也跟着起伏不定,听到高亢处乐点迅疾如奔马,听者无不亢奋非常,心随乐动。
在这之前黄盛只是听过模仿者的模仿秀,当然不能真正体味到如此奇妙的感觉,直待李可及开唱之后方才现端倪。
而李可及的另一种绝技,就是他居然掌握后现代风格的美声唱法!
什么是后现代风格的美声唱法?《第五元素》中外星歌唱家所演唱的女神之舞,以及神曲《忐忑》皆属于这个范畴。
只不过今日黄盛是无法得享此种后现代风格美声唱法的耳福了,因为李可及所演唱的乃是节律极为工整的乐府诗,在婉转歌喉空音律动之中,听他一字一句唱道:“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鄴下黄须兒。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茫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吴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黄盛并不知道这诗是王维的《老将行》,甚至他都没听出诗中的寓意,反观大殿之中,李漼闭目摇头很是享受李可及的演唱,其余几位皇子包括李保在内也都是听得懵懵懂懂,反倒是外父李建脸色倏然,一些看似有点文化的大臣们也是眉头大皱,甚至连路岩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

这《老将行》本是描写一位老将军少年武勇,老来却因为“无功”而被致仕,只得回家种柳卖瓜,突然有一天边关战事再起,朝廷这才想到了老将军可堪大任,老将军也擦拭铠甲兵器,愿意为国再次出战的故事。
今天本是黄盛中了童子状元的大好日子,这李可及却选了这诗来唱,他到底想干什么?难道暗示黄盛也如这诗歌中的老将军一样少年得志,老来蹉跎么?
李可及这一次虽然没有用他著名的美声唱法,可唱完之后也颇有些余音绕梁的味道,足足冷场了十来息的时间,回过味来的李漼终于睁开眼,抚掌笑道:“好!好歌!好曲!好诗!”
听到李漼夸赞,众臣自然随声附和,黄盛反倒是看出外父李建的面色更难看了。李漼所赞,这歌指的自然是李可及的嗓音,这曲自然是配乐,这诗嘛……也就证明了李漼根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小白皇帝。
得到皇帝夸赞,李可及却没什么欣喜表情,冷着脸谢礼之后便要退去,哪知到李漼却是笑道:“李爱卿且慢走,今日曲江宴乃是全因小状元得了一好诗,李爱卿善音律诗文,不若也瞧上一瞧。”
“臣愿观之!”李可及唱歌的时候完全是一副悦耳的男中音,说起话来却带着女儿家才有的柔美磁性,很是动听。
之前路岩誊抄的诗文自然给了黄盛,当即路岩又抄了一份,李可及接过一看,眉头便皱了起来。主要还是他今日午间并没有参加太液池畔的宴会,不知道黄盛放纸鸢的事故,所以一看这诗就很诧异。倒是路岩与他似乎有交情的样子,三言两句便把午间的事情细细解说,听罢李可及的眉头也松了下来,拿着诗轻声道:“小状元诗才清奇,臣愿斗胆试之。”
“好!来人至席,李爱卿便做准备!”李漼当即大喜,让人在殿中给李可及加了一席,留给他时间做准备。
随后宴会继续,再上来的便不是歌舞了,而是各种杂耍表演,其中有大唐常见的诸如跳环、舞坛、甩火、晃板等等传统项目,也有波斯的柔术,西域诸国各族特色的表演,甚至还有一群波斯舞娘在群臣面前大跳肚皮舞,真叫黄盛开了眼界。
舞罢,李漼又劝了一回酒,黄盛是个小儿自然饮不得,且有外父代劳,不过他也用三勒甜浆回敬了李漼。李漼来了兴致,言道今日气氛大好,当行酒令助兴,便命人取了竹筹来,他是大唐皇帝自然做令主,便抓了一把要众人猜数。
通令的行令方法主要有掷骰、抽签、划拳、猜数等,如今李漼抓了竹筹众人可猜单双,猜中者无事,猜错者便要按令主的吩咐做诗一句或是罚酒一杯,当然也可以直接猜具体的数目,猜中便换庄,猜错便要被罚做一整诗或者罚酒三杯。
李漼先问了黄盛,黄盛装作不懂,由外父低声做了讲解后便装愣猜了个单,反倒是众臣纷纷猜的是具体数目,五、八、九者皆有,甚至还有人猜十五、十七,可李漼手上抓的那把竹筹怎么看都不会过十根,让黄盛不明白这些人的眼睛到底是近视还是老花。
李漼问完了之后,便摊手一数恰好七支,黄盛自然是猜中了。而猜错的大臣们却是兴高采烈的各自按照酒令吟起了诗来,李漼的这个酒令是以梅做令,猜错的人要以梅为题作诗,一时间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诗句犹如滔滔江水一般良莠不齐的涌了出来。
一些粗通文墨大臣所做的诗还能入耳,反倒只有半肚墨水的贵戚做出的诗也是不可等闲视之,比如说有个穿着贵戚装束的胖子就张口吟道:“腊梅三九期,我自寻梅来。若得十香肉,梅花展颜开。”
先不说腊梅是不是在三九严冬的日子开,这十香肉便是狗肉,胖子这诗说的是三九严冬腊梅要开的时候,他去看梅花,然后现梅花闻到了狗肉的香味后便开了。一开始黄盛听了想笑,可细细一想就笑不出来了,这诗看似粗俗,内涵却十足啊!
这第一轮一共猜错十七人,两人罚酒,余下十五人各自吟了一或半阙诗,随后李漼将竹筹在盘中一搅,又抓了一把让众人猜。可也在这时,黄盛突然看见站在李漼身后伺候的年轻太监原本放在身侧的右手突然向外比出了一个代表数字“六”的手势,然后就见众臣全都猜五、猜七、猜九,就是没人猜六,也有些狡猾的人猜了双,到是绝没人猜单了。
黄盛恍然大悟,也随大流跟外父一起猜了个双,他肚子有个鸟毛的诗才,可不想被逮着行了酒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