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各显神通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4章】各显神通上
------------
第74章各显神通
不得不承认,这个李岩的忽悠功夫要比黄盛高深许多。
黄盛忽悠人时,多数时间都要借助神通来增加效果,可他却是全凭一张嘴就能把在场的近百人全给忽悠住。
不过,黄盛最终还是判定义军获得徐州大捷的根本原因还是李岩施展了法术,因为他给出的攻克寿州的策略,依旧还是偷城。
但听他用夜观天象的说法忽悠了一番后,这才进入正题道:“贫道这几日游访各地,见山中鸟兽有迁徙之迹,料不日定有霖雨。自古以来,虞水多泛滥成灾,传有十年三溃之俚语。咸通三年大泛至今已有六年。因此,欲克寿州,可借天时地利。”
不曾想,庞勋却是皱眉道:“莫非道长也是来劝庞某掘堤淹城么?”
“掘堤淹城?”李岩听了一愣,却突然笑问道:“是个好计,庞元帅意下如何?”
庞勋却是斩钉截铁的答道:“此等涂炭生灵之事,庞某万万不做!我等义军,亦不能做此等恶事!”
“好!贫道要的就是这句话!”李岩击掌而起,从袖中摸出一卷地图道:“此为寿州方圆百里之河工图!庞元帅既不愿做掘堤淹城的恶事,便做修堤筑坝的善事如何!?”
义军之中,也是有人懂得河工之事,便问道:“如今方才四月,夏汛尚早,便是要修筑河工,也得打下寿州再说吧?”
李岩却笑道:“以贫道之见,寿州可取可不取!”
昨日提议掘堤淹城的黑脸老将听出话里含义,便大胆相询道:“敢问道长,这寿州到底是可取,还是不可取?”
李岩当下便分析道:“寿州有三利三弊,其一为地利,寿州扼守淮南、河南两道之要枢,我义军若得此地,东可击扬州、南可侵庐州、北可守徐州、西可制豫州。其二为水利,虞水接连江南京畿,进可断漕运,退可掠财货。其三为民利,朝廷苛政猛于虎,周边各道生民困苦,我义军若得寿州,高举反唐义旗,各路英雄必定争相来投!”
众人听了都觉得有理,庞勋也是点头问道:“道长所言甚是,请问道长,这三弊又是如何?”
李岩继续道:“这首要之弊,便是寿州扼守两道夹缝,虽新败戴可师三万人马,可扬州城下却集结了十万大军,马举拥兵坐守看似畏战,实则寻觅一战尽起全功之战机,不论徐州、寿州,皆是危城也!其次这漕运看似肥肉,实为鸡肋,如今我义军围攻寿州、扼守虞水,朝廷岂会还用漕运交通物资?其三,如今已是四月,夏讯将至,虞水已经六年不曾泛滥,今夏只怕水患巨祸避无可避。即便我义军拿下寿州,待大水袭来之日,一切都成泡影!”
不错,如今义军面临的形势也确实如此。寿州看似战略要地,却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戴可师三万人马或可用诡计奇谋配合神通法术取胜,可扬州城下的十几万大军就不好处理了。其次漕运也是如此,看起来好像是已经吞入口中的肥肉,实际上还是一块鸡肋,想想看义军要是屡屡截获漕运船舶,谁还会笨到继续走这条水道呢?

至于这最后的水患,看起来更为要命,若是义军好不容易打下了寿州,结果老天真的发大水,现在急着攻克寿州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李岩的这番分析,听得众多义军将领都是连连点头,这寿州的三利三弊摆在眼前,当真是不好取舍。
庞勋思量许久,终于是想明白了其中利害,便起身来到李岩面前,拜道:“道长,庞某粗鄙,还请道长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李岩当即哈哈一笑,指着他刚才拿出的河工图道:“寿州既然久攻不克,可围困之。现如今可征召民夫随我义军将士加紧修筑沿岸堤坝,待平安度过夏汛,我义军便可名利双收,那时再来攻寿州不迟!”
“名利双收……果然妙计!”庞勋听了眼前一亮,以他的智商自然想得明白,这所谓的“名”是指义军修筑堤坝防止水患,而“利”就是那些征召来修筑的民夫,一旦修筑完堤坝将他们并入义军岂不是顺理成章?
不过庞勋却没马上拍板,而是看向了帅帐之中的诸位义军将领头目,征询道:“诸位意下如何?”
这帅帐之内的七嘴八舌黄盛也不必细听,倒是李岩的话让黄盛若有所思起来。没错,这历朝历代改天换地,都是与天灾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到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都是因为大规模的天灾**而引起。
如今李岩给出的信息就是今夏在淮南与河南附近的黄河流域将有大洪水,这大洪水要是处理不好,问题可就严重了!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指的就是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多沙善淤,改道十分频繁,自古就是喜怒无常的存在。
得了这个信息后,黄盛也没心思继续听这李岩忽悠,这便架起祥云沿河#西#区,仔细检查起两岸河道的堤坝情况。虽然黄盛不是搞水利专业的人才,但走南闯北时也曾经走过大江两岸,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待他细细用神识之眼查看下来,果然发现沿河两岸的堤坝都是数年没有修葺过的样子,虽然朝廷每年都会派河工按例加固检查,但大水来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可就没人能说清楚了。
黄盛顺着虞水逆流而上,眨眼的功夫就将长度有四千余里的黄河河道检查了一个来回,根据他的感觉,这黄河中下游和多条支流有险情的堤坝不下百余处,如果这化妆成李岩的天仙是有的放矢,今夏一定会有大洪水的话,只怕这四千里山河会有数百万人遭遇水灾。
相对来说,这事也有利有弊。弊不用说,如此规模的水灾必然会诱发瘟疫、疾病、饥荒以及房屋损毁、农田破坏,会造成大量的百姓死伤。而其中的有利之处,不就正好是给了一个掀翻大唐的契机么?
黄盛沿河巡视了一遍之后,又南下将长江也巡视了一回,发现长江区域的河工要比黄河流域好上不少,大部分的堤坝都十分牢固,只有少部分支流的区域有些年久失修。
心中有了算计之后,黄盛便直接返回了长安。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