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烽烟骤起 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用说,这庞勋打的不过是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如意算盘。此时朝廷计策已定,自然不会悔改,便由内廷遣了一位掌事的宦官康道伟赴徐州宣慰,并将淮南节度使马举加封招讨使,全权讨伐庞勋贼寇的旨意也用军驿发了出去。
二月初十,康道伟抵达寿州(今安徽寿县),却借故驻留不肯赴徐州,却要庞勋来见,叫庞勋察觉了意图。随即,庞勋派人假意笼络康道伟,另一方面却是加快招兵买马和整训的步骤,并不断向泗州增兵。
却说正月中,庞勋排出攻打泗州的先头部队,是由手下牙将李圆率领的两个千人队,这其中徐州老卒不足十分之一,更有五成以上是新近招募的农民,因此李圆首战便是亲自领了由徐州老卒和绿林好汉组成的精兵百人队袭城,却不想被泗州刺史杜慆设计诛杀,随后李圆只能指挥义军奋力攻城,无奈泗州城防坚固,守城器具充足,首攻当日便死伤数百人。庞勋深知泗州是江淮要冲,李圆久攻不克,兵力损失极大,因此有增派部将吴迥代李圆。
二月十五日,吴迥再率义军攻城,昼夜不息。眼瞧战事吃紧,泗州刺史杜慆的好友辛谠便自告奋勇,前往淮南搬来救兵五百人,加强了泗州的防守。随后庞勋再派部将刘佶率兵千人,刘行及自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遣部将王弘立率兵皆增援吴迥,围攻泗州。
再说淮南节度使马举,得了李漼旨意后,也不敢继续龟缩,急忙向各道求援调拨,自己又在扬州开设兵站招募民勇,不过半个月的时间竟也让他拼凑出了三万人马。
而鉴于朝廷居然指派马举全权负责剿匪一事,周边各道的节度使也感觉亚历山大。于是二月二十三,浙西(今江苏镇江)节度使杜审权遣都头翟行约率兵五千以救泗州的名义赶赴扬州,摆出了加入联军分一份功劳的架势。随后河南道、河北道、山南东西两道,江南东西两道纷纷派出部队赶赴扬州,不过月余时间居然硬是凑出了十万大军。
这历史上,庞勋的这次兵变本是史实,只不过由于黄盛高出的蝴蝶效应,整个事件的进程与历史轨迹自然是面目全非。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唐朝廷采用的策略虽然也是力剿,可双方的对弈过程要较此时复杂。其中与历史差异之处首先是康道伟因为畏死而不入徐州,让庞勋提高了警觉,其次是朝廷当时并没有委任马举为招讨使,各道援军互不统属,结果让义军钻了空子。就比如说浙西派出的四千援兵就被义军围歼于淮水之南,后淮南又被围歼数千官军,不似此时般全数集结在扬州。
只可惜,黄盛就连黄巢起义这段历史都不熟悉,自然更不可能了解庞勋兵变的全过程。因此他每天都尽量的让李保和徐贵妃四处收集各方战况,好对局势有更深的了解。
黄盛不是穿越专业户,也没上过陆军学院,更没学过什么天书,他的整体计划是掀翻大唐一统全球;阶段性计划是先建立宗教体系收买人心,后通过农民起义夺取政权;分计划是积蓄实力顺势而起,而起事所需的势便是王仙芝的首义。

谁知道,这庞勋居然抢在了王仙芝的牵头,这就让黄盛的压力很大了!
而且经过最近几个月同各方的联络整合出的信息看,不但义父黄巢没准备好、外父李建也没准备好,更别说铁炉堡中刚刚才接受了一年筑基的一千两百名少男少女,黄盛岂敢在这个时候起事?
于是,也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庞勋搞风搞雨。不过话说回来,庞勋无疑也是黄盛的一块叩门砖和杠杆,由他来帮忙撬动大唐的根基倒也是一件好事。
咸通九年的三月初五,庞勋分出的一支义军奇兵意外攻克了泗州旁边的楚州(今江苏淮安)乘胜将战线推到了高邮,进逼扬州。
而此时扬州城外的各路联军已达十二万之众,虽然各部统属还有些混乱,但马举已经完成了最基本的整合。
要说这马举,倒也真是一个领军将才,楚州刚破,他便尽起军中轻骑北上阻击,并尽量将沿途村庄百姓往高邮城和扬州撤离,更实行坚壁清野政策,不但将沿途空宅全部焚毁,沿途道路两旁凡是粗过手臂的树木也全部伐倒焚毁,最终将庞勋的五千兵马堵在高邮城下。
不过他的十二万大军却是没有动窝,既不增援遭受围攻的泗州,也不主动出击寻找庞勋主力决战,反倒是窝在扬州城下加紧训练。
马举的做法,自然遭受朝中不少文臣的诟病,只可惜大凡读过几本兵书的人都知道眼下扬州城外的各路联军良莠不齐、统属不一,便是李漼也明白如果不进行整编就领出去打仗无疑是自寻死路,因此他虽然焦急却也无计可施,只能是不断下诏要求各道安抚百姓,靖安地方,为扬州输送粮草。
也就在这时,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突然率兵三万北渡淮水,摆出了救援泗州的态势。谁知庞勋义军竟然主动弃营而走,得知这个消息的戴可师一时脑子发热,欲先夺徐州再救泗州。
是年三月二十九,戴可师大军至徐州城下,守城的百余义军诈降,戴可师领本部亲兵和五千精锐入城,将两万五千唐军安置在义军设立于城外的营盘中。当夜大雾,义军乘敌无备,庞勋部将王弘立率义军数万人突袭城外唐军,唐军不熟义军营盘格局,突遭袭击之下无法组织起有效抵抗,最终仅余数百人逃亡。而戴可师听闻义军突然杀回后,非但没有领五千精锐出城救援,竟还下令紧闭城门。哪知义军占徐州数月,早在城内开凿了密道,天亮后部将王弘立亲自率领义军精锐从密道入城,先占领四门,又在徐州府衙活捉戴可师及其监军,戴可师麾下部将尽数战死,皆斩首传阅。
随后义军又乘胜围寿州(今安徽寿县),掠诸道贡赋,由寿州至京漕运亦绝。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