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烽烟骤起 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2章】烽烟骤起
宠勋此人虽为军中粮料判官,却心中素有大志,见许佶动怒,宠勋便一五一十将心中计议徐徐说之。
两人密谋许久,最终定下了北还的计策。
旋即,许佶又行公文与桂管观察使,称徐州卒屯防经年,将士所用兵器甲胄老旧已不敷使用,申请更换兵器甲胄。对桂管观察使崔彦曾来说,这些徐州卒只要不闹着回老家,一切都好说,便也准了公文,调拨了一定数量的兵器甲胄更换,又赏了数百贯钱作为安抚。
咸通八年的十月,桂管观察使回复兵部的公文转回,这次依旧是老借口,称桂管府库空虚,无力遣散徐州卒,且时近年关,疑南诏将有进犯,便决定戍卒再留一年,兵部自然准了。消息传回后,徐州戍卒闻讯愤怒,都虞候许佶等乘桂管观察使移镇湖南,新使未至之机,率戍卒杀都将王仲甫,推粮料判官宠勋为主,劫掠兵器北还。
庞勋、许佶率徐州戍卒在桂林发动兵变后,十一月朝廷遣宦官张敬思宣诏赦戍卒擅归之罪,押还徐州。十二月,庞勋、许佶率戍卒过湖南,沿江东下。途中,许佶洞察朝廷赦罪乃缓兵之计,若回徐州,则必被屠杀,遂各出私财造兵甲旗帜,召集人马亡命,众至千人。沿途藩镇由于无朝廷出兵敕令,皆严守自保。徐州戍兵越浙西、淮南,于十二月二十七日顺利抵达泗州(今江苏盱眙北),距徐州约二百余里。
而然,大唐朝廷却在此时出了一个大大的昏招。庞勋许佶两人所领的徐州卒兵变的主因是思乡心切,因此一路上都是望乡北归,并无反唐的真心。可就在他们抵达了泗州,暗自思量着一旦归乡便脱队回家的算盘时,却得到消息称朝廷已遣桂管观察使崔彦曾北上,全权处理徐州卒擅自北归一事。又接到昔日同袍传来的消息说朝廷已经下了密敕,一旦他们至徐州,将尽被严惩。
于是庞勋、许佶遂召集戍卒,决定武装对抗朝廷,死中求生。正月初,庞勋率戍卒进至符离(今安徽宿州北),送信给崔彦曾,言徐州军将尹戡等三人狡诈多疑,如能停此三人军职,并将戍卒别置二营,由一将统辖,则服从朝命。崔彦曾拒绝庞勋要求,命都虞候元密率兵三千讨伐庞勋,又命宿州、泗州各出兵协助元密。八日,元密从徐州出发,至任山(今江苏徐州西南)北,欲袭击戍卒,被庞勋等察觉。十日,庞勋乘宿州出兵,城内空虚之机,率军攻陷州城。庞勋散财贫民,召募士卒,百姓四面云集,得数千人。于是勒兵乘城,自称兵马留侯。
至此,戍卒与农民结合,由兵变而发展为起义。
黄盛得到这个消息的速度,比朝廷的八百里快译还要快上许多。眼下光明神教和佛教大有合二为一的趋势,佛教信徒听闻弥勒光佛降世后,祷告时自然会带上弥勒菩萨。甚至庞勋、许佶两人在桂林一起兵,黄盛便通过信徒的祷告得知了这个消息。徐州卒一路北上,沿途所过之处的光佛信徒就等同于黄盛的眼线,甚至后期的很多消息就直接是徐州卒中的佛教徒直接传达。

只不过黄盛和大唐的朝廷一样,根本就没想到这看似规模极的兵变,会引发成起义。而且黄盛因为不学无术,就记得黄巢起义之前有个王仙芝起义,并不知道这庞勋、许佶二人搞出来的起义到底是偶发的还是历史史实,走向又是如何!
当然,这不怪黄盛,实际上庞勋、许佶二人这次兵变起义的确是史实,只不过爆发的时间因为黄盛引发的时空蝴蝶效应而提前了几个月。历史上的发动时间是咸通九年的七月,眼下提前到了咸通八年的十月。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自然还有李建和黄巢。
先说李建,得此消息后先是观望,直道庞勋攻陷宿州勒兵乘城消息传来,这惊觉不妙。急切之下,便让二舅以神通唤了黄盛商议对策,此时他在崖州的摊子正全面铺开,至少还得三年左右才能完善,万万不可能在此时起事。黄盛给的建议也只能是静观其变,在他看来此时大唐国内的民怨并没有累积到一个大爆发的临界点。
而身在庐州的黄巢却是兴奋异常,黄盛的神识游至庐州,就见他的府中热闹非常,一座四进的私宅住进了百来号人,都是他年来可以结交的江湖游侠,不过黄巢也是老成,也是做好了静观其变的打算,这让黄盛安心不少。
却说,咸通九年正月十日,庞勋攻克宿州。次日,徐州都虞候元密率官军追至城下,准备攻城。不料庞勋夜中使妇女敲鼓持更,麻痹官军;掠取城中大船三百艘,装满粮食器物,顺汴水从官军包围中逃出。天亮后,元密始知庞勋已率义军离城,急率军追击,士卒皆未食,至追及义军,已饥乏不堪。庞勋命千人埋伏于舟中,列阵于汴水堤外。见官军临近,伪装逃亡。元密以为义军畏己,纵兵急迫。庞勋命舟中及堤外义军夹攻,官军大败,死千余人,其余皆降。元密与诸将及监阵敕使均死,无一人生还。
后庞勋问降卒,知徐州无备,遂决意攻取。十五日,庞勋率军北渡濉水,越山趋徐州。当晚,已为徐泗观察使的崔彦曾始知元密败讯,遂向邻道求救。次日,命塞城门,选城中丁壮拒守。十七日,庞勋率义军至徐州城下,凡居民在城外者,皆安抚无所侵扰,大得民心,争归义军协助攻城。不多时,外城攻克,观察使崔彦曾退保子城。居民又协助义军焚陷子城,擒崔彦曾,杀其部将尹戡等人。城中愿参加义军者万余人。庞勋以许佶为都虞候,赵可立为都游弈使,部下各为牙将,分领诸军。又遣部将刘行及率一千五百人攻取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李圆率二千人攻泗州(今江苏盱眙北),梁丕率千人屯守宿州,其余要害县镇,皆缮兵戍守。附近州县“群盗”,皆远道而来归附,勋出徐州官库钱帛召募士卒,百姓争相应募,数日达五万人,声威大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