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排完首都这边的生意,刘青山终于启程回家。
同行的除了侯三和安娜,还有师父哑巴爷爷和小六子,侯三两口子中途正好回老家,小住几日,看望父母兄长。
哑巴爷爷也顺利完成了这边的治疗,他的心,估计也早就飞回了家乡那片大森林。
至于医疗组的其他人,则暂时返回港岛。
随着名头越来越大,宋一针带领的医疗组,在港岛炙手可热,各种邀请函早就堆积成山。
临走的前一天,刘青山联系了一下楚云秀,得知这丫头也准备明天出发,前往夹皮沟,正好就搭乘旅游团的顺风车好了。
在十月六号这天下午,旅游大巴终于开进了夹皮沟的地界。
道路两旁的树木,已经被染得黄一片红一片的。
再远一些的大田里,人们正在扒苞米割黄豆,一辆辆小四轮,车斗里面装着金灿灿的玉米棒子,突突突欢快地跑着,很是欢实。
“停车看看吧,这种秋收的场面,一下子就勾起了回忆,想当年,我就是唱着松花江上,离开家乡的。”
一位老人,已经禁不住热泪盈眶,嘴里轻声哼唱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师傅,靠边停车。”楚云秀这丫头朝司机吆喝一声,然后回过头,哄那位老人:
“王爷爷,您瞧好吧,一会下去给您找点青苞米,回头烀上。”
那位王老先生也乐了:“好好好,秋苞米烀熟了更香,就是不知道我这牙口,还能不能啃动。”
等大巴车停稳,导游们先下了车,在门口扶着这些老人。
刘青山也早早下了车,找了个比较浅的壕沟,领着大伙过去,朝着开过来的一辆小四轮挥挥手:“老板叔!”
“青山回来啦。”车老板子打了个招呼,然后就瞧见楚云秀蹦跶过来,赶紧踩住刹车:
“哎呀,秀儿,晚上去叔家吃去吧,还给你留着不少黄菇娘呢。”
楚云秀也乐得直跳:“好,谢谢老板叔。”
然后她就在地头发现了宝贝,跑过去,摘了一小把黑天天,一起扔进嘴里。
这是一种比菇娘还小的浆果,个头只比黄豆粒稍大,成熟之后是黑色的,当地也叫黑悠悠或者黑星星,学名叫做龙葵果。
另外有一种成熟之后是浅黄颜色的,个头更大,味道更好一些。
“哎呦,好几十年没见过这东西了,小时候最喜欢吃。”王老先生也一脸怀念。
然后嘴里就被楚云秀给塞了几粒进去,老先生也喜滋滋地吃起来,还一个劲咂摸滋味,似乎在回味着家乡的味道。
“爷爷,您也尝尝。”吕姑娘也给吕树仁摘了两个尝尝。
刘青山则跟老板叔聊天:“叔,还有没有青苞米,晚上给游客们烀点尝尝。”
“有哇,二洼地那边,全都是青苞米,正准备粉碎给奶牛当饲料呢,嘿嘿。”老板叔摸摸后脑勺,又补充道:
“还有青黄豆,到时候再煮点毛豆,青山,你领着大伙慢慢逛,我送完这车苞米,就去二洼地那边。”
老板叔又突突突地跑远了,刘青山则领着大伙在地头儿转悠。
楚云秀和吕姑娘还扛回来两个大青萝卜,确实是扛着回来的,萝卜都快二尺长了。
回大巴车上取了刀片,把萝卜切成厚片,分给大伙。
咬一口,这萝卜并不十分辛辣,反倒脆生生的,汁水十足。
“哥,秀姐姐,我们来了!”
远处跑来俩小姑娘,人没到,小老四的声音先飘过来。
估计是老板叔回村的时候,碰到她们,所以俩小丫头就着急忙慌地跑来了。
跑到跟前,小老四就张开双臂,凌空向着刘青山一个飞扑,然后被大哥抱在怀里。
倒是山杏没叫刘青山抱,脸蛋儿跑得红扑扑的,弯着眼睛,瞧着大哥笑。
“四姐,五姐!”小六子这段时间始终在外面悠着,还真想她们俩了,直接扑进山杏的怀里。
三个小丫头亲热了一阵,老四老五这才跑过去和楚云秀打招呼。
小老四还指着楚云秀的黑嘴巴:“秀姐姐,你又吃黑天天了是吧,家里给你留着不少野果子呢!”
“是吗,还是你们最好啦!”楚云秀亲了老四老五一口,然后几个大小丫头,一起蹦跶。
旁边那些老人都乐呵呵地瞧着,似乎也被这种欢乐的气氛所感染。
“大家都上车,回家!”
刘青山吆喝一声,还是回家的感觉最好。
大巴车开进夹皮沟,直接停在了队部院里。
刘青山事先已经打过电话,所以老支书还有拐子爷爷他们,也都聚在这等着呢。
大伙下了车,彼此介绍一番,拐子爷爷瞧着那位王爷爷眼熟,盘桓一番,结果两个人还一起在战场上杀过鬼子,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队伍。
这下更不得了啦,两个老头紧紧抱在一起,仿佛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楚云秀则领着大伙,先在村里随便转转。
夹皮沟现在规划得很不错,新房这边,家家户户都是红砖墙,墙边栽种着各种花草。
现在还没下霜,花朵们也大概知道时日无多,都抓紧时间怒放。
这里没啥名贵的品种,都是比较皮实的,像是什么格桑花,就是当地俗称扫帚梅的那种。
还有大丽花什么的,那花朵又艳又大,比大碗的碗口还大呢。
小老四还拉着楚云秀和吕姑娘,来到一丛红花跟前,小老四亮亮自己的手指,手指甲红灿灿的。
“这个是指甲花,用来染指甲可漂亮啦,等晚上我给秀姐姐和吕姐姐也染指甲。”
那时候可没指甲油什么的,爱臭美的小姑娘,就用指甲花这种天然染色剂。
花瓣捣碎之后,稍稍加点白矾,这样才更容易着色,然后涂到指甲上,外面用塑料包着,睡上一宿,第二天洗一下,就有红指甲了。
其实这个指甲花应用还是很广泛的,像著名的埃及艳后,染头发用的也是指甲花。
溜达一圈,大伙的心灵也都觉得沉静下来,农村的田园生活,还是很容易叫人静下心来的。
晚饭就在队部的大食堂,果然有烀的青苞米,同时还烀了土豆和面倭瓜,另外也煮了毛豆。
再有农家的鸡蛋和咸鸭蛋,水库的鲜鱼,当然也少不了小鸡炖蘑菇。

刘青山搬来一坛猴儿酒,张罗着给大伙都倒一杯,然后代表夹皮沟致祝酒词: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大家来到我们夹皮沟,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好了!”
众人也都举杯,尝了一口,才觉察到这酒不同寻常。
吕树仁放下酒杯一问,同桌的老支书这才笑着解释一下,大家才知道,这猴儿酒竟然如此贵重,看来人家确实是诚意十足。
陪着客人吃完饭,刘青山这才能回家,离得老远,大黄狗就撒着欢的跑过来,立起身子,一个劲往刘青山怀里扑。
刘青山拍拍狗头,往大黄狗张开的嘴巴里瞧瞧,牙齿也掉了好几颗。
他也不免有些感慨:“我才成年,你都老喽。”
他进了自家院子,只见母亲正在园子里收拾秋儿呢,挎着一筐老黄瓜,往仓房运。
“娘!”刘青山接过土篮子。
林芝先是仔仔细细打量一番儿子,这才慈爱地点点头:“进屋歇着吧,不用你。”
现在家里的大田不用伺候,母亲就是摆弄摆弄小园子,所以一点也不累。
刘青山陪着母亲说说话,又去爷爷家里坐了一会儿,几个老头老太太没啥事,这两天也跟着下大田干活。
太重的活儿他们干不了,捡捡掉落的黄豆枝子之类的,还是可以的。
农村的秋收就这样,大人小孩齐上阵。
夹皮沟还是好的,都是合作社统一耕种和秋收,机械化程度也比较高。
而且这边种植的品种比较丰富:像是青储的玉米,早就收割完毕。
另外胡萝卜的种植面积也比较大,反倒是玉米大豆这些,数量并不是那么多。
各家各户几乎溜达了一遍,直到晚上快十点了,刘青山这才回家睡觉。
结果发现,老四老五都在他屋呢,已经铺好了被子,至于小六子,吃完饭就跟着哑巴爷爷上山。
刘青山又陪着两个妹妹折腾一会儿,这才闭灯睡觉。
他躺在炕上,感受着身下热乎乎的炕面,很快就进入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刘青山精神抖擞地起来,刚推开屋门,就看到院子里一个熟悉的身影。
是火狐狸,正瞪着亮晶晶的眼睛瞧着他,身后毛蓬蓬的尾巴,还摆动几下。
刘青山蹲下身子,发现火狐狸嘴巴周围还有脸颊和眼睛四周,基本上都变成了白毛,看来也老喽。
他回屋取了一瓶酒,想想大早上的,也不能空肚子喝啊,正好看到柜盖上有准备好的一箱火腿肠,就给拿了几根出去。
看着火狐狸喝了二两酒,吃完两根火腿肠,刘青山这才开始跑步上山。
他沿着熟悉的道路前行,看到低洼的地方,还有隐隐的白雾。
他又向远处眺望大山,就像是看着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
天空中,一群大雁排着人字形,向南方飞去,那蔚蓝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
“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
刘青山也不由得扯起嗓子,悠远的歌声,随着雁群一起飘远。
只见木刻楞那边,一个黑影猛冲过来,正是大熊这家伙。
刘青山一瞧这架势,连忙扎稳马步,结果还是被大熊给扑倒,一起在地上翻了好几个跟头。
大熊现在已经彻底成年,身高比一般的黑熊要高出一大截,估计体重也得有五六百斤,瞧着比棕熊都不差。
这货还伸着舌头,往刘青山脸上招呼,被刘青山被推开。
被熊瞎子给舔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抱着刘青山亲热一阵,大熊这才吭吭唧唧的,想起来找吃的,刘青山就把带来的食物都拿出来。
他当然早有准备:几个大苹果,还有火腿肠之类的,在草地上摆了一大堆。
大熊这货咔哧就咬起一个大苹果,三两下就吞进肚里,还是原来那熊样。
刘青山瞧着它吃东西都感觉香,结果却发现大熊忽然停止进食,蹲坐在地上叫唤起来。
这是不饿啊,还是嘴养刁了?
刘青山正纳闷呢,就听不远处的一处灌木丛里有动静,又露出来一只大黑脑瓜子,在那摇摇晃晃的。
等到现身出来之后,果然又是一只黑熊,不过它可能是眼生,瞧见刘青山,不敢过来。
这只黑熊,体型比大熊小了不少,刘青山琢磨一下,就伸出巴掌,使劲拍了一下大熊的脑袋:
“哈哈,行啊,这是混上媳妇啦!”
黑熊的发情期,主要是在秋季,大熊已经是成年熊,而且高大威猛,能俘获母熊的芳心也正常。
“行了,不打扰你们。”
刘青山又拍拍大熊,扔下一句“加油”,便向着木刻楞那边跑去。
哑巴爷爷已经在木屋前活动,还有小六子,也像模像样地在那站桩。
对他们来说,大城市只是生活中的客栈,这里才是真正的家园。
平时哑巴爷爷不在的时候,都是张大帅领着护林队,在这里照顾着。
刘青山也加入到晨练之中,等他们练完,采山的大部队也正好上山。
这个季节,山里的药材、野果、蘑菇等等,正是最旺盛的时候。
刘青山也想进山转悠转悠,不过他还得下山陪着那些游客,最好是明天安排游客来个山上一日游,正好他也跟着过过瘾。
等他下山回村,游客们已经吃过早饭,驱车去镇上,当然先参观古人类遗迹博物馆了。
因为放农忙假,所以老四老五也跟着,下了车,两个小丫头就噔噔噔跑在前面。
刘青山看到院里已经停了几辆车,看来平时还是多少有点游客的。
楚云秀照顾着游客们下了车,在博物馆门口的台阶上,先来了一张合影,然后这才往里走。
一群人最先来到女神像这里,看到体态丰满的远古神像,那些七老八十的游客,都虔诚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叩头。
见了祖先,哪有不拜的道理,尤其是对这些台胞来说,他们回来就是寻根的。
而女神像这种几千年前的文物,那不正是根系所在吗?
在无比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旁边忽然传来一阵叽里咕噜的说话声。
期间还伴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这尊神像,应该是我们大韩民族的祖先才对!”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