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纷繁国务(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这书您看着如果还过得去,请投票支持和向您的朋友推荐一下!谢谢!)
“好,就按守礼说的去办吧,不过,还有一事也是急需我等商讨的,那就是统一度量衡的问题。”李峪很赞同孙泰的提议,就一锤定音准了孙泰所奏,并提出了下一个问题。
廉政司的薄建明这时也不甘人后,上前说道:“陛下说的是,当年大秦始皇帝最大的功绩不是一统六国,而是统一度量衡、文字、还有流通钱币。现在我大秦初立,臣斗胆恳请陛下效始皇例,统一使用天安制定的度量标准、以及文字,并进一步统一铸币,发行我大秦钱币。”
“好”众臣不由一齐称赞薄建明提的好,李峪也是大喜,薄建明的提议正中自己的心坎,当下他就看了看朴慕华、朴慧英和杨嘉惠三人,问道:“各位,大秦铸币,科学院方面没问题吧?”
朴慕华此时还在浑浑噩噩中呢,他做梦也没想到,大秦的早朝自己也会有机会站在大殿之上参与国家的决策,所以今天的一天,说难听点,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会在那里傻笑。李峪这时也注意到了他的异常,不由想了起来,就是他在天安立府的那天,因为自己的一席话,居然激动得晕了过去,一时传为美谈。现在他想必也是在激动之中吧,没办法呐,古代工匠的地位实在太低了,科学家的地位也是一样的低啊!还好朴慧英和杨嘉惠两人毕竟和李峪相处过一段时间,现在还算镇定,但是千百年来,女子上殿议事也闻所未闻的,所以她俩今天也是涨红了小脸,拼命撑着不让自己出丑。这时听李峪询问科学院的意见了,她两人都不由是一怔,一时呆在那里,没反应过来。还好杨嘉惠机灵,在朴文昌咳嗽声的提醒下,清醒过来,看到李峪和大家正在笑呵呵的看着自己,就赶快上前一步,用颤抖的声音回道:“陛、陛下,我们、我们没问题!”
李峪只是鼓励的看着她微笑道:“呵呵,我相信你们,你们都是我大秦最优秀的能工巧匠,这对你们应该不成问题。”
科学院的三位主事只是拼命的点头:“我们绝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李峪毕竟是后来人,想得要多一些,毕竟后世的硬币他见过不少,就提议道:“技术没问题,但只怕我们的矿产跟不上呐。还有就是我们的金银贮备的够了吗?”
孙泰这时宽李峪的心道:“王上勿忧,据统计这一次大秦收益极为丰富,光那个安乐侯就抄出了不下三百万两白银,黄金也不在少数,更甭提王室也被大秦抄没一空,还有全国那么多的富户的财富相加就更加可观了!”
李峪笑道:“别忘记了,还有那些盗匪、海上的海盗,钱搁他们那里完全是浪费,不如纳入大秦国库来得实在啊,哈哈。”
军方的人这时一齐笑道:“王上放心,不需多久,这些财富就会进入我大秦国库的。”
李峪满意的冲他们点点头,说道:“大秦军队天下无敌,我相信你们。”他又转头对朴慕华几人问道:“铸币一事就交给科学院了,你们尽快回去,试铸几枚呈上来,嗯我这里有一些建议,你们可以回去参考一下,嗯,本王拟在大秦发行银币和铜币两种钱币,银币呢就发行十两、五两、三两、二两、一两这几个单位,铜币就发行十、五、三、二、一那么几个单位,比例呢就这样好了,银币则采用七分银,一分铅,两分镍,而铜币则采用三分铜、三分镍、两分铁,一分铅、一分铬,你们看这样可以吗?”

朴慕华三人想了一下,还是杨嘉惠说道:“陛下,请让我们回去试验一下,看看成不成,要是不成的话我们会自己调整一下,铸好几枚后在请陛下过目吧!”
这时孙泰问道:“陛下,为何铜币的铜比例只有三分,那会不会不纯,难于铸成呀!”
李峪叹了口气说道:“现在大秦的子弹消耗很大,铜的重要性,大家一定清楚,要不是大家都习惯用铜铸币的话,我还想改为镍为主呢!”
这时孙泰只是展颜一笑:“陛下,臣知道了,那大秦可以不铸铜币呀,就按王上的意思铸镍币就可以了。到时后还可以收集民间散落的铜币,那时也可以缓一缓我大秦缺铜的危机呀!”
李峪一怔:“是啊,自己怎么没想到啊!真是的……”他不由舒心的笑了起来:“好,就这么办,你们回去要好好的研究一下,看看什么的比例才是最好的,同时还要做一些民间做不了的标记,以免有人作假币祸害民众。”
接下来大家有讨论了钱币的图案,最后在李峪的坚持下没有把自己的头像给弄上去,大体定下了,大秦钱币的正面则用一条龙为徽记,代表了大秦龙的传承万古不息,背面则是一个秦字,还加上大秦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的字样。
当讨论了钱币的图案后,李峪自然的提议成立一个机构专门管理钱币的发行,后来在李峪的引导下,一齐商讨下成立了大秦龙行,让其主管发行钱币一事,同时下设四个分行,分别是大秦海事龙行,主要提供大秦海上贸易的货币支持,负责想从事海上贸易提供贷款,和发展海事;第二家就是大秦商务龙行,负责大秦境内商业支持,大秦农业龙行,负责大秦境内农业支持,向农场主提供贷款和各种支持,大秦交通龙行,则负责为大秦境内一切交通道路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确定可以允许民间投资钱庄业务,但只有四个名额。也不得叫龙行只能叫钱庄,同时也有很多限制。制定了龙行来管理经济,那么会计和出纳也就应运而生了,同时在他的主导之下还通过了对会计和出纳的考核考试制度,各个行业制定标准的准入制度,以及无证不得经营的制度等等,李峪凡是自己知道的标准一套一套的往外拿,当然他只是提出一个概念,余下的事就交由政务院的各部门去制定,凡是涉及到法律的就交给司法院去制定,制造业标准就交给科学院去办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