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您的支持!)
李峪在公审大会后,他就叫孙泰早早的把工匠,及将来要派往内地和朝鲜的商团组建好,并把劫掠来的五十余万两白银拿出一半来交给他们,让这些商人去大清和朝鲜境内建立酒楼、茶寮等场所,一个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收集情报,三则是可以方便收集天安岛所需的各种工匠和人才,还有粮食等急需品,当然李峪也把自己所知的什么密码情报传递、商店连锁经营啦、财务会计制度等一股脑的教给了他们,这些人的家属都在天安,所以他也不是特别担心他们的忠诚,更何况他们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考核后才会出发。至于工匠们大都被运往距离天安岛不远的主岛(薪岛比较大一些,建设港口也更加方便),在那里先建设水泥厂、玻璃厂、火器局、军港、天安府学和海陆军院的主体工程,李峪清楚的知道现在的自己假如不抓紧发展,一旦清廷腾出时间来,自己就将死无葬身之地,反正在自己的记忆里很清楚的记得诸如水泥、玻璃、各种枪械的制造工艺,自己不拿来发展天安岛,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于是乎他这里的划时代技术就像不要钱似的往外拿,这些工匠就晕乎乎的到主岛拼命干活去了。海陆军院对李峪来说就更简单了,毕竟他前世就干这个,所以他就把自己记忆中的中国陆军和海军学院的建设给用上了,并编写了天按海陆军训练和作战纲领,把朱泽绍派去主官天按海军去了,因为他最信任的还是朱泽绍,毕竟是共过患难的人嘛。金孝武两个就留在自己身边教导,同时还把他俩带的童子军组成了天安府学的第一批学员。这些孩子李峪打算亲自教育他们,连教材都给他们准备好了。就是记忆中的小学到高中的知识,这些对李峪来说都不是问题。对主岛的建设李峪可是花了很大心思来规划的,他结合前世的记忆和当前的建筑水平,精心的构建了图纸,把那些暂时没事做的朝鲜民众派到主岛上去修建天安城去了。所以一安排完这一却,他就把几乎所有工作交给了孙泰和朱泽绍他们来处理,自己一个人就躲在大都督府里,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同时也把自己对天安岛的规划书写下来,李峪未来的计划第一点就是发展工商业,发展军事,和建立自己心目中的政治体制、法律体制。
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天安岛上也开始有了要下雪的征兆,这一天,天安岛的上空被蒙上了厚厚的乌云,气温一下子下降了很多,在大都督府里议事厅中,却是气氛热烈,火盆中的火焰正欢快的跳动着,厅中的人互相小声的谈笑着,从他们的笑容里可以看出岛上的生活还过得去,这一个月的发展也很让人兴奋,孙太和朱泽绍尤其兴奋,他们谁也想不到,按照李峪的话去做,现在天安岛主岛上的工程水泥厂是最先建好的,只是目前暂时产量还不是让人很满意,不过也够建设炼钢炉的啦,只要炼钢炉一建好,那就可以造出李峪所说的后膛圆弹枪来,孙泰和朱泽绍可是异常期待,要看看是不是和李峪说的一样可以射出至少八百步以上、装弹还快的不得了。
李峪来到大厅看着众人正在热烈的交谈着,就轻轻的咳嗽了几声,大厅里的人看到李峪来到后就迅速的安静下来,毕竟天安岛上实施了近两个月的军管,人们早都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军人特有的雷厉风行,“诸位同僚,现在我们天安岛算是走上了正常发展的道路,不过我们不可能永远采用军事管制的办法来管理天安岛,现在我把我这段时间来的思考写了下来,各位拿回去看看,有什么要修改和改进的地方,你们要提出来,再把你们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好拿来给我和守礼,我提的只是提纲,细节部分就拜托诸位了。”李峪放下手中的文稿后坐下对众人说道。
孙泰拿起文稿看了看后,不由的皱起眉头,然后一页一页细细的看了下去,他越往下看就觉得心里越发的不安,于是他留了下来,在众人走后向李峪进言道“大都督,我看了大都督的提纲,发现了几点不明白的地方,还请大都督赐教。”李峪看了看孙泰,叹了口气说道“守礼,不要多礼,在我这随便一点更好。先生是否觉得我把农民和商贾的地位提的太高?”
孙泰也吁了一口气说道“大都督这样做必定有自己的道理,只是泰不得不说啊,大都督的改革方案我绝不会反对,只是怕到时候天下的士林中人必定会议论四起,这会对大都督将来大业不利呀!第二点就是大都督在提纲中提到,要以秦法为基础,建立天安的法制,只是秦法太过严苛有余而宽仁不足,这还请大都督三思;第三点就是大都督放弃四书五经在教育的地位,天安府选拔官吏用格致之学,地理天文为主,只恐天下士人都将与你为敌啊!”李峪知道孙泰已经很开明了,他也是完全为自己将来打算。自己的改革对天下士子冲击很大,特别是自己提出的教育体制只有那些格致之学,对四书五经的地位可是大大贬低了,那些个读书人不吃了自己才怪呢。但没办法啊,要是自己不改掉这些,这个民族的将来还是那个样子。于是他沉重的叹了一口气对孙泰说道“守礼,这些我都知道,但守礼也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你传承了令祖的学识和见识,想必知道我泱泱中华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北有罗刹国虎视眈眈、挑拨蒙古诸族时刻虎视中华;海上也不安全,大明时期,就有夷人寇我台湾,澳门等地,杀戮中华子民。假如我们还老是抱着四书五经不放,将来我们选出的官员还不都是些要才没才,要能力没能力的废柴吗?长此下去我怕我们会有灭族亡种的危险啊!此为一;至于守礼说秦法严苛有余而无仁义这我并不同意,纵观历朝施政,我认为自秦已降的历朝经不能算是以法制国,所以才有如此多的缺点,导致贪官污吏层出不穷,民不聊生此为表面仁而实不仁,而秦至亡,据我所知都是法制有序,官员大都勤勉,秦之民众皆有法可依靠,只要不犯法一般还是能衣食无忧的。而反观历朝的百姓呢,无不祈求上天能得一清官,则可富民一方。反之则是为祸一方,但数千年来又有几个清官出现呢,十个手指头都可以数的过来了,此为二:自古以来,国家大都以农为本,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商贾南来北往输运货物,盘活举国经济,这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商贸发达才可富国,各方货物频繁交易才可以富民。只要用法律约束,课之于商税则国库充盈,自然就可减轻农赋,这样一来,农民不就得以修养,到时就可民富国强了。还有就是历朝初兴,农民大都还有一点田地耕种,一旦人口发展就会出现强买抢夺农民田地,而致使民不聊生,国家动荡。所以我才提出要把所有土地国有,实施家庭承包的办法来禁止土地的买卖,保护万民的利益。”李峪对孙泰说道。因为李峪知道,在整个天安岛上有才识的人只有孙泰,其他人现在还像一张白纸,可以让自己随意勾画,只要说服了孙泰,改革就没有任何阻力了,将来的事嘛,将来再说。听到李峪说的那样严重,孙泰也被吓了一跳“,也对啊,往深一步想,李峪所说也不无可能,自己的爷爷当年可是和不少西洋人交往过,自己家的火器制造术受西洋人影响也不小,人家现在枪炮可是用的很多了,就连原来的大明那么重视火器发展,红衣大炮都还得跟西洋人买,现下的大清就更别提了,除了八旗外,就更本不让汉人会制造火器,要是这个样子下去,还真有亡国灭种的危险呢”他想到这些,不禁打了个冷战,自己还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这大都督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他越想越有道理,不禁对李峪越发的钦佩,于是他满面愧色的对李峪说道“大都督高瞻远瞩,属下想歪了,和民族的生死比较起来,这区区的改革阵痛我们还能承受得起。”李峪呵呵的轻笑起来,说服了孙泰就一切都好办了。于是他把自己对教育的一些改革也同时和孙泰讨论了一会,并把简化字和汉语拼音交给了孙泰,这让孙泰又震惊了一把,而让李峪没想到的是孙泰对简化字非常感兴趣,缠着李峪把简化字大体的介绍了一会,就高兴的回去了,临了还说要亲自把岛上的行政官员给叫来听李峪讲课。于是李峪又开始了他繁忙而有序的授课工作,他每天早上给这些人上完课,中午就开始设计海军舰船的图纸,还有蒸汽机的建造,写下黑火药和无烟火药的配方,简易机床的构造等等,总之就是痛并快乐着的生活,小孝葳就想个小大人一样看管起了他的日常生活。而天安岛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也都走上了正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