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单骑入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府大殿内的密室里,灯光明亮,太子如意居中而坐,主持着这关乎天下生死存亡的行动。楚曼君一旁侍坐,密室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郎中侍中,殿前殿后也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警戒严密。人数虽众,整座宫殿却是鸦雀无声,一片寂静肃穆,只有偶尔来的探骑和军使者,在殿前下马石前下马上马,然后飞奔大殿石阶前,高声报名而进。这时会响起一阵杂乱急速的脚步声和佩剑撞及腰带的"叮噹”声,很快又恢复平静。
所有的人在殿内殿外,有事都用耳语交谈,所有到达下马石的马,全都口中衔枚,连嘶叫声都没有,来时去时,只听得见马蹄敲击着青石板的声音在夜风中震荡回响。
琉璃灯光下,如意面无表情,听着丁剑的报告军情:“据军使来报,洛阳城外金陵王军队开始撤退,谢海石部二万人调往离洛阳只有五十里的孟津,胡海儿部三万人调往渑池和河东,朱烁部二万人东去虎牢。
如意道:“孟津是洛阳北边的重要门户,虎牢是扼守洛阳的东方门。河东有崤、渑的险要地利,而这些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军事上必争之地。胡寄尘想干什么?”
楚曼君轻松的笑道:“大事成亦,现在殿下应召他入城共商抗胡大事!”
第二天一早,就有一个待卫模样的士兵把文书送到了胡寄尘营中,胡寄尘接过文书,文书上没有别的话,也没有多余的话,只短短一句:“家事国事谁先忘,胡先生明白人!”胡寄尘看了手令之后,只是叹着气,把文书扔在桌上,倒没说什么。
然后,他自己一个人到城外看了一晚的落日。
落日辉煌,但已经是落日了,是不是也象他的事业一般日薄西山。
他看着尽头渐渐收尽光彩的太阳,心中有一种寥落的感觉,这落日是不是像现在的自己呢?中原大地上只需要一个太阳,这不再那个众日竟骄,各展光彩纷华的时世了。他心中遥想着那传说中的后羿,天上九日竟骄,生民涂炭,不得休息,他张弓一舞,箭落八日。
但此时此地,日是谁?是隆佑帝,是太子如意,还是金陵王?小扎尔密?射日人又是谁?是他?是楚曼君?还是秦牧?还是小扎尔密?谁都想是射日的人,可谁又甘心做那一飞冲天,自我毁灭的箭呢?
亡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胡寄尘在草地上坐着,心里细细地想,他自负倜傥风流,素以多谋善断为名。他也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他的心很乱。
原野,寂静,一缕寂寞、挟着千年来朝更代异,江山悲咽的风声细细向他扑了过来。
日沉了,城外余有少量炊烟,他们是这场战争中的悻存者。那些炊烟处的人们,他们会不会想过,虽然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但他们就能确定那太阳就是今天凋落的太阳吗?胡寄尘心时满是一种英雄的悲壮与苍凉。
历史的进程就是这样的。就是这样的了,只是甘心如胡寄尘般这么洒然的没有很多。中国伦理的核心在于“忠”、“义”二字,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烈责任感。
一切夷狄之辈都往往低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潜能,他们从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这种无形的力量是任何刀剑都无法斩尽杀绝的。
一个受过礼义教育的人应该懂得,国家的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是高于一切的。幸运的是,忠臣义士却多出于乱世,面对艰难的世界,面对无数敌人,他们会不顾一切。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所以我们会说,总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决定了乱世是不会长久的,愈是黑暗,期望光明的程度也就愈为炽烈,尽管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知道从黑暗到光明的过程需要多么大的代价。
也只有经历了无数苦难无数离乱无限悲哀无限凄惨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时间的意义,因为造物主喜欢将流光的推移放在渐变的法则下进行,使之宛如一条静静的河流一样悄无声息,倏忽之间,沧海桑田,世界已经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中原!中原!从京师向东,出潼关进入都畿道,不远就是与西京长安遥遥相对的东都洛阳,再顺黄河而下就是广袤的河北、河南郡,一直到齐鲁大原,这一大块地区当时习惯上称为“山东”。
大军顶风艰难地行进。三十几万马步军,再加上粮草辎重车辆,像一条黑色长龙在中原大地上蜿蜒伸展。兵士、马匹全都喷着白气,全都精疲力竭,勉强挣扎。
小扎尔密汗忍不住第三次对脱脱不欢说:“脱脱,这样行军,队伍非拖垮不可,还谈何作战,是不是该扎营休息吧。”
脱脱不欢抬头看看西方的天空,昏蒙蒙黄,西斜的太阳,在风云沙雾中沉浮。一忽儿被云雾吞没,一忽儿又露出晖光。他断然拒绝:“殿下,此事万万不可,兵贵神速,我军出其不意,才能达到效果。现天色将晚,路径艰难,我们必须按原定计划通过这隘口才能达到突袭洛阳的效果。”
费尽千难万险,终于在第三日凌晨,小扎尔密抵达洛阳城下,小扎尔密一阵高兴,终于可以看见洛阳城了,发动猛攻的时刻即将来临。

洛阳守军立刻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楚曼君,众人一阵心惊,楚曼君更是心中叫苦不已,小扎尔来得这样快,前锋都兵临城下。宋忌急忙道:“我看,提前发动,先发制人!”
楚曼君心里七上八,面上却无一丝表情,他站在大厅中伫立着,地良久沉默,他断然道:“小扎尔密乘势而来,想出奇兵制胜,若是我们先发制人,就让小扎尔密看出我们的破绽了,那这样,洛阳连一天都守不住,这样,大开城门,以不变应万变,咱们给小扎尔来一出空城计!我想小扎尔密也一时也不知道我们的虚实,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一时也不会攻城!”
果然,小扎尔密兵临城下,看到了这些境况后十分奇怪,他看到洛阳城头依旧是那样宁静,黑色旌旗舒展的漫卷着,牛角号悠扬的吹动着,关城下进进出出的各地商贾依然络绎不绝,竟丝毫没有大战迫近的紧张迹象。
城外更是一片平静,没有惊慌议论,没有奔走相告,更没有慷慨请战。田地的农人一如既往地在古老的井田中默默劳作,为明年的收成做着有条不紊的准备。城外村庄的作坊依然叮叮当当,忙忙碌碌,商市的交易依然童叟无欺,市人的脚步依然慢条斯理。甚至洛阳城头的王师老卒,也只对城下的胡骑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便依然抱着锈迹斑斑的斧钺矛戈在荫凉处打盹去了。
而这一切,这是楚曼君的计划。
小扎尔密心中嘀咕:眼看就要发动猛攻了,这洛阳城头上竟然还是那几万守军,丝毫没有把他们当回事!这是怎么回事,还打不打啊!
他望着城头那青苍苍西去的高大城墙,竟是疑云突生,一举入主的的急切之心竟是瞬间消散,他命令部队先撤退三十里扎营,一面催促后军尽快赶来,在扎营安定后,小扎尔连忙飞马来到脱脱不欢大营与脱脱不欢商议。
秦牧大军行进在官道上疾驰,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驰援洛阳。
这是在和时间赛跑,秦牧不知小扎尔密什么时候会打来,但他知道,秦牧迟早小扎尔密迟早是会打来的,只能能在小扎尔密到来之前赶到洛阳,就多了一份胜算。
英雄,在国家出现危难时,总会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出力,为国尽忠,这样的人,我们称这英雄。
力挽狂澜者,绝非匹夫,智勇兼备者,方有国士。
秦牧骑在马上,细细回味昨夜,在极度狂热与温柔相持激荡后,他筋疲力尽。他的灵魂暂时告别了战场的冰霜与烈焰,他的心神完全被一幕幕纷纷而来的往事占据,灵魂与血肉再没有任何联系,只有无尽的虚空。
他不断回味昨夜,慕雨晴是个温柔如水的般的女人,她的皮肤是那样白晳,光滑如凝脂。而且她还是个处子,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当然,男人最信这套。要是当夜弄不出血迹来,估计第二天就有血案了!
一幕幕童年往事浮上心头,当年他和楚曼君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年纪,楚曼君不知从哪里弄了一坛百年老酒,两人当下就躲在一处偏殿偷尝,最初几口辣得两人直吐舌头,喉如火烧,眼泪,鼻涕直往下掉,接着喝下去就越喝越刺激!
他又想起隆佑帝五年那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小扎尔密夜袭,太子如意的中军被小扎尔密两翼部包抄,陷入重重包围中。在他得知太子被围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大喝一声,率领他的本部三千余人上前迎敌。
哪知小扎尔密来势甚猛,用兵计划周详,兵力也数倍于已。秦牧不得不死战到底,不多时,本部兵被小扎尔密部的骑兵冲得七零八落。他没有后退,而是不断召唤剩下的几百骑冲入茫茫黑夜中。继续寻找太子。
时值深秋,凉风透骨,他没有方向,只能边走边杀,四周都是喊杀声哭喊声震野。四周火光点点,不知有多少敌人,暗夜中也不知太子在何方。
直到了四更时分,西北方喊声震地而来,脱脱乌维领兵截住去路,只听脱脱乌维大叫道:“太子已在东边被活捉了,你还不下马受降!”他闻言大怒,挺枪便刺,他心里已清楚,太子在东边。
脱脱乌维与他大战几十回合后,不敌而逃,当秦牧率领手下杀散众骑兵后,再回首,发现只有他一个人了,他那时没丝毫犹豫不决,,拍马朝东奔去。
他单枪匹马与胡骑来回厮杀,往来冲突,杀死胡骑名将四十余名,砍倒大旗十面,斩敌首百余,直杀至天明,在冲破重重包围与围攻后,终于和太子中军会合。当下他吩咐魏庚掩护太子,自己单骑冲锋在前,杀开一条血路,边打边往我军大营方向撤出。最后在楚曼君引军接应在才顺利脱险。
血染征衣透甲红,古来谁与我争锋!图拉山口骇魂夜,数我秦牧第一功!“那时的他,是何等威负八面,意气风发,震慑敌心
他心中默默地道:“雨晴,我要让你知道,我是爱你的!我也可以成为你心目中的伟大丈夫!”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