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水淹白家庄17国宝遇难(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天过去了,丹江水在一点一点地往上涨。三官殿区的党委书记秦渠很着急,急忙往县里打报告,请求晚些蓄水。县里往地区、往省里打报告,但得到的答复是:困难自己克服,丹江大坝要按期合拢试闸。屈书记着了急,忙派主抓移民的副县长侯坤到三官殿督查。
侯坤县长坐着船,沿着丹江,从县城来到了三官殿。侯坤小时候曾随祖母一起,来三官殿上过香,拜过佛。三官殿大门朝东,三进厅院。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消灾。因此,三官殿年年香火不断。正月十五,是天官的生日,故叫上元,七月十五,是地官的生日,称为中元,十月十五,是水官的生日,称为下元。每年这三天,前来祈福、消灾之人众多,挤破庙门。那年,祖母在庙会上给侯坤买了顶皮帽子。侯坤戴上,高高兴兴地去看戏,侯坤看罢戏,摸摸头顶,光光的,没有了帽子。侯坤要返回场里找帽子,被祖母拉住了。那么多人,上哪儿找?为此,侯坤后悔了多日,所以至今还记得。
丹江水正在涨,三官殿原来的码头已经被水淹了。侯县长在临时码头下了船,步行到了三官殿街。三官殿街已经拆得乱七八糟。街上,到处是残垣断壁,没有个插足的地方。区人委会的办公机构已迁移到了香花。移民搬迁指挥部没有搬,在三官殿的大殿里办公。
侯坤来到三官殿门口,山门已经被拆除,院子里满地是砖块、瓦片和拆下的檩条、椽子。大殿还在。门左右两侧,挂着一幅篆书雕木对联。上联是:天官、地官、人官,只在心官不昧;下联是:求福、赐福、获福,还须积福为先。据说,此对联为欧阳修所写。欧阳修年轻的时候,曾随舅父郑生寄居在距此80里水路的淅川龙巢寺。一日,欧阳修来到三官殿,三官殿的方丈便邀请欧阳修为三官殿题一副对联,欧阳修欣然同意,提笔泼墨为三官殿书写楹联。后来,欧阳修成名,这楹联一直保存至今。房屋为单檐硬山式砖石结构,顶面覆以黑色简瓦。

侯坤进了搬迁指挥部。指挥部里,秦渠与长江委的专家正围着一张地图,用红铅笔在上面画。一位年轻人守在一台手摇式电话前,对着话筒,大声地喊。侯坤走了进来,人们没有觉察。侯坤站在地图前,看了一阵。秦渠抬起头来,猛然发现了侯坤,吃了一惊。
侯县长,啥时间到的?
刚到,刚到,看你们正忙着,俺也跟着学习学习!
唉哟,侯县长,你这不是批评我们吗?谁不知道你在移民这方面经验丰富得很?你这次来,一定要好好帮帮我们。
59年,侯坤带领移民到青海支边。今年春天,从青海返回后,任城关区委书记。移民工作开始后,县委把侯坤调到县人委会,任副主任,主抓移民工作。侯坤的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把移民工作交给他,领导放心。侯坤临危受命,扛起了这幅担子。他知道,抓移民工作就得抓人心,抓移民就得为移民着想,抓移民就得保证移民的生命安全。在青海,羊圈山的例子太深刻了。100余名乡亲,转眼间就被埋到了沟底,连个尸体也找不回来。那时,他被打成右派,正被拉着四处批斗。听到这个消息,他愤怒了。生命,生命最可贵。失去了生命,就失去了移民的全部。
他站在地图前,问秦渠道,
现在水位线多高?
117.5米!
水位线以下,有受灾群众没有?
受灾是肯定的,地被淹了,房被拆了。5个大队,4000余人,搬到了山坡上的人家借宿,暂时还没有人员伤亡!
丹江水一天能上涨多少?
10公分!
你立即通知各移民工作队,小队队长以上干部,到指挥部来开会。要迅速安排,加快拆迁进度。每天天黑前,所有涉淹移民大队的人要全部撤离淹没区。家具、粮食暂时搬不了的,人员必须撤离,要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听从首长的安排!
秦渠让通讯员迅速把会议通知下去。侯坤又站在地图前,继续询问关于丹江水位的具体情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