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公元前4856年前,在今河南新郑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个,一个是任姒(女登),二个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
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后来他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因他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又因他以土德称王,土色为黄,故称作黄帝。
相传有一个春天,一位少女在桑园养蚕时,碰到黄帝。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金色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黄光,地面上堆着一堆蚕茧。黄帝就问少女身上穿的是什么,少女就说了植桑养蚕、抽丝织绸的道理。
黄帝听后,想起人们还在过着夏披树叶、冬穿兽皮,一年四季衣不蔽体的生活,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能让人民穿衣御寒。他就与这位少女结为夫妻,让她向百官和百姓传授育桑养蚕的技术。这位少女就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当时黄帝也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黄帝封嫘祖为正妃之后,嫘祖就组织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养蚕织丝。但很快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蚕养了很多,茧也产了不少,但抽丝和织帛却有了困难。就在这时,群女中有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面部丑陋的女子发明了缠丝的纺轮和织丝的织机。黄帝得知后,对此项发明大加赞赏,让她给众人传授技艺。后来在嫘祖的撮合下,黄帝娶了这位丑女,作为次妃,这位次妃被后人尊称为嫫母。
这些大家都应该是能通过各方面的书籍资料去了解的,其实在这些传说的背后,有一段没有被记录下来的故事,至于是否属于事实大家都无从考证。
我也是无意中在一块古石上看到这个传说的,石头上的古文字已经模糊不清楚,但依稀可以辨认它述说了一场千万年前不为人知的旷世之战,而导致这场战争的真正原因却是因为两个高高在上的男人同时都爱上了一个绝世无双的女人。
根据记载这场旷世之战还牵涉很广,有神、魔、阿修罗、仙、佛等。其中参加了战争的有六道中的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还有已经超脱了六道轮回的佛道。
我查过一些典故,在佛经中的阿修罗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罗王:一个叫婆雅,意为勇健,是阿修罗与帝释天作战的前军统帅;一个叫罗骞驮,意为吼声如雷,亦名宽肩,因其两肩宽阔,能使海水汹涌,啸吼如雷鸣;一个叫毗摩质多罗,意为花环,其形有九头,每头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个叫罗睺,意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罗王都统领千万名阿修罗,称为阿修罗众,或称阿修罗眷属。佛经还说:阿修罗男,身形丑恶;阿修罗女,端正美貌。
而这个女子,如果记载没有错的话,她应该是阿修罗四大家族中势力最大,以勇健为名的婆雅家族阿修罗王最心爱的公主。这位公主美如天仙,在一次阿修罗界和佛界无止的战争中被佛界的统军佛子帝释天看到其英姿,对其产生了情愫,迷恋上了她。
佛经上面记载的,帝释天爱上一位罗喉罗阿修罗的女儿,便命天界乐神带聘礼,透过歌曲威胁利诱罗喉罗应诺婚事。不料罗喉罗因气愤帝释天欺人太甚,不但将乐神驱逐出宫,并立刻发兵攻打天人。就在骁勇善战的阿修罗攻下天宫时,帝释天又忆起上次的神咒,于是阿修罗军被杀得节节败退,只好退入莲藕藏躲。就在帝释掳走了全部的阿修罗女后,罗喉罗派出一位使者前往谈判,指出帝释天身为佛弟子,不应犯戒偷盗。双方几经谈判最后达成数项协议,帝释天承认犯下偷盗戒,愿归还阿修罗女,并赠送天上甘露;阿修罗则除将爱女献与帝释,并自愿受持三皈五戒,成为佛弟子,此战终得圆满落幕。
这块石头上记载的这些和佛经并不是符合,石头记载,阿修罗界婆雅家族为了缓解佛子帝释天背后的佛界给予的压力,同意把公主许配给佛子帝释天,但公主却看不起佛子帝释天其人,因此反抗而逃来到人间。
此时逃离阿修罗界的婆雅公主遇到了轩辕,双方一见钟情产生了情愫,双双游戏人间。
但消息终究还是隐瞒不了多久,首先是婆雅阿修罗王找上了轩辕和逃走的公主,但在公主和轩辕的真情感化下,认同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因为轩辕展示出的实力和背景,终于释然,放心把公主交给轩辕然后离开。
然后佛界的探子也找到轩辕和公主的下落,佛子帝释天大怒,派兵下凡围剿轩辕,于是旷世之战就这样形成了。

在这场旷世之战的最后婆雅公主与轩辕黄帝双双都被神秘人偷袭致死,而阿修罗界又无法抵挡佛界的进攻,于是经过阿修罗四大家族商议,派出了阿修罗界第2美女,即罗喉罗阿修罗的女儿做为赔偿,献给帝释天,以平息这场战争。而佛经上面的典故与传说都已经叛离了事实的真相。
这块记载了这个传说的石头,大部分已经因为年代久远模糊不清楚了,背后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无法猜测,但在石头的最后,还记载了一些。
根据记载,在千万年前的旷世之战中,本来应该是代表了人道、天道的轩辕黄帝胜利告终,因为传说记载,轩辕黄帝为人极为善良,而且帮助了很多人,朋友广布于人间各界,更甚至因为轩辕黄帝功力通玄,在天道,人道,地狱道,都相交甚广,那么为什么在战争的最后会是代表实力的一方惨败?
还有,在石头的最后几排出现了这样的预言:
若干年后,当人类已经不需要借助修真、修魔等法门登上天空中繁星时,劫难将再次降临,死去的人将会复活于人间,我们生存的大地又将是生灵涂炭。而我们伟大的皇者将再次带领我们吹起战斗的号角,对抗那些不知名的种族,为了生存和尊严而战。
同时,命运的轮盘将再次转动,千万年前的历史即将重演,爱情的悲剧会再一次出现,王者之战再次出现,无数的神、魔、仙、鬼、妖、佛、人,甚至是那些长了翅膀天上飞的鸟人都将波及到其中,一场无比的灾难,即将上演,我记载下这些消息是希望能够警告我后世炎黄子孙,万望有缘之人能得到此消息,寻办法找到圣道——轩辕剑。
因为圣道——轩辕剑是轩辕黄帝配剑,能够指引后世炎黄子孙寻找到轩辕转世,应劫于苍生!
切记,切记!
厉山氏留!
郑芸每次回忆到这块神秘石头的时候,都有一种心情无比激动和悲痛的感觉。激动的是那场传说中的旷世之战,悲痛的是那场绝世爱情的悲剧。
~~~~~~~~~~~~~~~~~~~~~~~~~~~~~~~~~~~~~~~~~~~~~~~~~~分割线~~~~~~~~~~~~~~~~~~~~~~~~~~~~~~~~~~~~~~~~~~~~~~~~~~
画面回到课堂上。
郑芸站在讲台上,闭着眼睛慢慢的述说着这个遥远传说的前半部分,神情十分的专注,时而激动澎湃,时而悲伤落泪。
为什么只说前部分战争和爱情的传说呢?
因为后半部分的东西是不能随便说的,况且就算说了,有人相信吗?多半以为你是个疯子,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是个迷?
都需要有人去揭开。
而且,最主要的还是最后的落款姓名
厉山氏!
历史上记载,厉山氏就是和轩辕黄帝并列为华夏两大始祖之一的——炎黄二帝中的炎帝,也称为赤帝!
资料:炎帝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相传其母名任姒,一日游华山,看见一条神龙,身体马上有反应,回来就生下炎帝。炎帝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目前史学界同时支持另一种说法,即黄帝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西侧,炎帝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东侧,两部落为了争夺统治权,在阪泉也即逐鹿(两者是指同一地点,皆在泰山周围)决战,黄帝战胜并流放炎帝于南方(后召回),开创了华夏一统的局面。
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位于黄河上游、渭河地区。据《史记》等古籍追记,炎帝姓“伊耆”,名石年。母为有娇氏女,名日女登,是少典正妃。生炎帝。长于姜水,故有‘姜’姓之称。据《纲鉴》等记载:“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朴,重端悫,不岔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于是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至肠谷,西至三危,莫不从其化。”《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
PASS: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能慢慢猜测出一些事情了!
对,没错!根据小天的梦,小天就是轩辕的转世!
这就是现代版的轩辕黄帝!呵呵!
大家来点月票、点击!谢谢哦!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