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川中两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刚才惊见又多了一张票票,再传一章以感谢兄弟!感谢CCTV!哦哈哈哈……
…………
六天后,李森带着收拢到的1600余人到了成都,并在城外扎下营寨,其余各部也将在几天后赶到。
此时李森方才得知,州牧赵焉已然病逝的消息,如今益州府城局势异常混乱,虽然赵焉临终时嘱由四公子璋接任,可是三公子的势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如今赵焉所属各部已然分成两派,一方是以董扶为代表的赵焉入益州前旧属及少部分益州本地势支持三公子赵瑁,控制着第一师团;另一方是以赵韪为代表的益州当地势力支持赵璋,控制着第二师团。两方一时间竟是实力均衡,互不相让!
按制,各军师团未经许可是不得随便行动的,更不可行进到最高治府所在。李森以亲入敌区刺探军情事败,一路被杀,隧绕荆入川途经此地为由驻兵于城外修整。即便如此也是不被允许的,只是此时城中掌权者忙于州牧即位之事,也没人有功夫管他这茬事,倒是对立两派都在极力拉拢这位掌有第八师团的实权人物,一时间,李森不但无过,还成了众人挣抢的香饽饽!他们却不知道,现在的李森通过关虎对第五师团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李森对于前来做说客的各方大员都是热情接待,只是一谈及立州牧之事就含糊应答而不明确表态。
又过了五日后,李森终于等来了郭奉孝和徐文禇的3000精兵。此时,李森驻军已达7000余人,这令城中两派深感不安,李森的立场将直接决定州牧之位落于谁手!因此两方就更加卖力的争取李森。
李森帐内。
“奉孝,赵瑁性燥,善统兵,少谋略,也无治世之能;赵璋温厚无野心,善治地。你觉着何人即位咱们才可获利最大?”李森问道。
郭奉孝阴然一笑道:“若立其一,则对大人利处均不大!”。
“哦?”李森奇怪道,旋即了然道:“你是说……让其山中二虎?”
“大人英明!”郭奉孝点头笑道。
随后二人便在帐中长时间的计议着……
次日上午,严颜又来到李森帐中,此时二人已谈话多时了。严颜急啊,凭着和李森私交甚密,已来找过李森多次了,每次李森只论友情不谈其他,搞得严颜回去后没少受别人奚落。可城里的两个公子谁也压不过谁,州牧大位已空了二十多天了,老这么悬着也不是个事啊!也想过再调个师团回来,不用这么费劲的找李森了,跟求他似的,可那三公子也能调啊,搞到最后,益州军全跑成都来了,然后董卓再跟后面,那样州牧到是不用再选了,直接跑路得了。哦,扯远了!
“上次所提之事,不知李将军考虑的如何了?”费了半天话,严颜还是忍不住了。
李森收起笑脸,肃然道:“严将军,前几次来访不是我故意推托,此事实在令人为难啊!”
严颜急道:“可州牧之位也不能一直空悬啊!四公子璋礼贤下士,性情温和,颇有文才,自当为益州之主!”
“三公子瑁,雄韬伟略正应时下之局!”李森接道。
“李将军欲立三公子?”严颜大惊道。
“非也,只是吾这数天苦思才惊觉,严将军已入死路。”李森含笑道。
“何为死路?”严颜奇道。
“当今天下动荡,一将难求!如在二位公子任选其一,必将寒了落选公子一方将士之心。然则一山不容二虎,何不南取云州,两公子也可划地而治!二位公子终为兄弟,以后也可相互照应,互通有无。不知严将军意下如何?”李森慷慨道完,淡笑着看向正在思索的严颜。
听完李森所言,严颜沉思着,云州虽地处偏远,人口也少了点,但面积却和益州差不多大,还比益州少了许多山岭,土地也很肥沃。而且云郡只有苦蝤领导的十余万叛匪,以益州之力不难剿灭。好处却如李森所言,两州之间可以相互照应。严颜此时也觉得这个办法确是两全其美,便看向李森道:“此法吾亦觉甚妙,不过二位公子谁留益州,谁取云州?三公子一方可会答应?”
李森道:“自然不可只让一位公子独自南取云州,吾以为二位公子可分两路共取云州,之后才可划地分治。此前也只能委屈二位公子共治益州了。”
“三公子那方……”严颜此时心情已轻松不少,至少已找到解决之法了。
李森道:“严将军自去与四公子商谈,李森不才,愿往三公子处充当说客。”
“如此便有劳李将军了。”严颜告辞而去。
当天下午,吴懿府中。
吴懿见李森来访,顿时大喜,这可是三公子即位州牧的关健人物啊!
一番客套之后,李森便把上午和严颜所谈之法讲了出来。
吴懿听后也认为只有此法才可以在不损伤益州实力的情况下解决州牧人选问题,如果真能定下此事完成之,还会对益州有着许多好处!于是便同意去和三公子瑁商议通过此法。
三天后,在李森的四处奔走下,双方终于坐在一起商谈益州牧人选问题。
商谈结果是,双方一致通过李森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并决定招募四个师团,等训练过后,由三公子一方的吴懿,四公子一方的严颜各领两个师团,分东、西两路南取云州。在取得云郡之前,先以成都为界分益州为南北,二位公子分治之,军队则由二人共治。

同时,因李森为解决立州牧事立下大功,而且双方都想拉拢这个实权人物,由四公子提议,三公子立即赞同,实授李森“镇北大将军”权,节制北方第五、第七师团,以防御董卓侵袭。并一致通过李森的提议:在益州北部各郡再组建一个师团,番号为益州第九警备师团以抗击董卓,并由四公子璋帐下未受重用的甘宁担任师团长,亦受李森节制。
此时的李森业已成了各方红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不过,李森又得到了一个不想要的人,随李森参议张肃!典型的奸细!
此间事了,李森便领西山所属及甘宁返回西山郡了。
天顺三年,三月。
此时,李森正在冀州相亲。
泰山叛军余孽约十万人出泰山北上,被公孙瓒阻击后攻入兖州,并迅速发展到35万余众。
四月。
此时,李森正在逃亡。
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于任城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接收曹操所属的陈宫建议,劝说州府内官员迎接在陈留练兵的曹操入兖州主持剿叛军务。
五月。
此时,李森尚在扬州。
曹操赴兖州后,整训兖州军队,并亲率五千骑军,不断袭扰泰山叛军,其间亦饱受兵败与丧鲍信之痛,后应泰山叛军损失惨重,又因粮草断绝,终被曹操安抚并收降精壮30余万,更有百姓100余万人。兖州官员上表,请曹操任兖州刺史。曹操从此拥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董卓以重金贿赂并州刺史丁原帐下悍将吕布(吕布离开西山后不久便投效到时任禁卫军长的丁原帐下),使吕布杀丁原投向董卓,并向董卓献上并州。
六月。
曹操再次檄文天下,讨伐董卓,天下诸候尽皆响应!并立袁绍为讨伐董卓联盟盟主。
董卓府内。
“李儒为何还没到?”董卓焦急的问向亲兵,话音刚落,李儒的声音在外响起:“李儒见过主公!”
“李儒你可算来了,如今各州大军屯兵洛阳,更有荆、益军队驻我后方,汝之奈何?”董卓急道。
“主公勿忧,此事儒已知晓。”李儒扶着董卓坐下后继续道:“儒现有两策退敌,一为攻退,二为防退。不知主公欲取哪种?”
董卓登时一振道:“何为攻退?”
“所谓攻,便要主公莫要在乎那一城一地之失,可驻重兵于险要处阻挡叛军,死战不退!同时,再派数支凉州铁骑万人队,潜行至各叛军后方袭掠,叛军士气定然受挫,此时,主公便可率百战雄师与各路叛军决战,叛军覆灭指日可待矣!”李儒慷慨而谈道。
“此计不妥,极有可能伤虎不成,反被虎咬!”董卓颓然接道:“还是说说防退之策吧。”
李儒不禁暗中一叹道:“以儒所见,虽数州叛军同击主公,然则各州军首各怀私志,恐伤实力,必不会合力为一,主公只需屯重兵于虎牢、汜水二关,依关坚守既可,屯洛阳之外的各路叛军不足惧哉!驻于汉中的荆州与汉中守军,兵势虽胜,但主将皆是守成之犬,绝不会死力攻伐,只会虚费粮秣,亦不足道也。只是驻于陇西南部的益州三个师团,需主公小心防范才是!前次主公的雍州攻略便损于此军,而未竟全功,更有李森所领的第八师团进至凉州境内。儒刚已得报,李森因接任益州牧之事立功受封为镇北大将军,节制陇西的三个师团。儒观此人喜暗袭,善决断,主公不可不防啊!”
“闻儒一言,吾自心安矣,这退防之策甚合老夫心意!不过,谁人可挡李森所部?”董卓脸上再难见到当年雄姿逼人的神情了!
李儒道:“儒以为可选凉州马腾!前者,主公应马腾将军失凉州北部郡县之事斥之,马将军隧领两万骑军阻李森三万余众于令居(李儒并不知道李森当时并未在军中,而是去往冀州了),使之再未下一城一地!主公可予马将军七万凉州精锐,则李森部定难越雷池一步!不过,予马将军的兵马不可再从凉州调拨了,凉州仅余的四万守军,本身已经有些紧张。可把郭汜、张济所领的凉州铁骑交于马腾,与马腾的两万本部一起驻防陇西南部既可。并令董璜领李傕、韩遂二位将军镇守凉州本部,定可保凉州万无一失!命撤出汉中战场的徐将军部留八万兵马予郭汜、张济二位将军守长安,以俯视雍州。徐将军自领大军驻洛阳退敌。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董卓道:“正当如此!不过,我觉着驻于洛阳的兵力太少些,仅10数万人难以阻挡关外的40万叛军,我欲调再8万并州军驻防洛阳,给并州留10万雄兵就可以了。”看着面前的李儒,又冷冷道:“把驻于河套的三个军团也调回来!”
李儒失色道:“主公不可啊!如此,帝国的北方门户将再不设防了呀!”
“凭什么老夫为他们守门户,却让他们领军来攻老夫!便让他们自行分兵守护河套去吧,我意已决,你不必再劝!”董卓森然道。
李儒无奈而去。
……
ps:
如有建议敬请留言!
求票,谢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