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天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月。
随着外征军团返回国内,各地战事逐渐进入僵持。一方是边关的百战雄师,另一方却是人多势众!双方均没能力吃掉对方,只是在局部战场上互有胜负!
建庆29年,六月。
驻囤于宛城的平安道朱旗所属张曼成部6万余众,因粮草将尽,隧领兵四处掳掠。驻防于此的第四军团长董卓得到消息后,听从参谋李儒献计。用粮草将张曼成部4万余人引入伏兵处,后伏兵尽出一举击杀张曼成。副将韩忠仅率万余人逃回宛城!后听从了董卓的劝降,献城!董卓随后设计将三万余投降叛军引入瓮城,用箭射杀!
僵持数月的战局就此打破了平衡!
随后,第四军团一路追剿叛军,荆州北部战事基本结束!
八月。
北部战区,第六军团、第九军团和幽、并、冀三州警备师团及刚刚调来的第一加强军团(既京都卫戍军团)近十二万军队于平原城外与朱永叛军主力30余万展开决战!
平原战役歼敌20余万,朱永被杀,俘虏5万,其余叛军向青州逃窜。冀、并战事也已告一段落。平叛军团也是伤亡惨重!第一、第六军团皆战损四成以上,幽、并、冀三州警备师团也已不成建制,第九军团取消军团番号,余众并入第一军团!
九月。
第四军团、第七军团合兵于阜阳,大败10余万朱旗叛军!朱旗仅以身免,逃回青州时,身边仅剩千余人。
阜阳战役结束后,两大军团随既北上兖州与冀州战场南下军团向朱军主力展开铁臂合围!朱军眼见事不可为,隧率20余万叛军退回青州!除第一军团返回京城驻防外,其余各路军团继续东进平叛。
十月中旬,除青州以外,其余州府平安道叛军已基本肃清。
建庆30年,二月。
凉州豪强马腾联合沙漠马匪韩遂聚众三万起兵叛乱,且叛军均为骑兵。随后,叛军一路急行,突袭凉州警备师团,毫无防备的警备师团溃败!
驻于老道口的第五军团与驻防长安的第三军团奉命北上平叛!益州警备师团接防老道口,同时也接管了关卡税收!
红森谷。
郭奉孝带人对红森谷的测量已经完成。山谷呈葫芦状,东西长约290余里,中间宽度60余里,向东最宽达90余里,向西最宽近160余里。当李森属下众人得知郭奉孝欲将全谷建为雄城的构想时,尽皆惊叹不已!
李森将红森谷的建设已重托给了郭奉孝负责。
如今,谷内已办起讲学院,自有识文之士为院中学生起蒙,冯静、邹林二人也各带十余名少年弟子边学边授!
谷内除造纸场内的一千多生产人员外,又多出一千八百余口,近七千人,皆为关东逃难百姓迁入。李森又命关虎从迁入百姓中征得600精壮,正在日夜操练!红森谷东西两侧水道的守关仍在建设当中,四周山峰上郭奉孝也只是简单的布置了一层迷阵。没办法,李森现在不缺钱,更不缺粮,就是严重缺人!李森甚至暗中派人在通往益州府城的路口上征召难民,只因关东难民大多南上扬州及荆州南部等富郡,少数来益州的也大多是投奔亲朋,能迁来一千八百多口也算是不易了!西山郡的劳力正在修渠引水,不过就是有所富裕,李森也是不敢用的,怕泄密,红森谷目前对外仍然只是个造纸坊!如果强迁西山郡民入红森谷,迁少了不起作用!迁多了,李森对州府的监察官员是不好交待的,最后还是可能引出红森谷!现在益州警备师团就在老道口,李森要想在红森谷与西山郡之间行事,就更需要小心谨慎了。
八月。
第三、第五军团七月初与叛军激战,战事不利!随既后撤至张掖,被困于城中,现时粮草已然告急!朝廷闻报大惊,重疾染身的建庆帝不顾大学士方授及侍郞张丰的反对,接受大将军董坚的建议抽调曾在凉州领军的董卓,现正在青州平叛的第四军团入凉州支援第五军团平叛!
十二月。
粮草用尽的两大军团眼见援军无望,决定突围。途中落入叛军埋伏,全军溃败!溃兵被后来赶到的第四军团收编!
建庆31年,元月。
刻意减缓行军的第四军团终于到达凉州,与叛军在张掖对峙。
二月。
建庆皇帝赵广病死,时年61岁!临终嘱托董坚、方授辅政。
太子赵胜即位,年仅7岁!改国号天顺!
天顺元年,三月。
京城中,内廷与军方关系骤然紧张!
青州平安道道首朱军、朱旗于高苑被官军围杀,余部在程完诸人带领下潜入泰山,自称泰山军!
五月。
董卓奇袭马腾叛军囤粮之所昭武后,隧与叛军交战,大胜!董卓听从李儒建议对叛军招安,马腾、韩遂降,凉州平定!此后,董卓一路收服了多支当地羌族部落为其效命!
六月。
泰山叛军八万余人南出徐州,一路攻掠!各地势力纷纷响应,势力小的有数千人,势力大的甚至有百万人,如张燕的黑山贼!
这次叛军之势更甚于前期平安道,全国十四州(司州、幽州、冀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雍州、凉州、荆州、益州、云州、扬州、交州)均有叛乱发生!朝廷剿灭已有心无力了。此时,益州刺使赵焉上表朝廷,请求恢复州牧制,择皇亲、重臣任命各州牧首,以自筹兵马粮草剿灭叛军!朝廷准奏,赵焉就任益州牧!
西山城。
西山郡府议事厅,李森召来贾羽、江历、项延、徐文褚、李羌、关禳、穆顺正在议事(郭奉孝、赵世远、关虎诸人仍忙于红森谷的建设)。
“大人,朝廷恢复州牧制,此必成乱国之源!羽以为应再征2000郡兵,以备未来之用!”贾羽躬身道。
“恩!我也有此看法,征召人数可以再多些。关禳、穆顺!”李森沉思片刻道。

“末将在!”“末将在!”
“命你二人从速征召3000精壮,至其县训练!”
“遵命!”关禳、穆顺齐喝道。
正在这时,关青站在门外喝道:“启禀大人!有紧急军情!”
“讲!”李森看向关青。
“牛角叛军张千部领兵两万西出牛头山,突袭山蒙县!如今山蒙县已被攻破,县令公孙安被杀!”
“什么?”李森突身而起,脸色铁青,“益州警备师团呢?”
“牛角叛军主力欲南下益州,警备师团已去漳县拦截了!”
失误啊!本以为西山郡天高地远,又有老道口驻军从旁护卫,可以安心经营实力!谁曾想……!自已的情报工作竟差到如此地步!郭、贾二人都曾提过加强情报刺探的建议,都被自已一笑了之,觉着还不到需要的时候!现在山蒙县破,西山城至其县交通被拦腰截断,而其县又是红森谷的门户……李森脊背一阵发凉,“一定要夺回山蒙县!”
当日,李森便点起800郡兵,着贾羽、项延、李羌、关禳诸人随军出征,只留徐文褚率200余人守西山城!并急速派人通知红森谷郭、关二人出兵山蒙县。
次日,山蒙县西面的树林中。
李森众人正围坐一起讨论着。
“大人,山蒙县粮草所存不丰,城内叛军用不了多长时间。羽以为可用粮草将……”听完贾羽的计谋,李森大喜,马上便命众将如此这般,众将均领命而去。
六日后,下午。
刚吃的饱饱的李羌又带着200郡兵站在山蒙县的东门外,懒懒的挥了一下手:“开始吧!”
得令小校立马高喝道:“将军有令,开骂!”
随后那个热闹就甭提了!
这几天来,李羌挻郁闷,老觉着自已跟个泼妇似的,叛军出城他就跑,等他们回城他再屁颠地跑回来挨个城门开骂,这队伍也换了有三批了,换过的那些郡兵都是嗓子喊哑的!何必呢?
城中,张千此时正搂着两个稍有姿色的女人喝酒,一个部下进门道:“头领,查出来了!城外叫骂郡兵确为疑兵以吸引我军注意。据探马回报,城南发现大队运粮车,正向西行往其县!”
“有多少护卫?”张千推开身边女人站了起来。
“1000多人。”
“好!西山郡兵也就千把人,全在这了!传令全军,今晚截粮,杀光西山郡兵,西取其县。听说李森在其县有个造纸场,那也是个好买卖啊!”张千阴沉的眼中此时已充满了贪婪。
山道上,此时一支运粮的车队正冒夜行进着。忽然,后面传来阵阵喊杀声。关禳转头看去,只见一大片黑乎乎的人群正向粮队压来!关禳冷冷一哼:“叛军果然中计!”
两军交战不长时间,郡兵便被冲乱阵形,向西面山谷中溃逃。张千随后引兵追杀进谷中。突然,一只火箭射向空中,山谷两侧立时燃起数千根火把(有很多百姓在其中以做疑兵)。
“投降免死!”“投降免死!”……
“弟兄们!不要怕,山上只是疑兵!西山郡不过千数郡兵,随我杀!”张千向身后的叛军大声喊着。
“放箭!”项延大声喝道,山上一阵箭矢射下其中还夹杂着许多火把。叛军当场便有上百人中箭倒地,落在地上的火箭瞬间点燃浸过火油的干草,谷中生长的野草也被强行引燃,顿时生出滚滚浓烟!
一时间,谷内嘶喊声、惨叫声响成一片……
此役,共歼敌7000余人,俘虏9000余人,只有还未进火场的3000余人逃往漳县!
收复山蒙县后,李森吸取教训,专命李羌负责情报刺探方面的工作。同时,战场上郡兵们的表现也让李森感到无奈!李森脑中再次想起,按预先设计,运送粮草的郡兵是要佯败退回山谷的,可是那1000郡兵却是真的败退谷内!那才交战了多大一会儿!平时训练的好好的,怎么一上战场就成了这个样子?李森相信,如果人数相同,郡兵极有可能败给那支连武器都配不齐全的农民兵!就是因为叛军不断的与官军作战!
问题想通后,李森立即上报益州牧赵焉,请命领兵征剿叛军!
李森又从9000降军中选出2000精壮,其余人员则交给敦奉孝带去红森谷。这样的话,红森谷内很多工程的建设速度将会加快很多(红森谷此前原有的7000余人是包括许多妇儒小孩的,真正的青壮年仅有3000多人)。
八月。
州牧赵焉同意李森请命,并对李森此举表示赞赏。
李森此时可用之兵约6300人,组成如下:
1300余郡兵(原先1000郡兵、600红森谷兵,在山蒙一役损300余人,战后红森谷兵500余人已返回,西山郡尚有800老兵。),
2000余降军,
3000余新兵(关禳、穆顺新近征召所得)。
李森隧命郭奉孝总领一切后方事宜,完善红森谷四周防御大阵!江厉驻守西山郡,赵世远驻红森谷。徐文褚、李羌、穆顺三位将领留守,并负责训练3000新兵(虽然训练得不到铁血之师,但不训练,既使能战也会因缺少纪律难成精锐!)。
李森亲率军师贾羽,关虎、项延、关禳诸将,领兵2800余,围剿于西山周围诸郡活动的小股叛匪。
八月中旬,益州山越族聚兵三万余反叛,兵锋直指益州府,与涪陵马相、巴东赵袛叛军形成东西联合之势!山越人主要生活在汶山、汉嘉二郡以西的山脉中,西山郡并未受到此次叛乱的波及。
此时,州牧赵焉直属军团(赵焉任州牧后新组建的)正在大将吴懿、严颜的率领下与涪陵、巴东的叛军交战!如今已无兵可用,隧紧急下令益州治下所属各郡派兵至蜀郡江原县集结,准备平叛!接令后,李森当即领所属郡兵入川。
ps:
如有建议敬请留言!
求票,谢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