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镇江新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启元年四月六日,苏翎率黑甲骑兵营剩余的两千多人终于抵达镇江堡的边界,站在驿道旁的小山坡上,几乎不用抬头,便能遥遥望见镇江堡堡墙上飘扬的旌旗。
此时,自辽阳迁移的百姓们,已经在镇江堡前的空地上聚集着,看样子也是才到不久,一些人已经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住下,而更多的人,一家人那女老少仍在缓慢地向前移动着。苏翎望见人群之中,有成队的士兵、民夫正在搭建更多的棚屋,显然是赵毅成所为。苏翎估算了一下,按这个速度,全部迁移的百姓到齐,还得要数日。如何安置这些百姓,还得需要大量的人手方可。
想到这里,苏翎带着护卫们驰下小山,打马向镇江堡奔去。
两千多黑甲骑兵跟着苏翎,小心翼翼地在人流中行进,尽管百姓们已经让出了宽敞的驿道,但如此众多的人数,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鸡鸭家禽,以及百姓们自备骡马,仍然让大军行动不得不缓步进行。何况,众多的孩童可不知战事带来的流离失所,依旧三五成群,在路上奔来跑去。
在人群中,苏翎才发现有几处搭建的棚屋很大,里面堆积着不少粮食,稍远处还有数处,显然是一些军需甲杖。一些民夫正不断地将骡马、大车上的货物卸下,然后有人给其发了一根竹筹,显然是用以计数。这定是祝浩想的办法,辽阳城内的百姓,大多自家都有骡马或者大车,那些商贾更不用说都或多或少的拥有属于自己的驮队。能住进辽阳城的,就算是贫户,也要比散居在城外村屯里的农家要强上许多。
苏翎估计祝浩一定召集到不少帮助携带粮草、军需的人,再说,凭着这根竹筹。想必便能换到相应地待遇,比如说一定的粮食。这些百姓一路东来,有亲戚可投奔的,自然会自行离去,而无处容身的,则等待着那些军伍之人安排。至少现在看来。那些已经搭建好和正在搭建的简易棚子。算是一种有所依靠的表示。
苏翎与赵毅成等人以往也曾预想过这种迁移百姓地处置方法,但毕竟只是预设,并未有细密地条款用以准备。这一仗打下来,总体目标是达到了,但仍然有许多变数。比如袁应泰一事,还有这迁移百姓到底有多少人口,而安抚这些百姓又得筹集具体多少粮食等等。
当然,这数万辽阳百姓中。苏翎交代祝浩重点关注的,是辽阳城中数千的工匠,其中有不少工匠都是打造军器的熟手。熊廷弼在任时已经召集到不少,而袁应泰虽到任时间不长,可从各地卫所抽调而来的工匠也使总人数增加到令人乍舌的地步。在辽阳城时,时间不多,且人手也不够,苏翎估计这工匠人数怕是得有五千之多,且若是加上这些工匠的家人。徒弟等等,这眼前的人群中,恐怕得占两成地样子。
眼下苏翎还未看见这些工匠被安置在何处,心内不禁有些着急,便微微策马试着加快速度。向越来越近的镇江堡城内行去。
苏翎刚刚进入镇江堡西门。便迎头撞见赵毅成与冯伯灵、胡显成带着护卫们前来迎接。这三人适才正聚在城内参将府中议事,闻知黑甲骑兵返回的消息。便准备一起在西门处侯立,可还没出城。苏翎已经到了。
苏翎一见赵毅成等几人,不待其开口,便吩咐到:“胡德昌、严寿、傅升可在城内?”
“在。”赵毅成答道。
“派人去叫他们过来。”苏翎说道。
“是。”赵毅成说着,便吩咐几个护卫前去寻找胡德昌。
“祝浩呢?”苏翎又问。
“在城外。”
“也派人去传。”苏翎说完,便率先向城内奔去。
除了苏翎的护卫跟随外,黑甲骑兵营则前往城外原振武营营地驻守,其一应所需,自有人前来照应。
众人一起跟着苏翎身后涌进镇江参将府衙,让冷清了半月之久的府内顿时热闹起来,连各自的战马都彼此鸣叫几声,算是打个招呼。^^^^
苏翎、赵毅成、胡显成、冯伯灵四人进到前厅,分开坐下,旁边赵毅成的护卫上来给每人端上一杯茶。苏翎接过,猛喝一口,却被烫得连忙吐掉。
“有凉茶么?”苏翎问道。
那名自觉做错了事的护卫连忙退下,转眼间便提了把大壶进来,倒上一碗,递给苏翎。这茶壶还是后面做事的人们喝地,人多自然不能一人一杯。
苏翎却不也不问,接过一口喝完,算是解了一路奔波的辛苦。
放下碗,苏翎抬头一瞧,见其余几人都望着他,这才猛然一笑,说道:
“心急了些,咱们这下慢慢说。”
这话说完,赵毅成、胡显成、冯伯灵三人原本有无数个话题要讲,此时却彼此对视,竟然都不开口。
“怎么?”苏翎也觉得自己心火过旺,虽然要商议的事情还有很多,可急是解决不了问题。接着说道:“这一次战果不好么?”
听这么一说,憋在三人心头的一口气终于找到出口,三人一起笑了起来。
“大捷!”冯伯灵这会儿笨嘴笨舌地只冒出这两个字。
“大哥,你说说,这次大家绕了这么远,才只是一个大捷么?是不是太简单了?”赵毅成说道。
胡显成望着苏翎,张嘴欲问苏翎,却一时不知该从何处问起。
自打在赫图阿拉分手,这颗心可一直悬着的。事实上赫图阿拉一战之后,胡显成与余彦泽、曹正雄要做地仅仅是将那些人口、战力品搬回千山堡,一路上可是半点威胁都没遇到。倒是郝老六、术虎与苏翎两路人马前路更加难测,战事定是不会少。
苏翎看着胡显成,猜出一些想法便笑着说:“我这一路收获比预想地多。www.xiaoshuodaquan.com郝老六更是战绩不错,连战连胜。”
这说得笼统,但也足以说明郝老六也是无恙。打仗必定会有伤亡,但这些兄弟可都在,这便是最大的战果了。胡显成脸上舒展开来,说道:“大哥,这准备了这么久,总算是打开了一片天了。”
苏翎当初一起十九位夜不收。除最先阵亡地两人。这十七人可是一起经历了从一无所有,再到眼下这番势力,又从千山堡的山中,再到如今纵横整个辽东,如何不能为此骄傲?
“天?”苏翎说了句,“对,咱们自己地天,就从眼下开始。”
正说到这里。祝浩大踏步地走进来,高声说到:“将
苏翎摆了摆手,示意祝浩也坐在一张椅子上。如今祝浩也算是一位领兵地将军了,虽说只是些降兵,还上不得阵,但练兵一事,总得有个开始。看眼前祝浩的面色,显然颇有收获,眼中的神色也显得几分坚毅。
苏翎开口说道:“咱们先说眼下的事。胡显成。千山堡如何?”
“大哥,”胡显成显然已经做了准备,说道:“汤南凯的火器四营与余彦泽的振武营都驻守太平哨,曹正雄一部驻守千山堡。都已交待过了,小心防范努尔哈赤地追击。哨探们也加了两倍。”
苏翎点点头。接着问道:“有术虎地消息么?”
“还没收到。”胡显成摇摇头。
苏翎想了想,又问:“你派出的哨探前进到何处?”
胡显成答道:“在牛毛寨附近。那里我留下一个小队骑兵。不过,大哥。努尔哈赤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很可疑。”
苏翎说道:“嗯,这是个问题。辽阳一带也没有努尔哈赤的消息。”

赵毅成接口说道:“大哥,眼下我的哨探还无法跟进到萨尔浒附近,赫图阿拉我也命哨探先不要接近。这样下去,努尔哈赤的动静可是丝毫不知了。
苏翎说道:“暂时还想不出努尔哈赤会有何打算。不过,在等几日,李永芳的消息就该回来里了,那时再商议也可。眼下郝老六还在向金州进发,只要我们做好防备,多派哨探,暂时没有太大的问题。”
“是。”几人一齐答道。
苏翎望了望门外,见胡德昌等人还未出现,不禁微微皱眉。
赵毅成见了,解释到:“大哥,这几日乎胡德昌忙着调集粮食,可能会一时找不到。”
“哦。”苏翎点了点头,接着说:“这军事上,就按现在的部署便可。咱们这一闹,努尔哈赤既然没有穷追不舍,便定是在收拾家里那摊子事,这够他操心地了。再有,辽阳还在我们前面,努尔哈赤就算要动手,也会先选辽阳。这下,我们还有时间也来收拾镇江堡这数万人的问题。”
几人都望向苏翎,没有接话。数万百姓的安置,众人可都没有经验,眼下也只能搭建棚屋遮蔽风雨,再就是提供粮食救济。但显然这仅仅是一时只需,要做的远远不够。
苏翎坐在椅子上思索着,有好一会儿没有说话,其余几人也都在想着各自的问题,参将府前厅一片安静,这让厅外经过的护卫们也自觉地轻手轻脚,不敢打扰。
“冯大哥,”苏翎面对冯伯灵,说道:“朝鲜义州那边如何?”
冯伯灵显然没想到第一个问的是这个问题,想了想才说道:“袁大人的公文已经送给了朝鲜的姜弘立,据他说,也以送给朝鲜国王,但眼下还没有回音。”
袁应泰按苏翎所说,让朝鲜国王在义州划出一片地来,用以安置辽东难民。以朝鲜国王一贯地态度,大概还是采用一个“拖”字。朝鲜国虽小,不敢仰视大明,可也不定不愿意办这个什么“划”出一块地的事情,这很难说是什么性质的划地。^^ ^^但,苏翎可不理睬朝鲜的计策。
“冯大哥,你的水师有多少船了?”苏翎问道。
“三百八十四艘,大小不等,小船居多。”冯伯灵说道。
“冯大哥。你还地再搜集船只,买也好,抢也好,总是越多越好。”苏翎说道,“我估计袁大人给朝廷地奏书也该到了。若是朝廷相信这次大捷,必定会给我们提供粮饷。这些军需。冯大哥的水师可得承担全部运送之责。”
“好。”冯伯灵答道,“我立即去办。”
“不忙。”苏翎摆了摆手,说道,“这得等朝廷文书下来才能去,不然你去了找谁要去?”
“是。”冯伯灵嘿嘿笑着应道。
“祝浩,你地兵可都还齐全?”苏翎又问。
“禀告将军,一个不缺。”祝浩答道。
“好,”苏翎说。“你现在就分派一半的人,乘船过江,到义州驻扎。”
“是。”祝浩答道。
“你听好了,”苏翎说道,“到了义州,我会写信给姜弘立,你递上书信,便将鸭绿江沿岸一带地地都给我占了,就说是大明军伍征用。”
“是。将军。要占多大的地?”祝浩问道。
“这个......”苏翎望了望赵毅成,说道:“这次辽阳来的,就算八万吧。其中一半是能种地的,就算四万人,这有一万户人家。每家总得有个五十亩地。你算算。要占多大个地方?”
赵毅成几乎不用算,便说道:“大哥。这不是得占半个义州?”
苏翎笑道:“才半个?不,整个义州都要。”
“是。”祝浩高声答道。
“慢着。”苏翎叫住祝浩。说道:“你运回来地银子可曾清点?”
“没有确切数目,除了各营发下地饷银,大约还剩一百一十万左右。”祝浩答道。
“银子都交给胡显成。你去提十万两,到了义州,先给姜弘立一万两,剩下的,拿去买地。凡是已经有人耕种的地,都买过来。总之你要筹够这一万户人家的田。”“是。”祝浩答道。
苏翎看了看祝浩,还是有些不放心,便又叮嘱到:“你胆子放大些。明白么?若是有人拦阻,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办。”
“是,将军放心。属下一定办好。”祝浩说道。
跟着苏翎这些日子,祝浩当然明白苏翎的意思。至于到底给多少银子买地,那可都是祝浩说了算。朝鲜人若是听话,也就罢了。若是不从,难免会有建奴奸细的消息传出来。
“胡显成,”苏翎转身对着胡显成说道:“这些银子以后都有你调度。眼下你先想想该如何给咱们那些官兵们发赏银。这个全交给你了。”
“大哥,放心。我会办好的。”胡显成答道。
赵毅成问道:“大哥,那剩下的都留在镇江堡?”
“对,”苏翎说道,“胡显成,你再调一些管事过来。将这些剩下地百姓都安置在镇江堡四周。也按每户人家五十亩计。”
赵毅成又问:“大哥,这儿可没那么多地分。”
“怎么,镇江堡附近就没有逃走的大户人家?”苏翎笑着问道。
“有,可也没这么多。”
“那就让他们自己垦荒。”苏翎说道。“那些无主的地,就直接分了,只要能垦荒的地方,都重新设立村寨。另外,你让陶安峰那队人也别闲着,该动手就利索些。”
“明白了。”赵毅成笑着说道。
这两者区别,或许便就是一明一暗,就差没直接抢了。但这种事,以往也做得不少,交给陶安峰,自是不用多操心。
“祝浩,那些工匠可都到了?”苏翎问。
“都到了,一共是六千七百八十五人。”
“好,这些人都留在镇江堡。”苏翎说道。
祝浩随即又补充说道:“将军,若是算上家眷,可有近两万人。”
胡显成接口道:“大哥,这镇江堡可住不下。”
“住不下?”苏翎皱着眉头,走了几步,说道:“看来这镇江城小了点。”
“重新筑城?”赵毅成问道。
“新城?”苏翎动了动眉头,说道:“也好。咱们就筑一个比辽阳还大的城。”
“那得要多少人手?”冯伯灵可对镇江堡熟悉,辽阳他也去过,这么大的城,可得要多少人,花多少日子才能修得起?
苏翎笑着说道:“咱们这回,换个法子,先修城里的房屋,最后闲下来再筑城墙。”
“这样?”冯伯灵不解,“那跟不修有什么两样?”
苏翎摇摇头,有些想法,冯伯灵很难短时间内明白。
“先给这些工匠们划出一块地方,就按各自的行业分。房屋的分派,按太平哨城地办法去做。以后咱们的兵器、火炮,可都指望这些人了。”苏翎说道。
胡显成对这些事比较内行,接口说道:“兵器、铠甲算是一部分,火器又要单独立一个作坊,还有木匠,漆匠等等,这可也算一个小城了。”
苏翎说道:“这下,千山堡内的工匠们,可以迁出来了。就由他们管带这些新来的工匠。一切都按千山堡的规矩来。”
“那筑城呢?”冯伯灵还在问。
苏翎笑着说道:“眼下只要春耕还能补得及,只要一个月后,这数万人难道不是人手?”
“可粮食够吃一个月么?再说还要种子粮?”冯伯灵总算开始关心起这一向都不曾想过地农事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