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尘封的密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尘封的密档
紫禁城西北角的内阁大库是皇家藏书之地,其中存放的都是大清机密。历代帝王批阅过的奏折,军事布防图,皇家私秘,大内文献甚至各朝一品大员的殿试考卷都被封存在里面,封存的文档内容繁杂,因为机密性大,很少有人获得权利进入,历史上有记载的除了皇帝本人有随时查阅的权利外,只有纪晓岚参与编制四库全书时进去查过资料,皇帝本人虽然有此权利,但基本是不进去的。
皇宫在当时又被称为大内,所以皇宫内存放的机密档案就叫做大内档案,紫禁城内威禁森森,内阁大库一般是没有人看护的,在封建集权的时代,没有人敢去那样的地方**皇家内档,正所谓皇权大如天!没有人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
皇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天宫是个什么样子也都是当时建筑师的设想,他们根据自己对天宫的想象建造了这座穿越明清两代的宫殿,紫禁城的紫是紫微正中,紫阳真气的意思,平时听到的某位帝王有紫阳真气护体就是这个来由,禁是说的皇室所居,尊严至上,严禁侵扰。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皇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百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多次重建和扩建。其中奥妙不是现在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清楚的!
清朝光绪年间,一场大雨袭击了北京城,内阁大库年久失修,房顶漏雨,内务府奏请国库拨银修缮,光绪皇帝准奏……….
当时负责修缮工作的太监总管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库中文案堆积如山,因为漏雨的缘故,绝大部分都已经在雨水中浸泡,取得光绪皇帝御准后将库内所有文案挪到了太阳下准备凉干,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乃至记入世界史册的一件大事!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大清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同年7月18日,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8月14日就攻占了北京城。
清廷何以会和世界列强同时宣战,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团,历史记载慈禧在6月16日召集群臣商讨是和是战以及对义和团是剿是抚的决策。当时义和团正在京城四处胡闹,杀人放火,当天就将前门大街数千家商铺付之一炬。慈禧大为头痛,颁下“勒令解散”的谕旨。勒令解散义和团的命令下出还不到一天,慈禧对此的态度突然就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立即在不充裕的国库中拨银百万两给义和团,要求其攻击各国大使馆。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写了十二道绝交书,向英、美、法、德、义、日、俄、西、比、荷﹑奥地利﹑匈牙利十一国同时宣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不可思义的一场战争。十二道绝交书还寄送给英国两份,所以十一个国家才有了十二道战书!
这场对比悬殊的战争最终导致北京沦陷,中**民死伤无数,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圆明园被毁,这导致中国陷入亡国的绝境。至于为什么给英国送去两份宣战书那就不得而知了,也许这多送的一份在很大程度上激怒了英**队。这场看似在情绪作用下做出的宣战决定的背后又有怎样的事情发生,也只有猜测而已!
光绪和慈禧穿上普通百姓的衣服仓皇出逃!
谁还有心情顾及到皇家内档………..
光绪皇帝曾经下旨,让管事太监自己做主,只拣他自己认为最紧要的档案速速封存,其它非紧要的,放火统统烧毁!虽然当时光绪皇帝才只有十岁,但也不至于这么草率就将这等事全盘委托给一个太监!也许是西宫太后授意。
如果太监总管真的将那些文案烧掉,也许还就没有了往后的事端。他不但没有按照光绪的要求将之焚烧,还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阁大库中的存档偷偷运出了紫禁城。
北京有一家名叫“宝盛斋”的墨宝商行,是当时北京最大的笔墨纸砚买卖,光绪下谕烧毁存档时是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前,也就是说这些当时中国的最高当权者在下战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败局,及早的收拾摊子了!
这日清早,宝盛斋刚刚开门,炉子上泡茶的水还没有烧开,就迎来了一位贵客,也就是那位负责清理大库的管事,宝盛斋的东家以重金把这批珍贵的文档都买了下来。史料记载,宝盛斋运送这批文档时整整用了十八辆马车,马车上全是装的满满的麻袋,后来将这些珍贵的文物分两批运到某处的造纸厂,至于是否被化成纸浆就不知道了,不过在当时北京古玩市场确实看到过真真正正的清宫内档,就那样光明正大的放在街上叫卖。乾隆在位时曾讲过,大清皇宫内的东西,就算是一根草也不能流出宫外,而现在已是日垂西山。
皇家珍档就这样流于市井,几经辗转让陈启意外的撞见了,起初陈启一直以为这批东西都是伪造品,直到挑拣的过程中拣出一幅古画才真正确定了这些真的是大清皇家的内档!那幅古画就是现在陈家正厅所挂的“神农白鹿图”
清朝末年宫禁防卫竟然如此松弛!据说大内宫门上的铜瓦门钉竟能被人窃取并屡屡得手。
光绪六年也就是1880年8月20日紫禁城午门发生了一件异事。太监总管李三顺,就是那个奉旨焚书的太监管事,带着两个杂役抬着两千两白银和一些宫中物品奔宫外而去。值班的护军要他们出示门文。李三顺说这些东西是太后特赏的东西,没有门文。值班的护军坚持照章办事。李三顺无奈转身去补办门文,但没走多远就被护军叫住随即上去拳打脚踢。李三顺左肋受伤昏死过去。李三顺是慈禧太后最信赖的太监之一!第二天,年仅十岁的光绪皇帝就在太后授意下发出上谕,要求将护军严惩。李三顺**的这些东西究竟是慈禧赏赐还是偷运出宫?两千两白银慈禧是看不上眼的,就算是其它准备**宫门的物品恐怕也是个幌子,在装东西的大箱下面的暗层里装着一块玉制空心圆筒,这块玉制物好象被摔过,只是一半而已!慈禧费劲心机想要将它**宫外,做为大清帝国的实权者,她自己带这种东西出门着实不便,密令李三顺将此物**宫闱秘密收藏,细软金银让他和两个杂役均分后立即远走高飞,永远也不要回来……..
……………………………………………………………………………………
韩鹏和陈震天夫妇当然不知道以上这些事情,他们最后确定雪谣是去了神农架的某处,是因为古画上的红眼白鹿让他们想到的另一件历史谜团!陈震天到目前也一直相信那幅画是父亲所做。韩鹏给青媛讲起的往事也不包括这段清宫风云,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在这里将这段历史故事写出来是因为不想让大家读的一头雾水,我们要讲述的毕竟不是悬念故事而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陈启得到那副画后经过仔细的辨别,知道这是唐朝某位帝王所画,陈震天所想起的那一件历史谜团,陈启自然想的到。陈启动身去了神农架,一个月后回到济南。韩鹏给青媛讲起的往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
陈启风风火火的进到正厅,卸下满身行装,抓起水杯咕咚咕咚的灌了一肚。
此时陈震天刚刚迷恋上收藏,也正好买了卧虎山的宅子,只是宅子尚未修缮,还是原来的模样。吃过晚饭,陈震天和林凤骄问起陈启此行有何收获,陈启缄口不答,只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哎,不提也罢”

“怎么,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吗,大哥”
青媛和雪谣都在读大学,长年住校,青媛学医,雪谣学的是考古,每年放假都要跟老师.同学跑些地方,根本没有时间回家,福伯伯还没有回安徽老家,他和陈启以兄弟相称。“没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你们先吃,我累的,去休息会”
从这天开始,细心的林凤骄发现父亲的饭量一天比一天少。
这天傍晚,陈启在外面的竹林散步,那时竹林还没有扩栽,他在竹林里的石桌旁吸着烟静静的坐着,凤骄在大门口准备竖起一道栅栏,她在门口种了一株香椿树,往年总有小孩趁家里没人跑来把香椿摘走,凤娇倒不是心疼那一点香椿,让人头疼的是他们总是连树枝一起折走,好好的一棵树被弄成光溜溜的样子,这棵树是搬家前从市里旧房子的后院移来的。平时陈启是从来没有散步的习惯的,晚上总是写写笔记,看看书。从神农架回来后就每天晚上坐在那里一个人发呆,凤骄感觉不对劲可也说不出什么,她用清水将泥土浇了一遍,把事先找好的粗木杆插在松软的泥土里而后用尼龙绳将整圈木杆绑好,同时在偷偷看着父亲。竹林很稀松,看的很清楚。
陈启突然倒在地上,凤骄慌忙跑了过去,陈启吐出一口鲜血,从此一病不起。那天晚上送到医院后,医生检查说没有大问题,七十多岁的人了突发性的心脏病很平常,只要平日多注意些就好,住院观察些日子就可出院,连住院带买药前前后后七天足足花掉了三万元。
陈启出院后郁郁寡欢。
“震天,爸爸好象有心事”
“我看出来了,我也是学考古的,父亲去了哪里也没有告诉我们,他不可能是去旅游观光,他不愿意说我也没有办法”
“父亲现在饭量小的很,鱼汤也喝不下一碗,这怎么行,而且还经常自己一个人发呆,是不是想咱妈了”
陈震天没有回答她“咱爹的事就不要给孩子说了,让他们好好学习”
陈启出院之后不但不写笔记,连书都不看,每天闲的很,除了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出神就是在竹林里呆坐。福伯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就买来花鸟给他的大哥消遣,也没什么效果,陈震天带父亲看遍了大小医院,医院除了把帐单算的很清楚好象什么都不清楚,陈震天彻底对医院失望,和福伯商量后将父亲接回家静养。
大约在他回家静养一周左右,突然发生了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
……………………………………………………………………………….
入夜,大家都熟睡了,却被一阵激烈的吵闹声惊醒,陈启卧房门口,陈启穿着睡衣死命的扼住一只藏獒的咽喉,其它五只看到老主人发狂,竟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能拼命的嚎叫,它们宁愿看着同伴死去也不能伤害主人!那只黑毛大獒竟然被活活掐死!
卧虎山附近都是农户居住,邻人都说这大宅不吉利,有邪气,应该镇邪,不然原来的主人怎么会这么便宜就将它卖掉,还专门请了开光的镇宅镜,开光是佛教的一种神圣仪式,就是给一些佛像、吉祥物赋予灵气,初请神佛,一定要进行开光点晴,神.佛.灵兽既开光又点睛,而一般吉祥物如八卦镇宅镜、化煞罗盘等只开光,不点睛。点睛时所用的是人血,后来改用鸡血,现在主张不杀生,就改用朱砂了,朱砂本来也是避邪之用的。
这一闹,陈家宅子无人敢靠近,这也乐得个清静,门口的香椿树也免受折枝之苦。陈震天怕了,那晚五只硕大的藏獒惊恐的看着主人,它们是雪山的神兽,是精灵。父亲如此发狂,难道真的有妖邪,第二天就找来韩鹏化煞。
“你这宅子确实是风水布局有问题,不过不能算是大凶之地,我给你改点地方吧”于是就有了前面讲过的陈家宅院的格局。
………………………………..
青媛问到“那两只鲲鹏就是镇邪用的了,你说我住在棺材里二十年了,是不是说我家宅院是墓地的格局?我想这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
“不,你家宅子现在的格局不是墓地,只是阴气重,阴气保存的多了些,门口竹林扩栽的目的是挡住煞气,防止煞气和阴气结合形成阴煞,再把里面的阴气保存下来,简单说就是把两种碰在一起就是大凶的东西分隔开!旧宅本来是有三件宝器的,两件是你家前后大门上的两个八封镇宅镜,一件是你家正厅地板下的化煞罗盘,化煞罗盘我没动,八封镇宅镜前后门各一个,后门堵死以后我就把那个拿来挂我这了,鲲鹏展翅遮万里,我这里不适合放镇邪兽,就采用了这分拆之法,万里翅遮!我门上这个和你家宅院正门那个,两个镇宅镜的镜面正好相对成一条直线”
“那,我们现在住的不是很………..”
“没关系,你爸妈都知道这情况,你爷爷那档子事出了以后我就给宅子改了风水,你爷爷出院以后,那天还是突然辞世了,唉,然后你福伯就回老家了,一来是把骨灰给送回去和你奶奶合葬,二呢是想回家看看老家的房子,人老了,都恋着生养自己的那方土地啊,最后终归要化为尘土,落叶归根!”
青媛记得妈妈给自己讲过爷爷的死状,猝死在宅外的竹林里。
…………………………………………………………………………………….
“我现在关心的是,住在那样的地方会不会有什么不妥当………..”青媛出了一身冷汗,他现在对这些离奇的说法确信无疑。
“没关系,你家那宅子没什么,你爷爷是不是中邪很难说啊,你父亲那些藏品大多数都是从墓里**来的,阴界的东西碰到阳气就没有灵性了,你父亲为了保存这种阴气,所以把宅子改成棺地。”
青媛现在仔细想想,才明白为什么藏室里的电灯不亮,门窗封死,只有每个柜子旁边整夜点亮的小灯泡,他在黑黑的阴天就是借着那微弱的灯光看到那玉疙瘩!那点灯光其实就是代表墓室里那万年不熄的长明灯!
“我这山庄不适合放镇邪兽,你家宅子本就是放阴物的棺材,既然可遮万里,我又把你家门上的镇宅镜拿我这来了,索性就把那对鲲鹏放你爹那了”
“镇宅镜在哪里,你放哪了?”
“我家门口,挂着呢”
确实在那挂着呢,谁进门会注意那玩意!
“爷爷这毛病,怎么和姐姐一样” 陈青媛低头自语
“你姐姐怎么了?”
“病了,和你说我爷爷的症状很吻合!怪怪的病。”
“病了!怪不得没让她来”
陈青媛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问到“我们家哪里来的阴气和煞气??照你这么说,竹林扩栽的目的是挡煞,那就是说我家阴气很重,外面的煞气还都想往我家涌,才有阴煞之说!” “这个!这个问题我现在没法回答你。” 陈青媛心里打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