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梅花大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拥有八千之众的健伍营中军大帐里怎么能够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秦燕柔又急又羞却又欢喜,胡乱地抓了李定国挺直的鼻头捏了一下,趁他吃痛时挣脱开走到一边,整理着衣衫道:“明日,你还要操练阵法,早些儿休息。”
说着话,秦燕柔见他一副绝望的表情,又走回去伸手轻轻揉了他的鼻梁几下,柔声道:“现在,不是时候。”说完,就逃也式地奔到营帐口,又恢复常态走了出去。
李定国会绝望吗?绝对不会!现在燕柔在私下里再也不祭出“姨娘”的法宝了,倒是越来越象一个害羞的小媳妇般。不过,为李定国着想的这个本质似乎从来未曾改变。这就够他偷笑一阵子的了。真要让他在中军大帐里继续胡闹下去搞出什么动静来,他才是绝对不敢去做的。
看书到三更,巡更巡哨一次,子时过后才打开被卷儿在中军帐后的“小将军”帐幕里休息。这是成规律性的作息,但是做梦却完全没有规律,也许是刚才的些微**和江南来信牵扯出对柳如是的想念,梦里也交替出现着秦燕柔和柳如是的笑颜……
当“呜呜”牛角号在健伍营朱阳关大营响起时,天色微明,李定国又全身甲胄挂刀背箭挎弓,提着他的浑铁长矛出现在大营外演练场的司令台上,看着一队队的战士在队哨官的口令声中铿锵有声而整齐地出现在面前。
九月(约莫是公历的10月中旬)的这个清晨,健伍营将操练方阵变梅花阵的战法。方阵,适用于步兵一般性的攻击和防骑兵正面突击,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敌方骑兵如果在数量上压倒己方骑兵,就很可能依仗机动力的优势迂回攻击方阵最薄弱的侧翼和后方(通常侧翼由骑兵保障)。以4000人的队伍组成方阵,根据正面的宽度为最大来计算,则是五个正面200人的四长排小方阵。每一小方阵的侧面只有4人来保证,即使是重叠布置,也只有20个人!这样,就很可能禁受不住骑兵的攻击而崩溃。而梅花阵,则是方阵演变为5个环环相套的圆阵而成,在360度的每一点上,都有平均的攻击和防御能力,是步兵在野战条件下对付骑兵的最佳阵法。此阵把辎重、老弱、指挥要害、突击力量、重型火器布置在中心,可以保障一支部队以严整的形态抵御敌方骑兵的攻击,也可以迅速还原成方阵、犄角阵发起破面、破点的攻击。在戚继光的阵法里,梅花阵曾在对蒙古的多次作战中有效发挥威力,在极大挫败骑兵的攻击威力后,出奇兵配以火器大败蒙古骑兵。
李定国之所以要操练此阵,是因为朝廷明确了关辽军中的祖宽、祖大乐两镇跟随五省总理卢象升专事对付(潼)关东起义军,而这两镇官军中骑兵的数量则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称为真正的关宁铁骑。而且卢象升一手训练出来的7000天雄军也不弱,前盟主王自用就毁在天雄军手上。
也是因为明军这两部主力多是骑兵,在豫西山区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才给西营以充裕的休整时间。不过,因为粮草补给和起义军自身发展的关系,西营迟早要离开卢氏山区,迟早要于关宁铁骑遭遇。在李定国前世的历史中,农民军是见一次关宁铁骑败一次,而且都是惨败。走到历史旋涡中的他想要逆流而上,改变历史,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梅花阵就是他的法宝了。
少年将军一袭白衣银甲傲立在黄土山石垒成的司令台上,稳稳地举起了浑铁长矛,顿时引发了八千将士整齐有力的“霍霍”应答,只见战刀寒光闪闪、长矛林立如猬,真个是士气激昂,战意盈然。
李定国长矛收回时,袁升高及步、骑、神机参领、辎重都司以及各哨官纷纷来到台前拜见。诺大的操场上除了将领们的说话声,就只剩下战马在清晨的喷鼻声了。
“今日,演练步军方阵、梅花阵互换,骑军侧翼掩护与快速突击,要点是部伍间配合得力、衔接流畅。分哨操练和全军操练,开始吧!”李定国这个时候完全没有了昨天晚上那种和蔼样和偶尔的“奸猾”样,语言简练、手势有力、神情严肃,确实有一军之主将的威仪。这种威仪是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是他本人在属下将领、士卒心中的地位,二是他刻意要求自己达到和保持的某种形象。
众人凛然应答,齐齐作礼后,在“得令”声中散去。接着,操练场上的八千将士就分成步骑两大部分,再分成十多个哨队,又分成无数个队伍,一切都在简短有力的口令声和脚步声中自然完成。
李定国杵着长矛冷眼观看,他特别注意的是那3000新兵和骑兵。在目前的健伍营里,骑兵是娇子,要成为骑兵首先要过步兵关,熟悉步兵的战法、特性后才有资格得到战马,再去训练骑兵的战法。尽管这个过程显得比较慢,但是健伍营的骑兵却个个是对付步兵的高手,即使失去战马也能迅速结成步兵式的方阵应敌。当然,这样培养骑兵的代价是骑射技术进展比较缓慢,不过有李定国取巧的箭法作了些微的弥补,短期内形成战力还是很容易实现的。毕竟骑兵是花费很大的兵种,李定国不想自己的骑兵空有个花架子去浪费粮食和装备。

操练场上脚步阵阵、号旗招展,每一哨完成阵形转换后都会发出“霍霍”的欢呼声,而另一边,骑兵则在练习侧翼掩护作战中的几个实用战法——哨队新月列阵斜线突击、环行列阵以弓箭制敌、三列正面冲击等等。
一时间操练场上是喊声震天、蹄声阵阵、尘土飞扬。远处不少穷苦农民早早地出来做活却被起义军的操演吸引过来,睁大眼睛看、眯上眼睛去想,不少人看了一阵后就屁颠屁颠地回了家,拉了家人来参加起义军。
朱阳关附近的百姓能够也会去对比。官军在这里驻扎过,被眼前的军队击败了,啥原因呢?看看这些人操练就知道了呗!何况起义军不扰民,只找那些官员和地主的晦气,那好啊!农民有活路了……
外行看热闹,几千人在操练场上带着兵器跑得欢实,好看,好热闹!内行看门道,方阵变圆阵,圆阵变梅花阵,队伍以“前列不变,二列遇五缺一,三列遇三缺一法”很快就有序地自然形成新的阵列,以前列盾牌屏蔽的宽度为准,形成了相连的五个圆环。
操练一个时辰的时间,梅花大阵初步成型,往后再添加辎重都司里的车辆、火炮、重型机弩后,就完全能够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
李定国看得满意,长矛再举左右晃动,操练场上随即响起了一阵锣声,该收队吃早饭了。这才是一天训练的开始,吃过早饭休息一会儿,则是以队、伍为单位的训练,下午,则是单兵武艺的练习。强军是练出来的,劲旅是打出来的。
明思宗八年(1635年)9月,明总兵祖宽、祖大乐、副将李重镇等部在得到增援和补充后,开始向起义军发动攻击。张献忠的西营也开始次第向东移动,前部张化龙在嵩县遭遇祖宽军,大败,损失三千四百余人,依附于张献忠的起义军头领起地龙率所部千余人投降。几日后,祖宽、左良玉部再次在九皋山夹击张献忠、高迎祥联军,经激战,联军在官炮和骑兵攻击下大败,损兵三千,西营老营被祖宽骑兵攻击,老少妇孺遭到大规模的屠杀,死者一万有余。
李定国所部因为远离主力达70余里担任扫尾后卫,赶到时已然迟了一步。只得跟随西营主力转向鄂北山区。然而山区粮食产出有限而湖广军在川军的协助下步步进逼,西营起义军遂沿山区向东,再进豫东、皖西北。此后,张献忠鉴于西营力量损失较大,又与在确山被明副将李重镇击败的高迎祥等部形成联合作战的态势。
河南连战失利,对西营的打击相当的沉重,部众战死、伤死(连续转战无法治疗伤患)、投降、逃散者众。出关时12万人到了安徽只得七万余,其他各部义军也有程度不同的损伤。
明五省军务总理卢象升得知起义军东移后,曾对左右说道:“两月来奔驰于汝、宛、河、雒之间,万分忙苦。贼多而且横,前后俘斩虽有数千(指天雄军战绩),尚非荡平胜著。必于(九年)正、二、三月内先剿尽闯王(高迎祥)一股,余贼方可次第歼散。闯王之贼大约有七万余,妇女可一、二万,丁壮可一、二万,精骑可三、四万。此贼不让安、史,庙堂或未之深知耳。顷自秦中洪亨老(指洪亨九,即洪承畴)与之大战三次。近入豫地,某与之大战两次。计擒斩死伤逃散可二万计,现今尚有五万,依然劲敌也。又他贼五、六股,见剿兵渐集,皆与闯贼合群,是以势益多。今合奔东南一带,楚、黄、凤、泗、淮、扬,俱大可虑。”
于是他又抽调了左良玉、陈永福两镇增援,同时严令凤阳、庐州、滁州、安庆一线官军各守本土、严阵以待,意图将起义军主力困死在冬季的大别山区。
八年12月,起义军突然转向西面,再入豫南。卢象升急令所部各镇衔尾追击,哪知起义军是虚晃一枪,在官军大部进入河南后于崇祯九年正月以张献忠部继续西行牵制官军,其他各部突然转向安徽,直插滁州。张献忠的西营在西走后亦进如大山避开官军追击,复赶至滁州外围。
滁州一下,则南京危殆!
明军拼命抵抗,起义军攻滁州不下又转攻凤阳。此时的凤阳再不是无城之中都,有护陵新军(太监掌握)和凤阳巡抚镇兵严密把守。起义军在凤阳几战失利后又大部转向河南,马守应等部转向湖广。
九年二月,起义军从登封拔营,一路为张献忠西营进入均州地区,一路以高迎祥部为主力在嵩县大破官军,击杀总兵汤九州后转进陕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