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仿制品和水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羊毛的加工比棉花稍微有些不同,赵剑寒鼓励工匠们大胆实践,争取做出高质量的毛纺织品,其保暖性和价值比棉布要高出许多
接下来,赵剑寒派人找韩文栋,让他们想办法采购更多的棉花,下一批布匹就准备给北方建工的所有员工制作统一的工作服,他正在策划建设染料厂和成衣制造厂,将纺织这条产业链全部建起来,形成另外一个支柱产业。
不过赵剑寒倒是没有指望靠纺织业来赚钱,中国目前处在小农经济为主的时代,男耕女织是中国的传统,他记得十九世纪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生产的工业品在中国卖不动,其中就有质量好、价格低的机织布,在贸易中常年处于逆差状态。
赵剑寒也不准备用自己生产的布匹去冲击那些纺织作坊,他准备用这些成衣发放给麾下企业的员工和军队,多余的布匹用来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原料。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棉花和羊毛的产地,哈密附近还有我国最大的硝石矿,蒙古、青海和西藏有许多咸水湖,这里出产大量的天然碱,另一方面,在塞外布匹可以说是硬通货,不愁没有买家,而赵剑寒准备用这些布匹来交换棉花、硝石、天然碱等原料,双方各取所需。
另外,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收很多人就业,这一点对赵剑寒来说也非常重要,尽管他做的这些事情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的同胞不被肆意屠杀,可是本质上和造反区别不太大,更多的人在自己的企业工作,就会把更多的人绑在自己这条船上,他的事业的基础就更加牢靠。
这段时间,韩文栋他们传来了新的消息,随着天气转暖,肃州城的订货确实出现了大幅下滑,蜂窝煤的出货量几乎为零,可是其他城镇传来了许多订单,虽然每个地方的订单不是很多,但是加起来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韩文栋他们把队伍分散开来,在订单相对集中的地方开设了分部,原本想辞退的一些员工全部留下来了,还在新的地方招募新员工。
肃州城出现的新式采暖设备和方法以其自身的优越性,不断地向周边的地区传播,其速度和范围都超过了韩文栋他们的预料,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没活干,而是如何寻找新的煤矿和精铁短缺的问题。
另外,韩文栋他们已经发现了数起仿制品,这些仿制的壁炉与北方建工的产品外形上差不多,却没有那个显著的北方建工的标记,仿制品的主要问题出在蜂窝煤上,那些仿制的商家无法大量生产蜂窝煤,有的就用木炭代替,有的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煤,做成煤球卖给用户,使用效果极差,有的商家甚至只卖壁炉,不卖燃料,致使这些用户跑到北方建工这里来卖蜂窝煤,搞的韩文栋他们哭笑不得。
这时候,赵剑寒以前强调的商标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特别是那些大户和有钱的人家,都意识到想要获得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就要找北方建工,否则就会上当受骗,北方建工的牌子影响日益扩大。
赵剑寒得知这些消息非常高兴,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北方建工已经占据了中高端市场,发展前景十分远大,许些盗版的伪劣产品对北方建工构不成太大的威胁,赵剑寒也没准备把整个取暖市场全部吃下去。

卧虎山庄这边,除了纺织厂,工匠们还建起了一座砖窑,根据赵建寒的指示,专门生产耐火砖。
在赵剑寒的计划中,钢铁冶炼和玻璃制造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两个行业都离不开耐火材料,由于前世的工作经历,他只知道最容易获取的耐火砖是硅砖,其成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二氧化硅,所以他把自己的要求告诉那些工匠们,让他们自行想办法用之前囤积的河沙来制造。
不管是铁匠还是泥瓦匠,他们都有烧制耐火砖的经验,也知道如何寻找耐火粘土,现在无非是沙子的比例大一些罢了,经过半个月的摸索,他们就造出了成品。
另外,赵剑寒还让工匠们造了一座生产水泥的立窑,赵剑寒虽然没有在水泥厂干过,但是水泥生产的原理和配方对于一个化学工程专业的大学生不是什么秘密,立窑是水泥生产史上比较原始和简单的方法,中国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还有人在用立窑生产水泥,赵剑寒画出了原理图连同水泥的配方一起交给工匠们,让他们自行摸索建造。
工匠们虽然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水泥,不过立窑和砖窑有许多相似之处,配方上的原料卧虎山庄附近都有,工匠们没有让赵剑寒失望,只用了一个月就烧出了第一炉水泥,尽管产量不多,标号也不高,但毕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工匠们开始不明白这些白灰有什么作用,赵剑寒就让他们用砖头和水泥砌了一道矮墙,这下工匠们都明白了,这种不起眼的白灰比他们以前用的米汁的粘合性一点不差,还可以节约粮食,成本又低,确实是个好东西。
工匠们远远低估了水泥的作用,不过赵剑寒也没有多费口舌跟他们说明,只是让他们继续探索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工艺。
立窑生产水泥对工匠的要求较高,产量和质量都不理想,其实赵剑寒对回转窑的原理也非常清楚,可是没有钢铁,回转窑那庞大的窑体根本就造不出来,只好等待以后再说。
赵胜所率领的山庄护卫队完成了河堤的建造之后,就开始接受董云山他们的训练,这些人也可以说是马背上长大的,骑马射箭的基本功相当好,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他们可以熟练地排出各种队形,协调配合能力大大提高,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常用的骑兵战术。
不过队列训练开始以后,他们就感到非常吃力了,几句简单的口令都要很长时间才能反应过来,排成的队伍歪七扭八,比刚入伍的农民强不了多少,董云山他们又是打、又是骂,效果总是不理想,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稍微有了一点军队的样子。
后面还有火枪射击训练,离小主人规定成军的时间只有两个月,赵胜急得嘴巴都起泡了,只好督促手下拼命地训练。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