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后装燧发枪(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药燃爆之后,枪机的作用发挥出来了,只有一缕白烟从枪机右侧后部溢出,看到这里赵剑寒放心了,这么一点泄漏的火药气体对射程影响不大,对射手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当然这只是对习惯于右手的人,左撇子使用起来就比较麻烦了,这个问题在金属弹壳和雷汞做出来之前是没办法解决的
赵剑寒和众人一起跑向岩石,寻找弹着点。改进后的箭形弹没有让大家失望,深深地没入到岩石之中,以入射点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拳头大的深坑。
新型燧发枪和箭形弹初获成功,威力还不小,大伙儿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赵剑寒也非常高兴,试射的结果证明自己的设计是完全可行的,不过他知道现在离成功还差的远呢,于是他马上就平静下来,开始询问董云山射击时的感觉。
董云山觉得抵肩射击的方式比以前要舒服,后坐力并不大,更容易瞄准,另外,他觉得后装枪填装的速度比鸟铳起码快了三倍,唯一的问题是实际的弹着点和他的瞄准点有偏差,需要进一步改进。
赵剑寒和秦向武、吴青山分析后,一致认为弹托和箭形弹的连接还是有些问题,导致弹托分离时影响了小铁箭的飞行路线,于是他们又拿出了另一种箭形弹进行试射。
打了十几发子弹之后,枪机忽然拉不动了。
“难道是卡壳了?”赵剑寒接过步枪,把它拆开一看,才发现枪机和弹膛的连接装置受热膨胀,导致卡壳。赵剑寒马上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黄铜受热膨胀比钢铁要大很多,这一点在以后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
随着试验的进行,一个个问题被找出来,大伙一起商量着寻求解决方案,当然,主要出主意的还是赵剑寒,每次都是他先提出一个办法,工匠们商量制造的工艺,如果实在是实现不了,就要求赵剑寒提出新的方案。
就这样,赵剑寒上午教孩子们读书习武,下午一起到靶场进行试射并记录实验数据,晚上回来分析讨论,一连过了十几天,试射的弹药达到了一千余发,新的枪支和弹药距离成熟也越来越近。
赵剑寒又为这种枪支设计了缺口瞄准具、V形表尺和拄形准星,表尺上数据也需要大量的试射来确定。本来他还想设计出觇孔瞄准具来提高射击精度的,可是出于加工工艺和成本考虑,最后还是放弃了。
现在,在三十丈(将近一百米)距离上,百分之九十的弹着点散布在直径三寸的范围之内,六十丈的距离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着点散布在直径一尺的范围之内,箭形弹飞出六百米之后仍然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这些指标在这个时代是极其惊人的,作为试射员的董云山和其他护卫看向小公子的眼神里总是充满了佩服、惊叹和不可思议。
经过不断地改进和调整,后装燧发枪和箭形弹终于定型了,枪支全长五尺,重量十八斤,有效射程达到了一百丈(三百多米),表尺以三十丈为一个基本单位,分为六格,其它各个零件和每次填装的火药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赵剑寒开始考虑小批量生产的问题,枪支零件还好一些,由于采用了类似流水线的生产方法,王铁匠他们的手艺极为出色,对这种分工合作的生产方法也逐步适应了,已经将二十多只鸟铳改装成了燧发枪,如果解决了枪管的供应,再生产一批也没有问题。
比较麻烦的是弹药,目前所有的箭形弹的弹托都是秦向武和吴青山用手工制作的,这就注定了产量难以扩大,而弹药的消耗量又是最大的,所以赵剑寒准备设计一些工装设备,让普通工匠也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其中一种工装是制造弹托的,只有尺寸和外形完全符合标准的弹托才能放进去,否则就是不合格,另一种是组装箭形弹的时候使用的,小铁箭和弹托组合起来,用石蜡封住,如果箭尖正好对准一个事先做好的标记才算合格。
这样一来工匠们就会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标准,可以不断改进,直至合格为止。由于工作比较单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即使基础不是太好的人也可以较快上手,时间长了,他们工作效率自然会越来越高。
这天下午,他们进行了最后一次试射,效果极为理想,赵剑寒宣布新武器的试验到此结束,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试验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不管是工匠还是护卫,大家这段时间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现在终于成功了,大伙儿纷纷欢呼起来。
完成了新武器的试验,赵剑寒和董云山他们就要回嘉峪关了,杨树村村口,赵剑寒正在和孙村长、王铁匠他们依依惜别,董云山他们这些护卫也要再次离开家乡,回到军中效命。
这时,村里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聚集起来到村口相送,这二十多天里,赵剑寒已经将“三字经”和军体拳全部教给这些孩子们,而这些孩子们也对这个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的小先生产生了依恋和崇拜之情,他们的家长则对赵剑寒非常感激,孩子们通过学习,似乎比以前懂事了许多。
赵剑寒谢绝了乡亲们送来的各种礼物,和董云山他们纵马扬鞭,进入到茫茫的戈壁滩中。秦向武和吴青山则留下来,教授村里的工匠们制造箭形弹,直到过年才能回到郑家村。
这段时间,他们不停地和王铁匠他们相互交流,赵剑寒也传授了不少机械加工方面的新知识,他们过的非常充实,学到了很多实用技巧,也习惯了大家相互交流这种工作和学习方式,可以说获益匪浅,足够他们回去向师傅交差了。
赵剑寒这次杨树村之行可谓是满载而归,二十五支后装燧发枪,三千发箭形弹,还有批量制造箭形弹的工装设备,使得赵剑寒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