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 板荡见人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回
疾风知劲草板荡见人心
却说史可法心里明镜似的;清军若是南下,扬州是没希望了.自己身为督军,只能在扬州殉国,不能逃避.应廷吉却可留个有用之身,组织抗清,所以托辞让他离开扬州,以图后举。应廷吉答道;‘阁部不走我也不走,阁部不怕死,难道廷吉就怕死不成?’史可法道;‘许定国马上引领清军前来攻打扬州,我有守土之责,君徒死无益。高营一溃,前面已经无险可守。据王征南所探,大股清军正在南下,不日就要抵达扬州城下。四镇兵马没有一处听令的,只有黄得功帐下的乙邦才不避危险,带了三百援军进入了扬州。守将们都想离扬州而去,留都留不住。王征南,张长公带领百余名弟子进了[招贤馆],誓与扬州共存亡,也不知能否顶用?大明气数已尽,正是忠烈之臣尽节之时,我已决心一死。’
应廷吉想要与史可法同死,史可法说啥也不肯答应,让他以大局为重。史可法心里清楚;清军不下二三十万,扬州城里敢战之士超不过五百人,无论如何是抵敌不住清军攻城的。城内盐商大户们早就递出了降表,出重金买了[大清顺民]的杏黄旗,清军一进入扬州就插于门首,可保无事。史可法要人没人,要粮没粮,大户们都不肯合作,军令如同废纸。
乙邦才黑瘦短小,却很精干,在江南军中赫赫有名。乙邦才所立军功无数,都被别人所夺却不以为意,认为皆是将士们的功劳,自己算不了什么。因其重义气,武功高强,淡泊名利,所以威望甚高,口碑甚好,连大帅都不如他。将领们都想方设法离开扬州,乙邦才却主动要求进了扬州,就是为了死得其所。国难当头,人无忠义之心,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私利,民族,社稷没人考虑。哀莫大于心死,人心早就死了,没什么真假对错,是非曲直,人们重视的只是实际的利益。
乙邦才在军中以忠义激励将士们,人们都觉得很可笑。皇帝醉生梦死,大臣们忙着捞银子,一个下级将领,当得了什么用?十万清兵杀入北京,百万明军与千座城池望风而降,哪一个不是朝廷命官?国君死社稷,大臣们可没有一个死国君的。人都是自私的,还是先顾着自己家吧,国家大事与下面有啥关系?谁当皇帝,谁坐天下与下面有什么关系?
乙邦才心里明明白白的;绝大部分人是兵到即降的,没几个人精什么忠,报什么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万历时期的**,到魏忠贤的乱政,加上崇祯的苛政,视民命如草芥,都使得天下人对朝廷充满了怨恨.贵族们倒了霉,人们是幸灾乐祸的。贵族们拼命的聚敛,似乎能永远活下去,贪得无厌。贫富两极分化已达到了顶点,火山大爆发只是早晚的事。陕北一乱,带动天下大乱.拥有数百万大军,立国二三百年的朱明王朝,说完就完了,连朝臣们都没什么留恋的,更不用说下面的军民百姓了。
北军马鹞子王辅臣已派人来下战书,要与乙邦才在战场上分个高下,乙邦才嗤之以鼻。乙邦才对下书人说道;‘回去捎话与王辅臣,不须战场上厮杀,如今高下已分。仁者必定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我乙邦才是为国而战,为本民族而战,王辅臣算个什么东西?’王辅得此回答,惘然若失,以后再也不提与乙邦才比个高下了。
王征南与张长公等义士也劝应廷吉前往泗州,不可都死于此地。应廷吉万般无奈,也很心酸,押解着钱粮赶往泗州,恐怕与史可法等人再难相见了。天下抗清义士不计其数,被马士英与阮大铖一压,都很心凉。史可法等人看得出来;人心不死,抗清斗争方兴未艾,天下大势还不一定向哪个方向发展?
泗州乃是刘良佐的汛地,刘良佐曾是李自成部下大将,人称花马刘,很是骁勇.后来归降了朝廷,在洪承畴帐下曾多次杀得李自成叫苦连天。流贼们不怕官军,就怕过去的老相识,专冲软肋上打。刘良佐出身贼寇,做了朝廷领兵大将很是得意,他把这个官衔看得比命还重要。
刘良佐积军功做了总兵,就琢磨如何能够长保富贵。刘良佐出身贫寒,一个农民熬到这个份上不容易.南逃时收编了许多残兵败将,统兵十万,爵封广昌伯,荣耀无比。陈洪范是了解这些将领的,只要以利害动之,没有攻不下来的堡垒。有学问的人讲究民族大义,做人的气节,小人喻于利就可以了。果然不出所料,没费太多的口舌,刘良佐就答应率部降清,只要能保住爵位就行。十万大军已是形同虚设,私下里与清军有了往来,寻机杀明军一个回马枪,准备抓住弘光皇帝以做进身之阶。
得知史可法运钱粮进了泗州,刘良佐率部连忙赶了过来,从应廷吉手中将钱粮抓了过去,将应廷吉软禁起来。为了应付史可法的盘问,驱赶民夫在江上修了一道江堤,说是建筑防线,数十万钱粮一下子就被他全吞了进去。史可法长叹道;‘千里江堤,就是修百丈高又当得什么用?不过是给贪占银子找借口就是了。史可法名义上是个督师,内阁大臣,其实根本就没有兵权,四镇没有一镇肯服从他的号令。
甘肃总兵李栖凤,监军道高岐凤,带兵四千进驻扬州。得知清军就要抵达扬州,二将密谋劫了史可法作为归降之礼。川将胡尚有,韩尚良也参与了密谋,没等清军南下,扬州大部分守军已经暗地里降清了。朝政**是主要原因,将领们心中都有怨气,恨不得弘光王朝快些垮掉。南京城内大兴土木,各处镇帅大兴土木,高层官员都忙着捞银子,醉生梦死,有不少官员带着将士们的饷银逃之夭夭,将士们饥寒交迫。
清豫王责令降军拿下扬州,四将以索饷为名,带着部下七八千兵马,将督师府团团围住,向里面攻打。[招贤馆]里的百名义士拼死苦战,叛军未能得手。史可法登上墙头对四将道;‘我已经决心死于此城,公等若图富贵,各自请便,不要强人所难。满清来我处劝降不下几十次,许我尚书之职,统领江南五省,我一概回绝,连劝降书也没打开过。人各有志,不能强求,公等速速出城,我等绝不阻拦。’此时乙邦才带着救军赶到,四将无奈,只好空手退出了扬州,扬州城防一下子空了一大半。
扬州城墙三四十里,二三十步站一个士兵就需万人,史可法手下连五千人马也聚不起来。这五千人马早就散了军心,没有抵抗之意,只是当兵吃粮混一天是一天。史可法一天也没统领过这些兵马,都是临时调集来的。将领们索要饷粮如狼似虎,一提起城防你推我,我攀你,谁也不肯用力。史可法只能安抚将士们,激以忠义,全不当用。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在清军进攻之前,史可法就安排将士史德威砍下自己的头颅,以尽忠义。
四月二十六日,清军进抵瓜,扬.刘良佐,田百源等镇将率十五六万兵马归顺了大清,奉命攻打明军。刘良佐,田百源一降,整个明军防线全都化为乌有。南下的清兵凭空多出了二十余万大军,为清兵打头阵。江淮百姓敲骨榨髓,竭尽膏血养的几十万明军,转眼间成为了清兵,史可法等人的苦心化为乌有。降兵熟悉明军的军事布置,知道防守薄弱之处,明军一下子就乱作一团。
徐州等处腹背受敌,高营将士军心混乱,弃了城池望风而逃.这是未经战事的大溃败,一二十万大军弃守汛地,只图保住自家性命。这与北京残破之后,大军南逃时没什么不同,没有人想作战,只想逃命。乱军争着驾船过江,这些乱兵一到江南又是一群祸害。朝政**已经使大明的基础都烂透了,从上到下没人有忠义之心,只是自己顾自己。
刘泽清见江北守不住了,也打算渡江回到江南.马士英与阮大铖怕几十万乱兵一过江,乱了南京,连自家的财产也保不住了.连忙命皇帝传旨;北岸之驻军不许一兵一卒南渡,抗旨者格杀勿论。
一二十万乱兵哪里肯听,蜂拥而来,江面上全是船只。明军江防大炮万炮齐鸣,轰沉战船数以百计,高营将士损伤无数。清军尚未南下,百万明军就乱成一锅粥了.每个人都想寻找出路,降清也得拉上关系,指望这些部队抗击清兵根本就不可能。当朝首辅马士英,兵部尚书阮大铖,想的只是如何逃命?每家都有数百万两金银,没一个想尽忠报国的。在马,阮的主持下,朝廷里的正人已铲除殆尽,留在朝中的都是势利小人。所有大臣都不愿意乱兵过江。
弘光皇帝是不关心这些事的,以为在南京可以世代相传做皇帝呢.加紧赶修三殿,关心的只是选秀。皇帝每天都喝的醉熏熏的,下面有事他就推给马士英。马士英一介武夫处理不了,就转给了阮大铖.阮大铖早已是满清的人了,就怎么混乱怎么办。
前面是自家的火炮,后面是降清的追兵,十几万人走投无路,李成栋等人就都降了大清。江北五六十万兵马,未经一战,都成了清军的先头部队.江南百姓竭尽民脂民膏养活的百万大军,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扬州的防守不值一提,清兵一放炮,守城的将士们撒腿就跑,将百姓屋瓦踩的乱响,各自躲避了起来,清军轻而易举进入了扬州.乙邦才与三百义士与数十万清军巷战而死,其它守军狼狈逃窜,躲于百姓家里,被清军搜出一刀一个,如同宰羊杀狗一般。扬州重镇陷落了,没有什么激烈的战斗,战死的也就几百号人。史可法,应廷吉劳心费力设置的一切都没起半点作用,军心已散,扬州城早就烂透了。
大户们挂起了[大清顺民]的杏黄旗,张灯结彩的迎接进城的清军。百姓们也争先恐后的在大门上张贴[大清顺民]字样,点起香烛,摆放茶水食物,迎接王者之师。清军先头部队进城就要了些银子,给点就行,不太强求,城里迅速的安定了下来。
残余兵马拥着史可法想要逃走,史可法说啥也不肯走,要死得其所,死个明白。史可法主动投案,自报名号,就是来受死的。豫亲王放下尊贵,亲自劝降,史可法的忠烈尽人皆知,史可法若降,江南可以兵不血刃了。
史可法对豫亲王说道;‘我曾去拜文天祥,文天祥梦里对我说道;汝即是我的后身,后身不须拜前身,你我乃是同一个人。’
豫亲王派降官们前往劝降,也没起任何作用,只好成全于他。史可法大义凛然的上了刑场,清豫王也很佩服.传令全军不许进入史府一步,按月发放禄米,供养史家上下。史老夫人八十多岁了,不肯接受清军的供应.合府上下靠典当过日子,饥一顿饱一顿的也没个定准。
历朝历代杀伐争战都有个惯例,那就是以刑杀立威。敢于抵抗的城破之后,全军文武一律处死.协助守城的百姓也不能放过,屠杀三分之一。若是抵抗三日的,屠杀半城人口.三日以上的鸡犬不留,连妇孺也不能幸免。扬州是繁华之地,商贸发达,盐运,漕运必经之处,富甲天下。扬州的盐商们挥金如土,哪一顿饭都得千金,秦淮河畔的歌舞繁盛就更不用说了。豫亲王进入扬州,也是眼花缭乱,更不用说新从吉林,黑龙江调过来的八旗驻军了。本指望打下扬州大捞一把,没曾想扬州轻易而下,零星的巷战几乎算不上什么战斗。
汉军被撤出城外,扬州留下来的都是满族勇士。在众将的强烈要求下,豫亲王不得不同意屠城十日,十日后封刀,不准乱杀一人,屠城的理由是因为扬州军民曾做过抵抗。这一下子可热闹了,扬州变成了大屠宰场。美女们都成了满人泄欲的工具,男人先索金,财物索光还是被杀死。满城都是‘蛮子拿钱来’的喊叫,接着就是三刀。无数人是被砍了多次三刀之后,金竭而死。
盐商大户们家资百万,千万的比比皆是,史可法募捐不出一文,个个都有背景。清军不战而下扬州,大户们功不可没.许多将军都是大户们起的作用,才出降了清军。屠城十日,盐商大户们首当其冲,男子被屠,女子被淫,三四个满兵赶着百十名汉人如同赶羊一般。一声令下,四五十男子乖乖的跪于地上乞求饶命,两三个满兵挨排砍将过去,没有一个起来反抗的。
无论穷富,无论高低贵贱,都成了被屠的对象。扬州城里到处都是尸体,十日内屠杀的不下六七十万,把一个天下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变成了人间地狱。女人们都把锅底灰或是脏物涂在脸上,如同鬼怪一般,藏于坟场等处。男人们四下奔逃,连家人都顾不得,只求能够躲过杀劫。人的胆子都给吓破了,见了满兵就是逃命。满兵们将掳来的女子在大街上公开**,敢于不从的一刀杀死。扬州城内外尸体遍布,**被杀女子随处可见。
十日后封刀,放粮赈救,躲过劫难的百姓如同鬼魂一般游了出来,争抢赈粮,亲戚之间也不相让,又死了不少。满八旗勇士已经足欲,开始出榜安民了。这是战争,以杀戮的铁血政策征服其他民族的战争,制造恐怖是必要的。这不是满人的发明,所有征服者都是如此.草原上经常整族整族的被屠,只留下年青女人与小孩,被灭绝的种族无可胜数。元人的铁蹄遍布大半个欧洲,征服了亚洲,所到之处不投降就是屠城。杀人亿万,元人版图几乎占领了多半个欧亚大陆。若不是海洋与高山的隔绝,蒙古勇士早就称霸世界,全世界其他民族都是元人的奴隶。
李自成,张献忠,左良玉,后来的李定国等等,全都执行这个政策,不投降就是屠城。这个政策很见效,没能力抵抗的城市都顺顺当当的开门出降了,减少了许多的征战。满人屠了扬州,就是给江南汉人一个警告,这就是榜样。扬州十日吓坏了南京,吓坏了三吴地区,吓坏了整个江南,满人的威风令汉人谈虎色变。
史可法一门忠烈,他的八兄弟早死,史八夫人国色天香,让汉奸们给盯上了,逼其打扮将史八夫人送给满人主子。史八夫人自己割掉了耳鼻,让侍女端着盘子送了出去,才把汉奸们吓走。从此全家的生计都落在了史可则身上了。
白泰官,甘凤池等人经过血战,见扬州不保,史可法死活不肯逃出扬州,只好保护着王征南,张长公杀出了重围逃到了江边,被郑鸿逵所收留。郑鸿逵统领的是水师,战船千艘,水军三万,防守长江水面。他与哥哥郑芝龙都是朝廷招安的海盗,哥俩有兵三十余万。郑芝龙本打算哥俩拥立个朱姓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想到让福王占了先,就派郑鸿逵来见机行事。
弘光朝廷的**罄竹难书,没有再比南京城里更荒诞的了。江北危急,南京城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忙的是修建宫殿,选苏杭美女,官员全都是贿买。郑鸿逵早就把南京政权看透了,根本就扶不起来,访查到了故唐王是个人物,私藏在船上,就等着机会顺流而归。对于江湖豪杰们,郑氏兄弟是十分欢迎的.白泰官,甘凤池,周湾,了因,曹仁父,路民瞻,吕元,江淮豪杰都被其收罗进军中,许多不愿归降满清的豪杰们都登上了郑鸿逵的战船。对于南京政权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希望,早就冷了心。扬州丢了,皇帝照样喝酒,马士英等重臣们都准备携带财宝南逃了。
归降满清之后,刘良佐成了进攻南京的先头部队,李成栋率领部下也成了急先锋。刘泽清部队没有乱,是整编制归降的大清。刘泽清的骄横不亚于高杰,与大清讨价还价,不太听招呼。刘泽清统领着十余万兵马,而且是条喂不熟的狼,满人也是害怕。刘泽清与吴三桂是儿女亲家,南明王朝让刘泽清写信招抚吴三桂,结果刘泽清自己也降了满清,与北京城里许多亲朋故旧拉上了关系。
鉴于明军的教训,满清只想利用汉军,并不想让他们拥有私家军队。命刘良佐等降军做先头部队,攻打不肯归顺的城池。江阴小城不肯归顺,在阎应元等志士们的激励下,军民拼死抗争,满汉清兵丢下了七万八千具尸体,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刘良佐的部下,从此刘军就一蹶不振.刘良佐在满人主子跟前,就如同一条狗,满人也看着他有些可怜,也就没再难为他。
李成栋也加三分小心,新主子不太好侍候。李成栋留下了三千老部下,都是精锐,豫亲王很看重李成栋。高营旧部数李成栋兵马最有战斗力,后来调往三吴地区,因雉发令造成嘉定三屠,此是后话。
扬州一破,南京就失去了屏障.将士们一日数,惊人心惶惶。洪承畴命令捆扎许多的竹制品,点上灯笼放入江中,大军战鼓齐鸣,如同清军大举渡江一般。郑鸿逵大惊,下令水师放炮轰击,十几个晚上击毁‘敌船’无数,每天都报大捷,朝中上下都欢欣鼓舞,认为长江天险可恃。军民筹资为郑鸿逵修建生祠,以记其功。
马士英,阮大铖企图吞掉郑鸿逵的水师,将郑鸿逵明升暗降,调离江防,而由他们二人的亲信将领接管郑氏水军。郑家军都是积年海盗,本来就是私家的军队,听封不听调。没想到这两个权奸玩起了鬼把戏,把郑鸿逵气得咆哮如雷,不再为弘光政权卖命了,率部回去拥立唐王为皇帝。这位唐王很有才学,与弘光大不相同。因未奉诏,擅自起兵勤王,崇祯大怒,将其关入凤阳大狱多年,险些丢了性命。江湖英雄们投奔郑鸿逵,主要是因为唐王,这是汉人的希望。抗清义士需要个中心,需要个好皇帝,王征南与张长公都认为这位唐王才是真正的命世之主。
五月初十日,大雾弥漫,江上十步开外什么也看不清楚。洪承畴密令王辅臣,带着二三十人驾着小船偷偷过了江。王辅臣让将士们登上高岗处拉起帐布,似乎有千军万马。清军吹螺号,又乱敲鼓,吓得江防明军人人胆寒,都想及早逃命。趁着大雾,清军大举渡江,郑鸿逵发现时已经晚了。若知郑鸿逵如何对敌?且容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