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装神弄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装神弄鬼
战争就是富人和富人争吵,让穷人去送命。
————————萨特
这句话如此之正确,以至于里面所包含的悲天悯人以及人性的荣耀,让无数人敬仰不已。智慧的闪光可以让如此平凡的寥寥数语而变得如此伟大!!!实在令人嫉妒萨特的智商。
现如今,这句话被我们‘现在’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先生,给无耻地剽窃了,小朱倒是没敢说是他的原创,但大家都不信。
当然,这点也赖小朱本人,在‘世人’眼中,崇祯皇上属于比较懒惰的一位皇上,这位懒汉最愿意的,就是口述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然后叫下面的人进行整理。因此,当方正化把小朱的这句话写下时,这句话已经被演绎成如下的字句:
“古云‘肉食者鄙’或更曾有‘窃国者侯、窃钩者诛’,而何出此苛峻之语?皆因世间战事,实乃上位者争利,而令黯首夺命耳。是故,非不得已,不可轻启战端。非不得已,无伤百姓一人矣哉!”
小朱在这个世界上最惯常的表情,就是时常的目瞪口呆。他看到方正化拟写的最新圣喻时,就又是这样一副痴呆的模样。
“转,呃!转中书舍吧。”
根据公文流转的规矩,他这份文字,属于皇上与大臣交流的小纸条。中书舍的人要誊抄备档之后,转交给内阁。内阁有什么意见,再转交中书舍那边备档后转递。虽说内阁就在文华殿外,但这样的程序必须这么走。小朱实在是没有什么耐心和勇气,等待内阁那些毫无营养的,因肾上腺过多分泌所造成的滔滔景仰之情。于是,小朱撂下一句:
“朕要与内廷议事,摆架乾清宫暖阁吧。有什么事儿明天再说。”
说完小朱就逃也似的,回家去了。
但回家是回家了,小朱可是没闲着,他的确有事儿要跟内宫里的那几头蒜一起商议,他们这群很有些不学无术的君臣,要在一起干一件大事儿。
“皇上,小的听说书的说了,说有一个千年的狐狸精,每天要采十名男子的元阳。危害方圆千里的九乡八府,好多道士、高僧,都想着去降伏它,但都被她吸干了脑髓而亡,直到后来......”
“行了,行了。”
小朱有些腻歪的打住了小太监的话头,张嘴打了个大大的大哈欠,然后一歪脑袋,旁边曹化淳立刻将一颗葡萄塞进他的嘴里。小朱边嚼边支吾着说:
“整天不是狐狸精就是老虎精的,朕听都听熟了。你们啊!难道就没有什么上档次的吗?”
“呵呵,万岁,这可是难为小的了,想那熊大人是什么才华啊?叫我们找,我们去那找去啊?”
说话间,杨春还不忘偷偷出手,狠狠地,狠狠地拧了那个小太监一把,把个小太监给疼的,好悬没哭出来。一旁的曹化淳、王坤等人,连忙又举袖子,又扇扇子的把皇上的眼神给遮挡住。杨春趁着走近一些的光景,又用脚死死踩着那个小太监的手,嘴里轻轻的说:
“万岁累了,还不赶紧退下去!”
小太监满眼泪花,死命的把手抽出来,然后哆哆嗦嗦的下去了。等这些人忙活完,小朱又想起什么来。慢慢的说:
“唉,你们啊,平时不读书,用时方恨少了吧!算啦,今天先不听了,咱们先把前几日张彝宪的段子,给归纳归纳吧。”
“好嘞!”
王坤轻快的答应着,但却没动,因为他跟张彝宪的关系最好,这样买好的风光事儿,当然要由张彝宪本人亲自出面才好。
果然,正在香薰炉那边忙着填香料的张彝宪,闻听此言,赶紧乐颠颠的跑到一边,从书架上拿出一个大本子出来,打开后,里面的纸张不是钉着的,而是一张,一张虚夹着。张彝宪先抽出一张浅红色的纸,举着给皇上看。
“皇上,你看,这是品。嗯,西域大漠,有巨株奇葩,色有七种,叶蔓广及数丈,花香飘溢百里。每到月圆,其蕊可化七寸仙子,能与其同枕而眠者,可长生不老!”
“嗯,这条不错,就是同枕而眠,未免太夸张了,七寸的女子,八尺的男儿,怎么,怎么能够?”
“嘿嘿嘿”一群心理不是很健全的人,发出阵阵肯定不正常的狞笑声。吓的小朱一哆嗦。
“便改成香吻吧。”
“啧啧啧,还是咱们万岁爷圣明,改的多好啊!”
“奇怪了,这条,朕怎么今天才觉出毛病来?”
“哦,回皇上,那日您已经说有问题了,但是当时还有别的事儿,就没来得及改。”
“喔?哈哈,接着来,接着来。”
小朱之所以在这玩这些异常无聊的把戏,不是为了写聊斋志异,而是要为了马上开始的远征做准备呢。
自从七都督聚首京城,并每人提出一个条陈之后,整个大明的国家机器就开始极限马力的高速运转。很多事情,因为有内阁、九卿、七都督的大力配合,都无需小朱操心了。他只是定期听取一个进度汇报就是了。现在来看,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个东风,就是开战的借口。
这个时代很讲究出师有名,熊文灿所提的几条,都是属于公开的政治层面的东西。
辽东这边,现成的奴尔干都司在那儿摆着呢,后金的所谓盛京,可是大明的故土,收复河山,直捣黄龙,还要个借口。
北方蒙古还好说,大蒙古、大蒙古,部落可不是只有一个察哈尔和新吐谢图。加上额哲太小,新吐谢图属外部,这两方势力,一定会联合起来去攻打其他部落滴,到时候,大明只要说一声:
“安乐王、西显王,皆乃大明亲封,竟然无端招致攻衅,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阵仗的借口不是就出来了嘛!前提就是先把军队派过去,然后耐心等待开战的时机就是了。
唯独西域这个方向的远征,却实在缺乏太合适的理由。因为那里的干都司对大明还是挺臣服滴,也一直受命朝贡。无缘无故的去打人家,实在是说不过去。熊文灿虽说给了一个很牛叉的理由:
“西域各国的朝贡使节,于途中,屡遭劫掠之苦,为此,特哭拜于宫门外,求上国体念他们的苦楚,能出天兵,助兵各国平乱。”
并且,还真叫熊文灿找了几个高鼻深目的西亚游商,堂而皇之地上演了一出‘申包胥哭秦庭’的把戏。似乎,这出兵的借口,也就‘正式’成立了。不是我们中国要去主动侵略人家,是人家的国王,派遣使者来我们这借兵啊!借兵,不是侵略!呵呵!
但有个‘小’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使然,那便是,在老百姓的八卦话题里,国家的威信,通常可信度不高。
呵呵,这是个有趣的现象,或者说只有中国人才具有的现象,用时髦的话说,
“员工被动则愈被动,员工主动则愈主动。”
这话很不好理解是吧?那咱们换句话说: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顺毛驴子最好使!”
好像也不通,干脆白话解释吧:就是说,如果你想让中国人去为你尽心尽力的去完成一项工作,你千万别逼着他们去做,而是最好采取一种方法,叫他们主动的跟领导要求,去完成这项工作。
当初诸葛亮派发令牌,谁都有,唯独关羽关二爷没有,结果:
关云长帐前立下军令状,
华容道要捉拿那曹孟德。
不成想,丞相他,他,他,他,几句前缘与某家叙,上马金,下马银,封侯赐袍,送某行出关。啊呀呀,罢罢罢!
以命全节义,义薄在云天,天下皆称颂,颂一声,大义春秋美名传。
汗,怎么改戏词儿了?呵呵,这个特点,其实很难一两句话解释清楚。意思就是,如果中国人主动去干一件事情,你不给他好处,他也能给你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但如果你逼着他,打着他,骂着他的让他去干,你就是给他一座金山,他都敢给你玩现喽。
华容道的事例就是如此,虽然有关二爷义薄云天的情怀在里面,但诸葛亮好好的非要激人家立什么劳什子的军令状。原本好好的主动请战,竟然演变成以军令状为要挟的被动应战,不出事儿才怪!
那位问了,你说了半天,又是企业管理,又是唱京戏的,跟远征西北有什么关系?
太有关系了,哥们!如果朝廷以‘助兵平匪’和‘封莲迎佛’的理由出兵,国际上和历史上是好交待了,但老百姓这边一定出问题,大家想法会非常简单:

“打仗我们没意见,你说打后金,你说打蒙古,我们都认。但凭什么巴巴的,赶到大西北的大西北去打仗?还平匪?国内的匪患还没利索呢,李自成那一万来人,你们不是还没抓到呢嘛!却抢着给别人平匪,蒙谁哪?谁爱去谁去,反正老子不去!”
而这个时候,如果突然有人神秘兮兮的跟他说:
“你懂个屁!你以为朝廷傻啊?你以为是赶过去帮那些番夷国评判啊?告诉你说吧,西域大漠,有巨株奇葩,色有七种,叶蔓广及数丈,花香飘溢百里。每到月圆,其蕊可化七寸仙子,能获其香吻者,可长生不老!”
听众的心情立刻就被激发起好奇心了,但他们一定会最后的疑问一下:
“蒙谁那?老子活了小30年了,还就真不信这个!”
“是,是,是,您谁啊!甭说您不信了,我都不信!但是您再仔细想想,这仙子未必是真的,长生不老也未必是真,但这花一定是真的,这花能治病,也一定是真的。而且,这花的功效,一定跟人参、灵芝的功效差不多,咱们现如今的这位皇上,一定是想要这花,可偏偏那些个死番夷不肯给,所以皇上才要打过去的!”
“嗯,”看见没有,这位已经开始信了,“那皇上愿意要,让皇上打去,虽说皇上人不错,但也不能让小民为了个奇花就去卖命啊!”
“嗨!你怎么说话呢?况且,”说到此处,负责蛊惑人心的这位托儿,还需要转转头,四处观瞧观瞧,故做谨慎的说:“况且,这皇上可不是第一个见到花的人,第一个,可是去那边打仗当兵的。”
嗯!说者‘无意’,听者可绝对有了心!双眼冒光,呼吸急促,摔下一句“反正我是不会去”,转身离开。当夜,却着急忙慌地,排着队地,去抢参加西征大军的名额。
大家别笑,也别不信,这个世界,这样的故事和场面,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不信,您就自己去观察观察。
因为国家这次搞的是精兵战略,真正上火线的,就是洪承畴训练的八支精兵。而且洪承畴编练遴选的时候,是这样的考虑:这八支队伍的主将,都是国家近十年来提拔和培养的后进翘楚。这些人的命运和身家,全系于皇帝身上,因此,他们是愿意且主动地听命远征的。
所以,其他的部队,更多是要维护国内的局势。但自民间募集的壮勇,属于后续报名参军的,却不是要去上阵厮杀。而是充当后勤保障的,医官护士,运送粮草,沿途搭建兵站,构筑公路、驿站,以完成国家主权的实际体现。等等等等。
正因上述的事情,小朱便承担下了收集创作‘神话谣言’的任务,因为内廷的这些个太监们,在编瞎话,忽悠人上面,是具备先天优势的。
几天后,当小朱那份心得,传到兵部尚书洪承畴的手上时,洪承畴看皇帝的眼神中,充满了盲目崇拜这种毫无营养的因肾上腺过多分泌所造成的情绪波动。
“洪先生请起,此言非朕所创,实乃西方一位智者所言。”
“吾皇仁德谦逊之心,臣等早知,吾皇为小民计,以口语相传,此番情怀,实在令臣等感佩。”
这句话最后的结果,变成了神人指点。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崇祯十五年上元节的晚上,于梦中遇到一名西天神祗,该神,口出汉语,目透金光。脚踩五彩祥云,身披七彩金甲,腰间十字长剑,脚下赤足一双,一手檀木古琴,一手执佛陀手印。留下此句后,便飘然而去。
第二天,皇上将梦中的话语转述给兵部尚书洪承畴,洪承畴批梦之后,君臣二人相顾莞尔。随后,行文天下,大明将开展史无前例的出征,定为两路,开战前,约束三军,不得肆虐荼屠百姓。
呵呵,因为熊文灿的建策之中,有利用神话故事发动战事的说法,所以,现在的内阁之中,很乐于帮皇上装神弄鬼。从这点来看,这届内阁的层次,要稍稍低于老钱他们那届。老钱再不堪,也绝对不会搞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出来。
但这个方法的效果确实很不错,中国的老百姓,还是愿意也乐于被领导忽悠滴,因为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就决定了中国人,需要一个强力的领导,或者阶层,来管理和操心她们的生活起居。
老百姓们只负责生活,快乐的生活。什么叫快乐的生活?答案是严父慈母、孝顺高堂、儿孙满堂、含饴弄孙、四世同堂。衣食无忧。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
当官的呢?在老百姓的道德标准中,当官的是可以贪污的,只要别是那种刮地三尺,天高六尺的贪污,老百姓就可以接受并且默默容忍。而这些贪官倘若能在可容忍范围之内贪污的同时,适当的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儿,老百姓就会非常满意了。
如果一个时代里(2、3十年),全国能同时出现三、四名类似海瑞那样的清官,老百姓就可以高兴的喊出“太平盛世”的口号来。
多么可爱的百姓,多么轻松的官员?呵呵!
在这种传统下,只要中国的最高领导者,稍稍表现一丁点儿的平易近人,或者与民同乐的姿态出来,老百姓就乐于为他付出牺牲。如果这位领导者,切实的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准、财富水平、以及社会地位,那这些朴实而又善良的百姓,绝对可以兴高采烈的为你去死!
小朱皇帝构建的杯盖型社会财富体系,使得富者虽愈富,而贫者则脱贫。
构成顶咎的官绅、皇商、贵族系统,自身所担负的产业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两样慈善项目,这就使得贫富之间的矛盾减弱了许多。
除去顶咎的巨富和底托的百姓之外,还有一个以皇庄和工部所代表的国营资产。皇庄现在的面积高达3000万亩,其构成是收缴私人超标的田地,新开垦的新田,以及开国时留下的皇产。
工部经营的,则是各地的矿山。资源性产品的归属权,理当为国家所有。这是必然的做法。
这些国有资产所创造出来的社会价值,形成了杯盖上的缠枝纹牡丹青花,绚丽着杯盖的同时,也从实处上为百姓谋得了福利。
因此,现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适时的发表了一篇心得,即向百姓解释了必须打仗的无奈,也从感情上,得到了大家的呼应。这家伙,又是神人托梦,又是悲天悯人,又是奇花异草的,又是义正词严的,老百姓不被忽悠才怪。
呵呵,一个人最难的,就是明明别人的专利,却被你身边所有的人认为是你创造的,如果你的本意绝对不是要强行剽窃他人的创意,那你就等着遭罪吧。不过好在咱们的小朱皇帝的脸皮比较厚,就像他私下里跟曹化淳说的那样:
“你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反正朕就这么说了,当然,朕也这么想的。”
‘无伤百姓一人’这句话,被提前几年说了出来。并且不再指向大明子民,而是指向大明即将征服的土地上的劳苦大众。
“战场杀敌,乃非不得以,得利之后,理当安抚四方、百姓,以体天朝仁德,以体上天好生之情。”
呵呵!瞧这话说的多冠冕堂皇,但战争就是要死人的。不论你怎么善后,都免不了要杀人。
但这份说书不像说书,旨意不像旨意的明刊发布之后,全国上下开始了紧张的动员工作。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黎民百姓,都清楚的获知一个信号:国家又要打仗了。
最近几年来,打仗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是一件类似吃白菜一般的事件。平常而又稀松。
因为国内各项政策的到位,全国各地,除了中西部的山区还不算太平之外,其余各地都出现了难得的和平时光。大家有时候就琢磨,如果能把后金这块地方给降服了,那当今圣上登基之初提出来的复兴大明的目标,也就初步实现了。
“好啊!那就快点打吧!”
“是啊!打仗能升官,能发财,还能立牌坊,赶紧的吧!”
“战争什么时候开始啊?”
瞧瞧,这就是曹化淳报上来的民间舆论。呵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