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争权夺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巾军平定了,汉灵帝的心情立刻就变好了,更是不问政事,整天泡在御花园里,抱着宫娥大吃二喝。汉灵帝的“亲人”,就是那些宦官们,则陪着主子花天酒地。
忠臣虽然珍稀,但毕竟还没有绝迹。谏议大夫刘陶就是个铁血男儿,看着汉室江山眼看要不保,虽然明知会得罪皇帝,还是冒死劝谏。
灵帝正喝得痛快时,刘陶来了。本来刘陶还想给皇帝讲讲道理,劝他收收心,把精力放到国家大事上。可是,刘陶看到灵帝的无耻模样,想到汉朝的江山社稷,忍不住涕泪横流,嚎啕大哭。
饭桶皇帝不由得放下酒杯,但还是舍不得推开怀里的半裸美女,皱着眉头问刘陶为什么哭成这个样子。
刘陶跪倒在地,叩头流血,哭着答道:“大汉朝廷眼看着危在旦夕,陛下不去管天下大事,只顾着取乐,和这些阉官一起喝酒,难道陛下不顾祖宗传下的基业吗?”
汉灵帝不悦道:“黄巾军已经被消灭了,张曼成的脑袋也送来了,你不是也看到了吗?现在,国家安定团结,上下归心,有何危急?你不在家里享享太平清福,跑到我这里危言耸听,说些个不吉利的废话,真是岂有此理!”
刘陶道:“黄巾军祸乱全国,四方贼盗并起,这都是陛下重用这些阉官的原因。他们不顾念圣恩眷顾,反而卖官害民,欺君罔上。虽然现在黄巾大乱平定,但陛下不除去这些宦官,启用正人君子匡复大业,早晚还会有人造反。如果陛下不痛下决心,整顿吏治,祸在目前矣!”
最受皇帝宠信的大太监张让、赵忠、蹇硕、段珪、曹节、侯览、程旷、夏恽、郭胜都随侍在侧,陪吃陪喝,听到刘陶苦谏皇帝,又惊又怒,都摘下帽子,跪下来哭喊道:“陛下!虽然我等对陛下忠心耿耿,但大臣不容,臣等不能活矣!请陛下放我等活命,我等情愿回乡,愿意把家产都献给陛下补充军费!”
这招真是管用,汉灵帝本来和这些宦官绝对够意思,见这几位一哭,立时心烦意乱,迁怒于刘陶,一把推开怀里的肉蛋,拍案大喝道:“你家里都有近侍之人,怎么就容不得寡人有几个亲信呢?来人啊,把这个刘陶拉出去,杀杀杀!”
到了这步田地,刘陶反而豁出去了,大叫道:“臣不怕死,陛下要杀就杀!可怜汉朝四百余年天下,就这么毁在陛下手里了!”
御前武士不敢怠慢,一拥而上,把刘陶拉了出去,准备开刀问斩。
刘陶被拉出宫门,正好被司徒陈耽遇到,陈耽连忙制止住武士。陈耽简略了解情况之后,立刻跑到御花园求见汉灵帝,想凭借自己司徒的高贵身份,留下刘陶一条性命。
御花园里,灵帝仍然余怒未熄,宦官们捶背的捶背,按摩的按摩,你一言我一语地劝慰皇帝。
陈耽仗恃自己三公的身份,不等皇帝传见,径直闯了进去。见到了皇帝,陈耽参拜后,也不等着皇帝问话,就站起身来,气呼呼地问道:“请问陛下,谏议大夫刘陶身犯何罪,陛下要处斩他?”
开始,灵帝多少还给陈耽留了点面子,忍着满肚子厌烦答道:“这个刘陶毁谤忠臣,冒渎朕躬,因此处斩。”
陈耽道:“请问陛下,谏议大夫刘陶毁谤了哪几位忠臣?”
灵帝道:“刘陶毁谤的忠臣都在这里,就是常侍张让等人。”
陈耽冷笑道:“这几个奸宦,也配称为忠臣?天下百姓听说张让等人的名字,都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封谞、徐奉等宦官更勾结黄巾贼党,欲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对这些宦官敬如父母,还封这些身无寸功的奸宦为列侯,汉朝社稷立见崩摧矣!刘陶身为谏议大夫,劝谏陛下正是他职责所在,刘陶冒死直谏,陛下不大加褒奖,反而要杀要剐,真是岂有此理!”
灵帝的怒火已经快要冲上脑门了,强忍着怒火道:“封谞、徐奉反叛,已经按律处置,你还有完没完?封谞是奸人,并不表示张让、赵忠、蹇硕他们都不是忠臣啊。行了行了,你赶紧退下,不要在这里倚老卖老了!”
陈耽闻言大为悲恸,跪在刘陶留下的血迹上,以头撞阶,继续进谏。
灵帝实在忍不住了,下令把陈耽拽出去。其实,灵帝确实无意杀掉陈耽,毕竟陈耽位列三公,也不好说杀就杀,只是下令把陈耽弄出去,省得老陈罗嗦起来没完。
可是,灵帝的卫士全是宦官的心腹,张让暗暗下令,把司徒陈耽关押起来。虽然皇帝下了处死刘陶的圣旨,但张让怕公开处斩刘陶会激起大臣们的众怒,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让卫士把刘陶也先关押起来。

到了晚上,无法无天的宦官们派遣凶手,把东汉朝廷两位为数不多的忠臣秘密杀害了。
汉灵帝只懂得日日荒淫,这两位重臣被关押入狱的事,很快就被他忘到九霄云外了。其他大臣们看不到陈耽和刘陶,虽然无法了解真相,但也通过种种迹象了解得差不多。司徒尚且如此,谁还敢强自出头,自是人人自危。至于陈耽和刘陶的家人,更是无处申冤,甚至连两人的尸体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
陈耽身为司徒,是朝廷上数得着的高官,刘陶的官衔也不小,居然叫宦官们说干掉就干掉,小官小员们更没有保障,老百姓们简直是如土鸡瓦狗一般。这样的社会,怎么可能长久?
身为最高统治者的汉灵帝,只知道纵情酒色,根本不顾国家,不管黎庶。贪官污吏如鱼得水,近乎疯狂的聚敛钱财。
在这个乱世里,来自未来的王琦当然与众不同,沉住气培植自己的力量。除了王琦之外,曹操、孙坚、董卓、袁绍等诸侯割据一方,各出奇招,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人心中都存有争霸天下的目的,和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的官员和宦官们相比,确实是天渊之别。
至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只能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领导者身上。侥幸生活在王琦、曹操的辖地里,就能过上安定平稳的生活。如果不幸生在战乱地区,则随时可能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张角是个勇士,敢于率领受苦受难的百姓对抗自己的命运,虽然张角最终失败了,但他领导的黄巾军客观上推进了历史的车轮。
黄巾军失败以后,老百姓本来以为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安宁,可是,各级官僚却要利用这个机会,大肆敛财。老百姓受到这样的盘剥,表面看来比战乱时要好,至少没有生命危险了,但是,侥幸躲过战争灾难的百姓实在已经没有办法再承担苛捐杂税了。
虽然权贵们得到了大量的土地、金钱,但是,随着财产的增多,他们却越来越贪婪了。随着统治阶级内部不断争夺利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随时可能爆发尖锐的斗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改朝换代也成为必然。
在东汉时期,宦官阶层作为一个特殊的集团,借助着皇帝的信任,获得了巨大的权力,更从中得到了巨大的财富。
宦官以外,在皇帝身边还有外戚阶层。他们通过裙带关系,获得了权力,成为深受皇帝信赖的集团,自然也有机会牟取巨大的利益。
可是,本来应该掌握权力的官僚阶层自诩比别人都高贵,怎么能容许本阶层的权益受到宦官和外戚的侵害?组成这个阶层的成员,其特点就是孔孟门徒,并由共同尊崇的儒家思想而联系起来,共同对抗其他利益集团。
这样争斗的结果,就是谁都忘记了还要忠君,更谈不上什么爱民。各集团只知道追求各自的利益,为了这个目的而不择手段。
除了这些传统阶层以外,王琦这个不速之客的偶然闯入,给这个封建社会带来了原始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王琦本人是个军官,他原来的真正身份并不属于资产阶级,因此,他在努力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限制新兴的商人阶层的政治权力。
王琦来自于民主社会,因此,他不遗余力地发展民主,把未来的一些体制引入这个对他来说是古代的时空。可是,王琦不是神仙,他绝对无法以一己之力就改变整个社会,他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以赵云为代表的新兴统治阶级具有各个阶级的特点,但又完全不能确定其阶级属性。他们脱胎于封建社会,但大多数都无法进入主流阶层。他们有优厚的薪金,但是却没有掌握生产资料这个资产阶级的标志。他们是具有一定现代特征的军官,可是却不是效忠于国家,而是效忠于王琦这个有可能成为君主的新型主公。
王琦不应该存在于这个时代,忠诚于王琦的新一代统治阶级,实际上也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他们身上混合着人类进步的各个阶梯上的特点,根本无法准确地予以界定。
王琦本人熟读历史,对于自己的历史定位也难以把握。
不过,让王琦聊以自慰的是,这些问题他完全可以不用理会,他只要孜孜不倦地为实现天下大同而努力就行了,至于王琦的千秋功过,大可以留给这个时空里后世的史学家去评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