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颜良元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平定了黑山贼之后,颜良、高顺、耿武、荀衍等向王琦建议,借此机会,提兵拿下并州。
赵云、荀彧、郭嘉、刘备、沮授等则有不同意见,认为黑山贼的入侵,陆军获胜不易,实际上已经暴露出兵力不足的致命缺陷,应当趁着黑山贼兵败,整理军备,加强冀州、幽州、青州的防御体系,厉兵秣马,为来日大战做准备。
在战后首次举行的圆桌会议上,双方各执一词,先争了个面红耳赤。
王琦早就给圆桌会议定下了规矩,随便发言,尽管争论,但会议决议不得有丝毫违抗。因此,王琦只是静听。
按照惯例,先民主,后集中,等到大家吵完了,王琦决定采纳赵云等的方案,先提高陆军的基本素质。
这个战略议题达成共识后,王琦开始论功行赏。
第一项奖励是晋升颜良为陆军元帅,在邺城建立元帅府,职务为高参。
从资历上讲,颜良继赵云之后,第二个追随王琦,这方面众人当无疑义。但是,若讲个人能力,颜良和只比他晚加入一个月的高顺、张郃相比,差距确实不小。
这次主持常山郡战区,实际上所有计策和大规模调动都是荀彧在主持,只不过王琦告诉荀彧和颜良,这件功劳就记在颜良头上,让荀彧只能当幕后英雄。这件事除了当事三人以外,只有赵云了解内幕。当然,睿智如郭嘉、沮授之流,闻也能闻出个大概,只是不便明言而已。
荀彧绝非目光短浅,虽然明知吃亏不小,但仍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此,在正式会议上,此战的首功为颜良所得。
虽然张郃、高顺也担任大战区司令,屡立战功,但和此次抵御黑山贼入侵中,颜良在表面上起到的关键作用相比,毕竟有些不如。这差异主要体现在幽州、青州即使战败,还可以退回冀州,冀州作为整个陆军的基础,却是万万丢不得的。况且,颜良当上了元帅,自己早晚也能,何必争这一时三刻。
在晋升颜良元帅之前,王琦亲自找颜良密谈。颜良也坦承这次获胜,都是荀彧在幕后发挥作用,自己能胜任的,实际上就是军长而已。颜良虽然沮丧,但还是表明了自己即使硬要担当集团作战的指挥任务,也实在无法胜任。颜良如此坦诚,王琦也没有藏着掖着,给颜良指了一条明路,就是任命颜良为第二位元帅。颜良如果晋升为元帅,总不能再指挥一个军,他又指挥不了兵团,这样做基本上就是取消了他的指挥权。
颜良独自一人也想了很久。如果以后只让他指挥一个军,太没面子了。如果让他继续独当一面,总不成老是带着个幕后英雄。以他的智慧,根本没想到王琦如此安排他,当即感动地抱住王琦,热泪滚滚,王琦只好任凭他抱着,让他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在自己身上抹。
第二个得到晋升的当然是荀彧,虽然他是幕后英雄,但表现可圈可点,被晋升为大将,仍然担任军令部部长。
第三个受到表扬的是只打了一仗的第9军军长令狐翀。虽然他重伤后就缺阵了,但他率领第9军冒死作战,赢得了时间,才保住了真定。令狐翀被晋升为上将,留在邺城养伤。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会议批准了程昱辞去第2军军长职务的申请,改任总司令部高参。当然,程昱也没吃亏,他到第2军转了一圈,不但获得了宝贵的战场经验,肩膀上也添了一颗星。
表现优异的关羽、张飞、太史慈、周仓都得到了晋升。
周仓被晋升为第1军中将军长,关羽被晋升为第2军中将军长,太史慈被晋升为第3军中将军长,张飞被晋升为第9军中将军长,
常山郡军官学校的副校长杨永因为在协助守城时的表现,被晋升为中将。
除了这些将军以外,有功官兵也受到了晋升、记功、授勋、发放奖金等不同奖励。
轩辕北率领特种部队潜入敌营,拿回来了张燕的脑袋,这功劳实在太大了。众将一致同意,连升轩辕北两级,晋升为大校。只要再进一步,轩辕北就能当上将军了。
参战的特种兵各晋升一级,不是军官的直接晋升为少尉。
特种部队的作用再次显现出来,轩辕北受命在军中择优录用,扩充特种部队到1000人。
王琦的三个副官,在此次战役中尽忠职守,表现令人满意,都被晋升为少校。
根据统计,在这次对抗黑山贼的战役中,陆军减员近4万人,烈士分别被安葬在房子、真定、井陉的烈士墓里。
由黄巾军转为红巾军的,到最后共剩下了9万多人。没有抓住机会,成了俘虏的黑山贼,达到了17万。其他的黑山贼都挂了。

这次战役中,损失最重的还是缺少保护的乌丸骑兵。针对这个问题,王琦终于颁布了严令,取消乌丸骑兵师的编制,改为第2骑兵师。所有乌丸族骑兵必须按照军制,除了单兵武器可以自选外,一律按照标准配备人、马用连环铠和十字弓等制式武器,
同时,各军还增加了1000名后勤兵,配发了1000辆牛车,用于加强各军的自持能力和转进机动性。后勤兵的来源,主要是从黑山贼俘虏里挑选出来的身强体壮的家伙。
第19军原有的32000名补充兵都分配到了各军,但还不足,差额部分由红巾军补足。
根据荀彧的承诺,剩下的9万红巾军转为陆军正规军,编入19军接受训练,第19军一下子成了巨无霸。
最后,还剩下了15万多黑山贼,一律被和平改编为屯民。由返回幽州任所的幽州战区司令张郃带回幽州。幽州人少地多,沃野千里,这批劳动力到达幽州后,有的是用武之地。
为了防御冀州重地邺城,后勤部计划征发冀州各地民工,沿着魏郡边界,建造一条长城。为了这条长城,整个冀州的物资都调动了起来,通过冀州境内发达的高等级公路网,运往魏郡。
陈群也曾经考虑过让黑山贼俘虏建长城,但俘虏建长城可以,幽州的土地却无法让冀州平民去开垦。因此,只能付出更多的工钱,雇佣冀州境内的平民修筑长城。
其实,修筑长城劳民伤财,如果不是万般无奈,根本不会出此下策。但是,如果不修筑长城,下次不管谁大举进攻,邺城不一定会不在敌人的进攻范围内。如果不修筑长城,邺城的兵工厂、钢铁厂、司令部为了规避风险,只能和邯郸马场一样,迁往冀州腹地,这么做成本也不会少,而且,把政治军事中心北移,不利于今后向南扩张,在政治上也不利。
黑山贼来得猛烈,败得迅速,到了九月初,已经全部被平定。
各军得到补充后,陆续返回各自的防地。其中,第17军移防历城,第12
军移防幽州右北平郡无终县,第15军返回幽州辽西郡阳乐,第11军随高顺移防幽州蓟城,第18军移防青州北海郡平寿。
令狐翀上将伤见好后,立刻拉上华佗找到王琦,要求去主持训练营。王琦详细地询问了华佗,确定令狐翀问题不大,遂任命令狐翀为第19军军长,还把沈超派给他作助手。当然,除了协助令狐翀训练新兵以外,王琦当着令狐翀的面,告诉沈超,一定要保证令狐上将的身体,如果令狐翀不听,马上回报。
随后,令狐翀作为目前20个军中最高级别的上将军长,带着主公借给的副官,来到曲梁训练营,管理陆军人数最多,素质最差的第19军。
远在临淄的张郃暂时无事可干,萌发了训练一只精兵的主意。他研究了各种骑兵单兵武器,最后决定把长戟作为这支精兵的基本装备。
身为青州战区司令长官,张郃拥有调动战区内5个军的权力。张郃随即下令,把各军骑兵中所有使用长戟的都调到临淄。在汉末,戟是一种很流行的兵器,在5个军的3万名骑兵中,使长戟的有7000多人。张郃从中优选出6000人,组成16军的两个轻骑兵师,称为“大戟士”。
张郃也知道翟云处处仿效赵云,赵云改使麒麟枪后,他也改使长枪。张郃无意勉强翟云,翟云也正好想回到冀州,跟随在赵云身边。于是,张郃和翟云商量,让他和第10军军长换换。可是,叶开和第10军的官兵共历患难,不忍分离,没有答应。张郃总不能利用职权,让军令部直接下调令,只好另想办法。
想来想去,张郃把翟云换到幽州,他给高顺写信,不管金衡还是郭静,换一个给他。高顺看了信中的理由,啼笑皆非,但张郃的理由也并非不成立。于是,高顺叫来离着近的金衡,问他是否愿意交换,金衡得知要去领导一支精锐部队,也没有什么疑义,同意了交换。
接着,高顺向主公报告了此事的始末,王琦知道了,开始觉得有些儿戏,不想批准,但郭嘉劝他说反正无所谓,何必拒绝两位方面大员的联手建议呢?王琦听了,觉得有理,就批准了。
金衡来到临淄后,改为习练长戟,和张郃一起,勤练大戟士,誓将大戟士练成陆军首屈一指的精兵。
作者按:《英雄传》中记载,袁绍听说公孙瓒的精兵称为白马义从后,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可见,张颌的大戟士,是袁绍准备用来对抗白马义从的一支精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