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台下面全都是黑压压的人头,大批百姓横七竖八,歪歪斜斜的站在空地上,张着麻木漠然的眼神盯着台上
望着这么多的流民,林昆倒吸一口凉气,先前看数字还不觉得,但此刻见到这么多人,实在是太过惊心动魄。
看到这些人单薄的身体,褴褛的衣裳,麻木的表情,林昆心中也极为同情,有些事情光看资料是体会不出的,只有现场才能感受到那种触及灵魂良心的深深震撼。
在这个时候,任何辩解都是多余的,做与不做就看自己的良知。
董昭走上台来,扫过台下的诸多流民,眼神充满怜悯和痛苦,深吸了一口气,高声宣布道:“诸位来杨县已经多日,某是谁相信大家也知道。某今天有件事情需要公布,希望诸位不要激动。”
嗓音悠扬,远远传开,周围还隐隐有回音传出,让十几丈外的人都可以听见他的说话。不过却没有掌声,没有欢呼,迎接他的只有无数麻木苍凉的眼神,只有少数人才奇怪的看向四周,对为何声音会传到这里感到不解。
艰难的咽下一口口水,董昭缓缓而清晰的高声说道:“某不想瞒骗诸位,经过这些日子的接济,加上朝廷的救济迟迟未来,杨县的存粮已经用完,最多再有三日,诸位在杨县连稀粥都将喝不上……”
微微停顿一下,那些从三河之地来的流民还是一片麻木,那些才从并州逃难过来的灾民却是响起一阵嗡鸣声,显然还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有些争闹。
“大家请静一静,听我说完……”董昭又喊了几嗓子才让周围慢慢安静下来,“诸位,虽然如此,但杨县也不会不管大家,只是杨县库房本身已无存粮,现有粮食不足以维持诸位所用,所以某愿意提供两个方案给大家选择:一是由我杨县县衙开具就食文书以及馈赠部分干粮,诸位凭这些东西到其他郡县去就粮……若愿意选择此路者,可到穆县尉那里去领取文书和干粮……”
看了一下台下,发现那些从三河之地来的流民完全无动于衷,显然对这样的事情已经习惯,已经有些麻木不仁。而从并州来的那些灾民多少还有些生气,至少有人还在交头接耳,互相讨论着什么。
心中叹息一声,董昭组织了一下言辞才再度开口:“二就是诸位在杨县安家,由县衙提供部分生活用具,开垦山林,自力更生……嗯,家中有老弱的也不用担心,本县有位善心的林公子愿意帮助诸位在此安家,一应食宿问题由他负责……大家看那面旗帜,那就是林公子的接纳处,若有意者可自己前去……何去何从,请速速抉择!”董昭高声喊完,一指不远处那面染成红色的彩旗,神情鼓动。
场中诡异的安静片刻才突然暴响起来,无论是并州来的灾民,还是三河过来的流民,对于董昭的话都有所感触,那些远处听不清的向前打听了一番后也议论起来。
至于他们听到言辞是不是董昭的本意那就很难说,毕竟现在的扬声设备太过简陋,若不是林昆连夜弄出一个土制扬声器,估计董昭这番话能喊出几丈远就了不起,那像现在,至少十几丈内的人都听的清楚。
摸摸有些生疼的嗓子,董昭走到林昆身边,满脸佩服的说道:“公子的奇谋妙想层出不穷,若非亲眼所见,绝难想像几个水缸合在一起就能让这么多人听见我的喊声,实在了不起。”
林昆没有接话,土制扬声器看似简单,但却涉及到很多东西,若非他少时孤单,无聊之下在上劳动技术课的时候学会这些东西,估计他也制作不出来。
不过现在却不用担心这个,还是看看这些人做何选择?
收回目光,林昆略带苦涩的说道:“此事并不值得高兴,我先回去准备,你统计好后就来通知我。”
董昭也看出他的心情不佳,没再多说,点头后自去忙碌。
分流清点工作一直进行到晚上都没结束,不得已下,董昭宣布明日继续,然后让其他人去休息,拿着已经决定留在杨县的三河流民和并州灾民的户籍资料前来找林昆。
“不出所料,很多人并不愿意留在杨县!”董昭抱着厚厚一叠麻纸,疲惫中透着无奈的走进林昆所在的小院。
身后的杜畿等他说完才缓缓道:“公子,某统计五十处的报名点,清点人数后发现愿意投靠公子的流民已达数千人,照某预计,明日可能破万……”微微停顿一下,才很是忧虑的说道:“其中绝大多数都为老弱,青壮不足百分之一数。”
林昆正在一张麻纸上画着什么,闻言头都没抬,淡淡说道:“这不奇怪,我人微望低,他们不相信也是正常,若非走投无路,估计这些人也不会答应留下。”重重的画了一笔后,才抬起头,满脸无所谓,“他们只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留下,或者说,他们已经无处可去!”
“那你打算怎么做?这上万人的衣食可是数量巨大!”董昭看了一眼杜畿,略带含糊的说道,“就算你有些积蓄,只怕坐吃山空,入冬以后就无以为继。”

林昆笑而不答,反问杜畿:“你觉得我该如何安置这些流民?”
杜畿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张口就来:“首先公子要获取一片土地以安置这些人,嗯,杨县多山地丘陵,那些熟地良田皆已有主,唯有偏远山地多有剩余。只是那些地方险山恶水遍布,狼虫虎豹横行,若要想安居,首先要治水,其次要防兽。若能完成治水防兽,就可组织流民种桑养蚕,编制丝绢以完租税。如此一年,不出年余,这些人就能在杨县自谋生路,公子所负方能降到最低。”
林昆听的眉头轻扬,董昭却是双目放光,惊异无比的扫视了杜畿几眼,大赞道:“伯侯之才为一县之长绰绰有余。”
“你却是埋汰人才,照我看,伯侯之才可比汉初萧何,足为一朝之相。”林昆丝毫不加掩饰自己的赞赏,杜畿的计划别的还好说,最让他看重的就是可操作性。既避免了和杨县固有豪族的冲突,又能借清除虎豹凝聚人心,锻炼队伍,最后更用植桑制绢来提起流民的希望,可谓多方兼顾。
虽然他对这些流民另有打算,可听到杜畿这个计划,也觉得心动,自然赞赏有嘉。
杜畿毕竟脸薄,又是初任事,心情坎坷,被这两人一赞,脸都红了,连连逊谢。
闹了一番后,董昭才回归正题,看向林昆:“伯侯既然说了,你这个主人可不能闲着,到底有什么打算?”
此语一出,就连担任警卫的徐晃也露出倾听的表情。
微微一笑,林昆也没卖关子,淡然说道:“伯侯的计划已经很不错,估计绝大多数流民都可以按照他的办法安置,我的计划可为补缺。”
制止了杜畿的谦虚,林昆继续说道:“我发现杨县周围的一些山地多黄土山,这些山上多有林木,这是极好的烧砖材料,我欲组织一批人建一座砖窑用以烧砖制瓦,以为建屋所用。此外,这些高山急流稍加整治,就可成为上佳的动力来源,可用以多项制物……”
林昆滔滔不绝的说出他的构想,何处地段多竹木,可用以造纸,何处地段多陶土,可用以烧陶,何处有煤铁,可用以冶炼……说到兴起处,林昆见诸人对他口中的名词多有不解,干脆拿出他今天才画成的物件草图,指着上面的简单描述解说。
事无巨细,如数家珍,其想法不仅新颖异常,就连实现组织也别出玄机,听起来又确实可行。让董昭,杜畿,徐晃三人目瞪口呆,思绪纷纷,就连有事进来找他的马掌柜也听的眉飞色舞,叹服不已。
当林昆说完后,屋中安静片刻,原本口里谦虚,心中还略有得意的杜畿已经是满头冷汗,面色如土,只到此刻他才惊觉,自己和这位林公子一比,相差不可道理计。
至于董昭,杜畿,马掌柜反到正常一些,他们对林昆的手段见过不少,反到能比较平静接受这些。
思考片刻,董昭才缓缓说道:“你的意思可是经商来解决这些人的衣食安居问题?”
“正是!”林昆想都不想的直接点头,“杨县不产粮食,只有从外地郡县购买,所以经商才能最快最迅速的解决这几万人的安居问题。”
董昭心中对此语也是极为赞同,但他却不愿林昆成为一个满身铜臭的商人,反到是一心想让他进官场。若林昆成了商人,只怕以后进官场就难了,也许终身也就是个亭长。
但这话却不好说出来,只好拿眼瞧了马掌柜一眼,低沉的说道:“公子的想法新颖,设计精妙,确实可行,只是此事若公子来操作只怕有所不妥,要知公子现在已经是枣亭亭长,事务众多,岂能弃公务而就贱业……”
说到这里,他住口不言,马掌柜已经明白过来,连忙站出来劝说道:“对啊,阿昆,你现在也算官府中人,以你的才干,将来一郡太守也不在话下……若你放心,这些事情交给老朽来做就是!”面对这个能干的准女婿,马掌柜心中也没底,只能委婉的劝说。
至于杜畿,徐晃二人类同于跟班,虽然觉得对方说的在理,但却不好对此多说,毕竟做决定的是林昆。
眼见众人目光都放到自己身上,林昆兴奋的心情略微平复下来,微微一想,就明白董昭担心自己经商会让自己的官途受到影响,毕竟商人的市籍是被编入无政治权利的七课谪,其他人显然也是赞同董昭的想法。
又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
林昆不以为然的摇摇头,暗自嘀咕:若你们知道以后连三公都可以用钱买到的话,不知该是什么表情?
摸着下巴沉思片刻,林昆觉得以马掌柜的名义来做这些事情确实利大于弊,甚至还可以起到隐藏混淆的效果,也许在创业初期可起到极好的效果。
“那好吧,此事就用掌柜,嗯,就用丈人的名义来办就是!”
一语出口,四人皆笑,随即董昭等人同声向马掌柜贺喜,惹的他喜不自胜,连连还礼,越看林昆越顺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