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联欣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文钦
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大观楼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有感而作,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该联是孙髯的佳作。
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联中的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缟素:指昆明南面的白鹤山;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都是曾经发生在昆明的历史事件,横跨四个历史朝代。断碣残碑措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该联观物写情,想像丰富,感情充沛,内涵深刻,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令人叫绝。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有声、有色、有情,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不仅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依着上联,登临楼上,空阔无边的滇池奔来眼底,东边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骏,西边的碧鸡山如翱翔的凤凰,北边的蛇山如蜿蜒的长蛇,南边的鹤山如展翼的白鹤。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点缀着如少女鬟髻鬓发般摇曳多姿的杨柳;那一簇簇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高人韵士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莫辜负”是纲领——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作者追根溯源,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便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这里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手挥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走甘肃经四川,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这一系列宏伟壮观的景象,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萧萧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只赢得”更是慨叹: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
陈毅元帅看完了这副长联之后,赋《题大观楼诗一首》:“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郭沫若亦赋诗:“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也能背下此联。
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字句洗炼;内涵美质,外溢华彩,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
2008.01.12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