谑趣杂言之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谑趣杂言之二
…寒食
文/文钦
读韩翊的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才知古来有个寒食节。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有关寒食节的来历有两个说法:一是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时,历尽艰辛。一次,他饥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为此宋人赵元镇有诗云:“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塚亦携庞老家。”这里的禁烟也即是寒食节之时。二是说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有关第二个说法,那是习俗如此;第一个说法,我想晋文公请人的方法也是太霸道了些;介之推施恩不求报,真是大丈夫。在慨叹之余,不得不说他有些太愚了。当初能舍得割自己的肉与人食,恩大如山。即便自己宁死也不从官,至少得把自己的母亲安排好,轻松的让母亲陪自己一起去死,何孝之有?
2007.12.30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