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人渣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守敬现在头都大了。从宋国过来的工匠、养鸽人起码有两成以上的人脸上刺着字。这可不是追求新潮、前卫搞的纹身,而是“发配xx里”的罪犯标志。
宋朝流行“嘻哈族”,显著标志就是刺青。不但浪子燕青、九纹龙史进等问题少年喜欢纹身,就是政府也喜欢玩这套。为了防止军人当逃兵,就在他们额头上纹上标记;为了防止犯人逃跑,就在他们脸上刺青,打上“防伪标记”。
“大汗,微臣有事禀告。”这百分之二十多的犯罪分子困扰了郭守敬两天,迫于无奈,只得求见刘华。
“郭爱卿,有事请讲。”刘华对这个未来的大科学家很是器重。
“大汗…微臣实在难以启齿,但事关重大,又不得不说,请大汗赎罪。”郭守敬有点紧张,咽了一口口水,继续说:“微臣前日对宋国陪嫁过来的工匠、鸽人进行了清点、核查,发现…发现里边居然有两成以上的囚犯…是退是留,如何处理,请大汗明示!”
“岂有此理,赵昀老儿欺人太甚,竟然把囚犯拉来充数!来人,传宋朝宰相丁大全……且慢!”刘华先是勃然大怒,转念一想,历朝历代的“劳改犯”并不见得都是罪有应得,就是放在现代民主社会还不是有很多冤假错案。想到这,刘华问道:“若思,你说说看,那些人都犯的是些什么罪。”
“禀告大汗,这些人有的是江洋大盗,有的是水匪,有的是**贼,有的是骗子小偷,还有的是造假币的……”郭守敬都不好意思往下说了。
“哈哈,居然还有大盗、水匪、造假币的?”刘华莫名其妙地大笑起来,笑得郭守敬不知所措。
“好,你马上把人给本汗带来,本汗要亲自审问。”刘华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
四百多个罪犯跪在汗宫的广场上,大家都两股战战,低着头不敢说话。谁都知道要见他们的是杀人不眨眼的鞑子大汗,都怪那个皇帝王八蛋,本来大家坐牢罪不至死,结果被送到重庆来,看来在劫难逃了。
“下面的人听着,大盗站左边,水匪站右边!”一名侍卫高声喊道。
看到周围官兵明晃晃的弯刀,大概有三百多人老老实实起来分别站到了两边,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中间的**贼站这里,骗子小偷站那里……”刚才的侍卫继续喊道。他叫巴特尔(蒙语:勇士),现年二十岁,身高足有两米,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是刘华从军营中亲自挑出来的,是块不错的“肉盾”。
片刻,中间那堆人又分化开了,只剩下几个人还跪着。
“你们所有的大盗跟我来!”巴特尔对那群大盗发话。
“扑通...扑通”差不多有2百人跪在刘华面前,磕头如捣蒜,均呼“大汗饶命”,有的裤裆已经都尿湿了。
“好了,你们不要害怕,本汗有话问你们。”刘华发话了,“你们想不想当差?”
“唰”的一声,众盗都傻了。
“大…大…大汗,草民没听错吧,您老人家是问我们想不想当差?”半晌,终于一个胆大的强盗结结巴巴地问道。
“对,本汗正是问的这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刘华笑了笑。
“我...我叫李三,河南邓县人氏。”那人回答道。
“你们这些人武艺怎样?”刘华继续问。
“回大人,我们一路上比试过,武艺有高有低,但一般对付个五六号人不成问题。要是论飞檐走壁的轻功,我李三、那边的时锐和展鹏应该排前三。”李三胆子又大了一些,说话顺溜多了。
“好,本汗准备任命你们为军情处九品密探,不知道你们可愿意?”刘华说道。
“谢大汗再造之恩!”众盗没有一个不愿意的,要不是以前为了吃口饱饭,谁愿意去当强盗,让官兵追得东躲西藏,整天提心吊胆的。
“好,你们拿这个令牌,跟我的侍卫到六王爷那里报到。做好了重重有赏!”刘华手一挥,让旁边一个侍卫带他们下去。
接着,刘华又接见了水匪。其中一个三十来岁的虬髯汉子杨建荣,居然是南宋历史上著名农民起义将领杨幺的玄孙。杨幺是南宋初年农民起义领袖,龙阳(今湖南汉寿)人。1130年3月,随从钟相起义。钟相死后,他被推举为领袖。起义军在他的领导下,以洞庭湖为根据地,利用湖汉纵横,地势险要的特点在临湖周围建立了许多陆寨和水寨。他们创造了许多“车船”,船上装有踏轮,进退轻捷,可以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南宋统治者屡派军队镇压,均被击败。1133年,起义军发展到二十万人,占领了东起岳阳,西到枝江,北达公安,南至长沙的广大地区,横断南宋赖以对抗金兵的长江防线,声势浩大。直到1135年被岳飞平定。

“不错,根红苗正。”刘华就让杨建荣等人去训练处找史天泽,为蒙古水军增加新鲜血液。
随后,刘华又召见了那些骗子小偷**贼,询问了几句,看到素质还行,就让他们到司法部找杨惟中,充当监察处暗探。这种鸡鸣狗盗的家伙也只适合干这种见不得光的工作。
最后,见到了4个人。
“你们姓什名谁,所犯何罪?”刘华问。
“回…回禀大汗,我叫毕春,他们是我的兄弟毕夏、毕秋和毕冬。我们因为伪造假币被治罪。”感情这四兄弟一年四季都到齐了。
“咦,姓毕?你们和那毕升有没有亲戚关系?”刘华突然想起一个人。
“大汗真是神人,要不怎么知道我家先祖?”四兄弟吃了一惊。古代受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把商人、技术工匠等列入下九流,把能工巧匠的发明创造蔑称为“奇技淫巧”。历史上除了几个象祖冲之、张衡、徐光启之类的当官的科学家进了史册,象发明印刷术的毕升等绝大部分科学家只能出现在野史和文人笔记里面。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刘华暗笑。本来只是随口一问,哪知毕家四兄弟还真是毕升后人。看来自己要赶紧把印刷机改造出来了。
虽然《招贤令》散发了一段时间了,可是除了少数人来应征,大部分汉人特别是蒙古占领区的汉人,还是对蒙古苦大仇深,所以真没招到多少人才。刘华今天找这些罪犯来,也是看看能否废物利用,毕竟他们已经被南宋逼上了绝路,不投靠自己哪有活路。
------------------------------------------------------
毕升(?--1051年),北宋布衣。徽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湖北英山县人)。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升就去世。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其事迹见《梦溪笔谈》卷十八。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雕板印刷术有了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据传,毕升后人因用活字胶泥伪造钱币被朝廷发现,株连九族,侥幸逃脱之族人遂改姓田、万。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现在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术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以后,逐渐发明了刻板印刷术。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我国已非常盛行,并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公元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掺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公元1456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而声速传到其他的十多个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十六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十九世纪传入澳洲。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称毕升是印刷史上的伟大革命家。毕升于1051年(宋仁宗皇右三年)逝世,与其妻李妙音合葬于今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之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