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三回 张家庄素梅识知己,落难人玉连遇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玉连母子二人被王伦赶出王府后,身无分文,只带了随身的几件衣物和玉连的几本破书,幸好大娘随身还有几件陪嫁的首饰。母子二人盘算着欲往南京投靠玉连的外祖父暂且再做打算,于是大娘一路上到当铺里当了一些碎银权且当做盘缠,但尽管母子二人一路省吃俭用,不几日,那仅有的几文盘缠也被用尽,可是离南京尚旅途遥遥。
这一日,母子俩又累又饿的来到一座深宅大院之外,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休息。母子俩抬头一看,这乃是张家庄张员外的府坻。这张员外乃是方圆百里之内的首富,膝下生有一男一女一双儿女,公子已经成家,尚有小女素梅年方十六,生得天生丽质,美若天仙,尚未婚配。这天素梅小姐与丫环秋红坐在闺房内绣花,下午感觉身热心跳,便到花园内放风筝嬉戏。谁知那风筝刚一飞起,便被风将线扯断落到门外。
你道那风筝落在何处?真是无巧不成书。那风筝刚好落在玉连前面,被玉连捡个正着。
小姐见风筝飞到门外,便叫秋红到门外捡拾。秋红跑出门外,见风筝落到一个小书生手里,羞红了脸。
玉连见府内有人出来,便拿着风筝上前施礼道:“小生这厢有礼,此物是否是小姐之物?”秋红还礼道:“这是我家小姐之物,公子能否还与我家小姐?”
玉连赶紧还礼道:“小生乃是过路之人,见天色已晚,无处容身,便在门外暂且坐下歇息,正好捡到你家小姐之物,小生失礼了,这便还与你家小姐,”说着便将风筝递与秋红。
秋红接过风筝便捂着脸走进府内报与小姐道:“风筝落到门外被一过路书生捡到,那书生与母亲就在门外歇息,小姐能否让他们到府内稍作休息,赏他们一杯茶水”。
素梅小姐听秋红如此一说,急忙让秋红将玉连母子接到府内正堂。素梅小姐在闺房内稍作梳妆便出来与玉连母子见礼。
素梅小姐来到玉连母子面前,玉连还礼时抬头一看,便被小姐的美貌怔住,一时羞红了脸。那素梅小姐走近玉连面前也为之一愣,只见这小书生唇红齿白,双眼有神,天庭饱满,儒雅俊俏,风度翩翩,乃是一介俊俏小书生,素梅小姐从未见过如此俊美的男子,两人同时都愣在原地为对方所深深吸引。
大娘见此情景赶忙上前施礼道:“我母子二人乃华州华阳县王家庄人氏,玉连祖父乃是杨家门将王贵,因其战死沙场,王府世代深受当朝皇恩。因玉连父亲和三叔因病早逝,抛下我母子二人与那狠心的二叔二娘生活,那毒妇二娘为谋取王家财产,设下毒计将我母子二人赶出家门,因而沦落至此。我母子二人欲往南京投奔玉连外祖父,一路上盘缠早已用尽,今日从早到现在仍茶水未进,小姐能否赏一杯茶水,以解我母子二人旅途劳顿”。
那张家素梅小姐乃是知书达礼之人,听大娘这么一说,忙叫丫头秋红摆下茶饭,对玉连母子说道:“我父母和哥嫂到外地做客,今日恐不回来,奴家招待不周,请多见谅。大娘你们吃罢饭请到西厢歇息,明日再做打算不迟”。玉连母子忙上前施礼谢恩,吃罢饭,玉连母子便随秋红到西厢歇息。
玉连本是勤奋好学之人,晚上见月色尚好,母亲已安睡,便走出房内,到西厢房外的花园内诵读诗文,独立月下,倍觉处境凄凉,潸然泪下,借着月色吟诗一首:“月上中天星朦胧,万木葱笼百花香。
独怜莺鸟身影单,鸣声啼血夜色凉”。
却说素梅小姐因下午见到玉连后,一夜只觉心慌意乱,无法安睡,便也独身一人到园中纳凉赏花,不想不远处传来那小书生的吟诗声。想那素梅小姐乃书香门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小姐听到玉连诗句倍感意乱情迷,无法自持,便不顾羞怯前来与书生玉连相会。见玉连如此哀叹,便对玉连说道:“公子何故如此悲伤?”玉连见素梅小姐如此发问,便还礼道:“想我原乃富贵人家,如不是父亲过世尚早,何致于被毒妇二娘陷害,沦落得衣食无着,四处漂泊。今晚在小姐府内触景生情,倍感凄凉,为此发生感叹,打扰了小姐雅兴,还望见谅”。
素梅听玉连这么一说,欲发对玉连喜爱不已,便上前与玉连并排坐下,握着玉连的手说道:“我看公子非凡俗之人,一时落难并非长久,奴家今年年方十六岁,尚未觅得如意中人。如公子不嫌弃奴家,愿与公子结为连理,不知可否?”
玉连见小姐如此一说,大喜过望,心想如能与此佳人同床共枕,就是死也瞑目了,便起身对小姐拜道:“小生乃是落难中人,就是对小姐有万分奢望,又哪敢有如此想法,既是小姐对小生有意,小生就是以死相报,也不觉为过”。
素梅见玉连如此说来,忙起身捂着玉连的嘴说道:“公子千万别说死字,今后就是与公子喝口凉水,奴家也是情愿的,明日一早请大娘给我们做个凭证,好早日订下你我终身。”至此小姐又与玉连说了许多温存之话,见夜色已深,二人方才恋恋不舍作别。
第二日,玉连跟母亲说起与素梅订婚之事,母亲大喜过望,连忙向天下拜道:“我们这是路遇贵人,感谢苍天”。
正说着,丫环秋红过来请玉连母子二人到正堂叙事。来到正堂,素梅就对大娘下拜直言道:“我与公子欲结为连理,不知大娘可允?”
大娘赶忙还礼道:“感谢小姐一片盛情,你乃富贵门弟的千金之女,我母子二人乃过路落难之人,衣食无着,况小儿今年才十五岁,恐耽搁了小姐终身”
素梅忙下拜道:“男女感情不论贵贱,小女既与公子订下终身,以后就是喝口凉水,奴家亦毫无怨言,况我看公子乃是有志之人,如公子勤学上进,定不负奴家一片苦心”。

说罢,便走进闺房内脱下贴身的珍珠汗衫,出来递与玉连道:“空说无凭,奴家以珍珠汗衫作为媒证,请公子务必珍惜奴家苦心”。说罢,素梅又从房内取出私房纹银五十两和几件衣服递与玉连嘱咐道:“公子带大娘寻一安身之所暂且度日,从此处到南京路途尚远,公子就暂且安心读书,待来日考取个功名,也好到我家与我父母提亲,若不能考取功名,三五年过去就请媒人前来说媒,尽快迎奴家前去服侍大娘”。
玉连见素梅如此说来,急忙向小姐下拜,感谢小姐的知遇之恩。因一路值钱之物已当卖贻尽,便将随身带来的书签送与素梅道:“小生已无礼物可赠,只有这个书签日夜伴着小生,也算是随身携带之物分左右,还忘小姐切莫嫌弃。”说罢不觉声音哽咽,不能自持。
母子俩在张府吃过早饭,便辞别了素梅小姐到离张家庄不远的徐家庄寻得一座破庙暂且作为安身之所。
自辞别素梅到徐家庄破庙住下之后,母子二人又到集市上买了些生活所需用品,不久又在破庙旁搭建了一间草棚。大娘乃大户小姐出身,针织女儿样样精通,在闲暇之余便做一些针织女工叫玉连到集市上卖了度日,玉连在读书之余,也到附近山上砍些柴禾,挑到集市亦能卖上几文小钱,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不觉已是半年有余。
这天,玉连到山上砍了柴禾,挑着柴边走边温习书文,不想在路上一脚踩空跌下山涧,不省人事,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睡在一古寺之中,睁开眼,只见一得道高僧坐在身边为自己把脉。古言说得好“吉人自有天向!”。你道那高僧原来是谁,乃是杨家将中的杨五郎是也。
杨家几兄弟屡受奸臣迫害,几经离散,后因五郎受到得道高僧点化,出家到五台山当了和尚。这杨五郎原乃是当朝一名武艺高强的战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后又独创了五郎八卦棍,更是独步天下,只因看破红尘,才在这五台山隐居,当了寺中的主持,玉连上山砍柴跌下山涧时,正好被五台山到山下买粮的僧人所救,这说来也是玉连的造化。这真是天旱逢甘雨,他乡遇故人。
玉连祖父乃是杨家门将,说来五郎与玉连也是叔侄,那高僧问起玉连的身世,当时便与玉连以叔侄关系相认。当玉连说起自己的遭遇,五郎亦是感伤不已。当晚五郎安慰了玉连一番,次日便叫寺中僧人将王大娘接到寺中,让玉连母子在寺中住下,玉连母子寻得一安身避雨之所,每日三餐亦有僧人照料。
且说玉连在寺内僧人的悉心照料之下,不几日便已痊愈,这一日走出房内到寺中武僧演练场旁散步,走近演练场,但见寺中武僧龙腾虎跃,个个将所学武艺演练得虎虎生威,这一着不打紧,却引发了玉连许多感慨:“若是当年父亲练习诗文,在朝廷任一官半职,也不至于让自己沦落至此,如今自身难寻温饱,哪还有心思读书习文,何不随这武僧学上一身武艺,他日也好保全自身,为国效力”。
想到此,玉连便去找五郎主持商议习武之事,五郎念玉连原本忠良之后,而今皆变为凡夫俗子,今玉连有习武之念,便应允了玉连的请求。五郎主持亲自将自身武学全部传授于玉连,以便将自身的平身武学传于后世。自此,玉连在寺中便随五朗白天习武,晚上习文。
玉连天生生就一副帅才的智慧,虽然年龄已不小,但凭着他的聪明与智慧,三年过去,玉连已将五郎的平生武学研习在身,每日在演练场上与武僧演练,武艺每况日进,不说十八般武艺已样样精通,却已将原来的孱弱身板练成了铮铮铁骨,已成为寺中无人难敌的武学高手。
且说那王大娘自到寺里安居之后,心情日愈平静,原来的丧夫之痛和受毒妇二娘陷害的痛楚也逐渐在心上淡忘。而今又见玉连已经**,且已文武双全,更是让大娘感到欣慰。
大娘见玉连习武兴趣颇浓,便想起原祖上忠义公王贵传给后人的一本家传手札,这手札乃是王贵多年随杨家征战时,对杨家将带兵杀敌,御敌破阵的兵法日记。因王贵战死疆场,此书一直由杜夫人珍藏,作为对丈夫的怀念。后因杜夫人万念俱灰,再无让王家后代习武的念头,此书一直未起到应有作用。杜夫人过世之后,将此手札交给大儿子王高珍藏,以便让王家后代永传王贵的忠义之举和对王家祖人的怀念。
王高死时,亲自将手札交给了玉连母亲保管,并嘱托玉连母亲要倍加珍惜。后王大娘被二娘逼迫交出了王家的财产掌管之权时,那毒妇二娘一心只想取得金银财宝,也并不在意王家祖上的家传,因而此书仍一直由王大娘保管。后来玉连母子被王二娘赶出王府之时,王大娘随身将手札带了出来。
而今王大娘见玉连习武,心想玉连看了或许对玉连有所帮助,便将《王氏手札》交与玉连,请五郎主持给玉连指点研习。五郎主持一看《王氏手札》,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记录了杨家将多年征战的经历及兵法,下卷乃是杨家将各武术门派和各武功套路的记载。大喜过望,亲自对王大娘拜谢王氏一门对杨家的忠诚,并叫寺内僧人抄录了副本,作为寺内镇寺之宝。每日茶余饭后,五郎主持亲自给玉连解说手札的内容和传授书内的武功心法及套路。玉连得此机缘,在武术上的境界和领兵之道更是精练,集文武全才于一身,只专等机遇到来方可施展不提。
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