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书闲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所事事的日子最美丽.这时是我与书籍对话,舒适享受的开始.
在形式上,就如恋人之间爱的表述,以及身体的最初的试探性的接触一样,或许是笨拙,做作,那是落入俗套的应景之作;或者是两情相欢,那是浸透了生命诗学的佳作华章.
但都是一些闲书.
记得鲁迅就爱看闲书,并以此教育后生晚辈.吾辈没有先生伟大,却也偏爱类似阅读,颇有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之意.
最初的阅读是从父亲的书架上开始.八十年代,是个贫瘠,萧瑟的时代,关于其时文化领域的一贫如洗不是如今的青年所能理解的.父亲书架上闲书不多,疏散的几本,昏睡在最上层的角落里.清晨的阳光照进陈旧的小楼,使书脊泛出晦暗的微光,宛如点滴不甘淡漠的冷清的希望.
一部三国演义,半部西游记(好象缺的是上本),其它充斥的是一堆堆精致的毛选和红旗杂志.
埋首通读是带着凶险的意味的,凶险来源于父亲的责骂,经历过无数惨痛的政治风暴后的他,沉默而憔悴,已变的不可理喻.
一个几岁大的的孩子还不懂得"躲进小楼成一统",但就在这座小楼里,他有过短暂的欢娱.
那是个黯淡的年代,我的童年幻想起始于一些能竭力收集的闲书.关于童年的阅读经历我不想多说,有些甜蜜,有些辛酸,有些茫然.
中学时我已把金庸,梁羽生读完,那时的我早已在城里就读了.租书摊很多,书源充实.住校被窝里如饥似渴读闲书的直接结果就是中考分数没上重点高中.我在以未来作赌注完成一个自由自在的阅读梦想.

此后读书更杂,连读带写但还是偏重于写.那时我执意地在旧诗中寻求古典的意境,但我始终不能理解古人是怎样克服**的需求和恐惧而将情感融于自然的.青春是激越的,风景是美的,但我那时落在纸上的,竟只有生命的荒凉.
外国文学和现代文学大致也在那段时间涉足的,奇怪的是红与黑,茶花女,基度山伯爵,简爱都看了几遍,可战争与和平到现在尚未读完.那部天书尤利西斯买的是第一版,十几年了,倒算勉强通读完毕.
恐怖小说也是我的偏爱.斯蒂芬.金系列部部惊魂,就象水晶的切面一样,把我的眼睛映照的光怪陆离.你不可以想象他在‘‘厄兆‘‘里能把一条中了狂犬病毒的狗写的如此恐惧;而‘‘宠物公墓"更是凝固心跳的妙方.
不过,一般说来,读这些书,浪漫的想象是主要的素质,它能让你接近于某种阅读的理想.
在很早读屠格涅夫的时候,我喜爱上了十九世纪俄罗斯乡绅的生活,乡间,朴素的房子,壁橱里满是书,而那个爱你的人,就在隔壁的房间里.
这不正如你我每天喝茶,
阅读恋爱是一生的事情.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