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沪语自助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两日,上海的气温象F1的赛车,红色狂飚。昨天测试说,徐家汇的地表温度已经40度了。都可以烤鸭子吃了。说到烤鸭,当然是北京的烤鸭最有名。说到哪个饭店烤鸭最有名,估计是全聚德和燕云楼,加上这几年势头迅猛的鸭王。今天,顶着37度的大太阳,我们一家去了一家叫老北京的烤鸭店,居然没吃烤鸭。吃的是中餐,而且还是自助中餐。
这家店是几天前电视里介绍的,当时正介绍正宗的老北京儿吃烤鸭会蘸绵白糖。于是妈妈说:“我们去吃吃看吧。”我应允了,接着上网查了下,发现这家的烤鸭居然卖得比全聚德还要贵。然后又看了看众网友的评价,好象对烤鸭的评价,也一般般。不过倒是对这家店午市的自助餐褒赏有余。
和父母商量了下,我们决定先去老北京吃自助餐。下次再去全聚德吃烤鸭,顶多叫上一碗绵白糖嘛。想吃就行动,周日中午时分赶到老北京,只见迎宾小姐穿着清朝的衣服,很有礼貌地把我们带到了桌子旁。送上了一份菜单,这份就是传说中48元畅吃菜单,16个冷菜,42个热菜,9个点心,3个蔬菜,4道汤羹,还有3种软饮料和3种水果。还真是丰富啊。
这里的自助餐其实和中餐厅更加象。点你喜欢吃的菜,厨师就会把它们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我们点了原味毛血旺、响油鳝丝、松子桂鱼、招牌盐香鸡、荠菜烩鱼片、鸡汁百叶结、冰淇淋红薯泥。饮料去打了美年达和雪碧。明显美年达比较好喝。
菜很快就上来了,这里的菜是不可以浪费的,浪费要付菜价2倍的价格。所以我们很保守地点了几个,先尝尝味道。
毛血旺真是很辣,红通通的,对于辣的菜,我实在是没法评价。赶紧喝了口荠菜鱼片的汤,这才解掉了那火辣的感觉。装鸡汁百叶结的容器很小巧可爱,是个墨绿色的陶瓷桶,百叶结吸取了鸡汁的鲜美。
盐香鸡的皮黄橙橙的,咸得恰到好处,肉质也刚刚好。桂鱼就是菊花造型的一朵一朵,上面铺陈着浓浓的茄汁,咬起来外面是甜甜酸酸的,里面脆脆的皮,细细的肉。
响油鳝丝很好吃,上桌的时候,滋滋地冒着香气,丝丝滑韧的鳝丝,吃了一根又一根。第一次知道冰淇淋还可以是红薯,可是我吃不惯红薯的味道。不过还是看见邻近桌子点了好几个,看来还是有人喜欢吃的。

吃得差不多了,我们又点了糖醋小排、莴笋炒甲鱼、阿娘面拖蟹、京酱肉丝夹饼、苔条白米虾、凤尾基尾虾、竹网鲈鱼、姜葱花蛤、剁椒臭豆腐。服务小姐礼貌地提醒我们不要浪费,其实这里的菜都是例菜,分量不是特别大。特别是糖醋小排,那个碗还真不是一般的小,这个菜不好吃,面面的,也不是很酸甜。相比之下炒甲鱼就好吃多了。清爽的莴苣让黑乎乎的甲鱼爪子也变得可爱起来,特别是甲鱼的裙边,滑溜溜,咬起来又QQ的,很弹牙。忍不住又叫了一盘。
苔条白米虾也很特别,苔条是脆脆的星星点点的点缀在白米虾群里。白米虾保持了原来的味道,壳脆得可以吃下去,虾肉嚼起来还有一点点甜味。竹网鲈鱼是把煎成焦黄的鲈鱼平铺在竹网上,鲈鱼的尾巴和鱼鳍都可以嘎吱嘎吱地吃下去,肉的味道保持了鱼肉的原有的细腻光洁。姜葱花蛤是很实在的菜,一盘花蛤,有的张开有的闭合。本来以为闭合的是坏了的花蛤,结果咬开来,还是可以吃的,不过吃不准为什么那些花蛤是闭合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下锅翻炒速度太快造成的。
面拖蟹的酱汁是很上海的风味,可能不是吃蟹的季节,所以蟹里有点空。吃得不够尽兴。基尾虾做得比较中规中矩,壳也脆到可以直接吃下去。京酱肉丝夹饼的薄饼很薄,薄得都半透明了,可是包上肉丝却不会破,咬起来很费力才可以咬断,肉丝葱白在其中,很是自在。只是不可贪心多放,不然可就有点咸了。
剁椒臭豆腐是让人很回味的一道菜。方形的白瓷盘里放着一块白色的四方豆腐,上面都是红通通的小辣椒段,一上桌就闻到一股说不出来的臭味道。这臭豆腐还不是浪得虚名。我捏着鼻子咬了一口,就是嫩豆腐的感觉,有点点咸丝丝的感觉冰冰地触碰着舌头。虽然还是闻得到臭味,可是豆腐吃下去,还是想去夹第二块,最好再丢几块剁椒在嘴巴里,那就是冰冰滑嫩又有点点辣辣的感觉,很适合这样火热的天气吃。
在这个古朴的店堂里回荡着京剧的旋律,酒桌间弥漫着吴浓软语。席间还有大厨师在匹烤鸭,这才想起这家店其实可是以卖北京烤鸭为招牌的。下次一定要带着另一种心情来尝尝这里的前门烤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