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绑腿(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亚洲第一工业强国的日本士兵离不开绑腿,落后的中国士兵自然更离不开。
由于工业落后,中国在1935年前每年仅仅能够修建200公里左右的铁路。到了1936年,全国仅有各种卡车1万4000辆(大部分是民用,破烂不堪,有上百种型号),客车2000辆。
其实就算有充足的交通工具也没有用,中国很多地方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全国的交通情况非常差劲。中国士兵除了步行行军以外,基本没有其他的任何办法。在华北抗战中,很多士兵赶着耕牛运送补给作战。**士兵由于补给不足,一般一天只能吃一碗掺着石子的小米饭,无菜。在南方作战中,士兵除了携带步枪,弹药以外,还要一人挑一个扁担,里面放着几十斤大约20天的粮食。因为没有运输工具,粮食也必须士兵自己携带。
实战中,中国士兵往往要自己步行数百到上千公里,然后拼死作战。就拿大家都知道的红军长征来说,不但红军士兵万里长征,穿越云贵川康的无数大山和深谷都是完全的步行。就连追击他们的所谓精锐中央军,也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也是靠步行。当时红军山地急行军也好,中央军追击也好,大军往往在山地一天就要走50公里以上,超过正常人的承受极限。这种情况下,绑腿除了防止血液停留在脚步造成腿部酸痛以外,还有避免爬山时候被树木牵扯住腿部的作用,有效包括了士兵的腿部和军裤,也有效减少了士兵跌倒的次数(山地的跌倒往往会丢掉性命)。
绑腿有效帮助中国士兵长距离行军,是士兵的好朋友。
**这方面,国民革命军(国民政府军)在北伐时期的军服是黄埔军校学生军服式样,他们以灰色中山装,大盖帽,军裤,皮袋,草鞋(军官皮鞋)和布绑腿为主。中国士兵在军裤下裤管处打绑腿,打绑腿的方式和西方军队有相当大的区别,和同属亚洲人的日本军队比较接近。
西方士兵绑腿多达到小腿中下部,离膝盖还有一段距离,而中日士兵基本都打到膝盖附近。
中国士兵打绑腿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比日军还要复杂和实用。**绑腿五花八门,尺寸也不一样,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多为一条长1.5到2米的布条。中央军等装备较好的部队绑腿是比较结实帆布,地方军阀部队使用都是普通的布。绑腿一般一头是平的,另一头分叉成两条。
中国士兵无论是**还是红军,老兵都有一套绑腿的绝活。他们打出的绑腿不会太紧,也不会在激烈的战斗中突然松下来。还有些老兵发明了新式的打发,使用两副绑腿,一副打在小腿较细的部队,另一副将小腿剩下部队包住。这种打发不但使用而且美观,让小腿几乎一样的粗细。
普通**士兵打绑腿多从鞋跟开始,一圈圈的绕到膝盖下面的腿弯处。打绑腿时候不能坐着,要站起来打,保证松紧合适。如果太紧会起到反效果,如果太松又不能起到保护小腿的作用。**士兵打好的绑腿,可以护住鞋口,防止泥土之内进入。
而日军士兵由于绑腿打发比较简单,很多新兵容易将绑腿打的过紧,导致小腿血液不流畅,产生更严重的酸痛。
其实中国人对绑腿的作用不止是单纯的绑腿。由于**医疗水平很差,医生和卫生员数量都很不足,且技术差劲。士兵不但缺乏基本治疗药物,很多还要靠自救活命。在没有足够绷带的情况下,士兵们受伤以后就只能用绑腿当作绷带使用。粟裕将军在早年作战期间,还是营长的粟有一次被**机枪击中手臂动脉,手重伤。当时,血立即喷出几米远,粟本人立刻昏死过去。如果不是有救护经验的警卫员,立即扯下绑腿奋力将其动脉伤处拼命扎死,而是停下来寻找急救包的话,粟裕将军估计很难幸存下来。
另外,抗战期间由于中国士兵装备差,伤亡也比较重,伤员众多。伤员需要火速送到后方去,但是担架的数量一般都是不够的。一旦遇到这种时候,有些不能拖延的重伤员,连长营长就会命令士兵扯下绑腿,找两根木棍或者小树枝做成一个简易担架,送下火线。
当时老兵回忆,在武汉会战的庐山附近的山地战中,很多士兵都是用绑腿制成的担架抬下去。这些士兵的鲜血渗透出来,从担架上留下来撒了一地。但是他们一路上还挥舞拳头鼓励往前线赶的战友们:弟兄们不要怕,和他们拼了,就是小鬼子也没有两条命。
要小瞧这些绑腿,也救了很多中国伤员的性命呢。
绑腿在很多时候,也作为绳子和绳索使用。在张国焘四方面军南下突袭大雪山杨森川军时候,川军全线溃败,试图翻越大雪山逃走。由于红军追的急,川军来不及爬山逃走。很多士兵就把绑腿连接起来,帮在树木上,然后顺着绑腿滑下山去。

在红军攻打腊子口天险时,由于正面强攻根本无法得手,被迫从两面的近90度的峭壁攀爬侧击。当时红军没有足够长的绳索,士兵们就用绑腿相连爬山,最终击溃了腊子口的鲁大昌守军二个营,打开了红军北上陕北苏区的道路。
不过绑腿毕竟只是布制的,川军下滑和红军上爬的时候,很多绑腿也都断了,摔伤了很多人。
除了辅助用作以外,绑腿还有一些实战作用。在一些**伏击日本的作战中,**有时候会在复杂地形设置集束手榴弹,然后用绑腿作为绳索远远的牵引。这些多用于地形不适合投掷手榴弹,一旦日军小股部队走入伏击圈,**士兵就在远距离拉响这些集束手榴弹,造成日军相当的伤亡。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士兵在街道上利用绑腿牵引集束手榴弹设伏,把孤军深入的日本骑兵部队炸的人仰马翻。
由于绑腿是这样有效,**几乎所有的士兵都装备绑腿。不但中式装备的军队都打着绑腿,也包括一些新式外国装备的部队。
至于后期中国驻扎印度的远征军,根据中国和英美的协议,全部由英美提供装备。中国远征军士兵在全身英军和美军的装备以外,仍然打着绑腿。士兵一到印度,就立即得到布帽,钢盔各一顶,英式和美式军服两套,羊毛衫一件,绵内衣裤两套,袜子两副,胶鞋皮鞋各一双,还有毛毯,雨衣,水壶,收电,毛巾,饭盒之类全套英美军装备。
但是,中国士兵们同时还得到了每人一副绑腿。士兵们反应,在缅甸丛林山地作战中,日军的威胁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中国远征军士兵还要和缅甸极为恶虐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可怕的滇北原始密林,崎岖山地,深谷,激流,无数峭壁都是比日军还可怕的东西(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国伤亡6万多人,其中只有1万多是战斗伤亡,其他都是伤亡在恶虐的自然环境)。
在这些地区,远征军战士反应绑腿相当实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步枪还要重要。
红军在南昌起义以后,由于都是**士兵参与起义,仍然穿着**的制服,带着红领巾和红臂章作为区分。之后的几年三大起义都遭遇失败,稍后又连续转战奋力求生,实在没有精力管军服式样的问题。
红军仅仅在1929年攻陷福建长汀以后,由**,朱德和陈毅制定了军服的大体式样。红军士兵上身是灰色中山装式样军服(灰色比较适合在山地作战中隐藏自己),裤子为和**类似的普通军裤,苏式八角型军帽,草鞋,另外每个士兵发给绑腿一副。红军第一套制式军服就和绑腿分不开了。
到了1931年中央苏区建立,红军开始统一军服的式样,又改变了一些军服的样式,使得更适合作战。比如将大八角帽改为小八角帽(苏联人脸形比中国人宽的多),军服该城更适合南方炎热气候的开襟敞口式样。但是绑腿仍然没有变,只是将绑腿的颜色该城和军服一致的灰色,更适合隐蔽。
稍后,红军在五次围剿中失利,被迫进行长征。在长征急行军中,十万中央军一直尾随追击。用朱德的话来说:我们如果走得比蒋军慢,就会全军覆没。红军必须永远走在蒋军前面。
当时红军战士每天必做的两件事情,就是一打草鞋(红军几乎没有皮鞋和胶鞋。布鞋在山地用不了几天就会坏掉,如果没有鞋子就没法行走)二就是打绑腿。红军士兵一般都带着两三双草鞋和两副绑腿,连总司令朱德自己也打着绑腿。
在之后的抗战和内战中,红军变成了八路军新四军,又变成了解放军,军服式样也几次改变,但是绑腿仍然都保留了下来。
就这破皮条子能有啥作用?绑在腿肚上怪不舒服的!布什抱怨道,立即有其他几个人跟着一起起哄。
郭嘉豪默笑不语,他并不指望这群土包子能立即明白绑腿的好处,任何新事物的接受都必然需要一个过程,过几天他们回来自然就不言自明了。
费什么话,快点按大巫的要求去做,大荒神是不会教授我们无用的事的!尼奥督促大家道。
-----------------------------------------------
存稿完了,写了这十几万字,区区数千的点击率,实在令人难堪。
这几天工作也颇为不顺心,无心码字。
所以,大家都散了吧!
谢谢大家这三周的支持,邻居家的猫在这里祝各位书友中秋快乐!
很不好意思,做了一只中秋节的太监猫。
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